查看原文
其他

【幸福讲堂】李国鹏 | 《论语》微课(10)

2017-03-17 启明灯


素材转载自:“养心堂”

经学讲堂·微课堂

主讲人:李国鹏

整理:启明灯 

《论语》微课(10)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今天开讲的《述而第七篇》讲的是圣人谦己惠人之词,还有一些容貌、行事之类。


原文:(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翻译:孔子说:“只遵循转述,没有创作。对于古人,笃信而好学,我私下里自比老彭!”


李校长说:孔子在表达对自己的评价,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是孔子对自己对于传承古代道德学问道统的认定,孔子非常尊重信仰传统。


“述”是转述、传述,“作”是创作。


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只是转述前人思想观点,并没有创作。

一方面是夫子自谦;

第二可以表明他自己的立场和古圣先贤的道是相同的;

第三,以我们后人观点评价,他是集诸圣之大成,所以他的大殿叫大成殿。


《中庸》里评价孔子说:夫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是一篇《孔子赞》,很有名。也就是说,他是传的尧舜的道,发扬彰显文王武王的道,韩愈曾经排了个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下来就是孔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历代圣王,唯有孔子是有德无位的,所以后世称之为“素王”。


孔子制定了中华民族第一套文化基本教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而成六经,有人说《春秋》是他做的,他说是他修的,这个有争议。书经是政府条文,《诗经》有国风雅颂,是国家典乐和各国民风歌谣,三千多首诗孔子删成三百多首,其实孔子是在把古人已有的经典采择、编辑,传给弟子,所以他说自己是“述而不作”。当然在述的过程中是有损益的,比如《周易》十翼里的《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就是孔子写的。


比如孔子提出的“仁”的概念,就是在往圣以前的基础上提出的,原来“仁”没有这么深的含义,孔子把这个概念系统化,让人的本质里有了仁义礼智,特别是仁乃心之全德的概念,这等于是孔子创作的。


孔子很自谦,其实他删定六经以后,开展民间教学,三统并建,道统、政统、学统,都是孔子为我们中华民族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也描述出一条康庄大道,让我们民族有了真正的人文传承,奠定了民族文化的根基。这是“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就是他尊重古人,信仰传统,在此基础上他做了“述”的工作。他相信古人经典并且非常爱好,他“好古,敏以求之”。


“窃”就是私自,自以为,是一种谦称,古文写文章会说“窃以为”,“鄙人以为”,都是谦称。


“老彭”说法比较多,郑玄认为“老”指老聃,“彭”是彭祖,老彭是两个人,《大戴礼记》里记载,老彭是商朝一个很贤德的大夫,是一个人。宋代邢昺认为老彭是指老子,在《史记》上司马迁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其实老子到底是谁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迷,我们都知道《道德经》很有智慧,但是否老子所写,老子是谁,没有定论。是李耳?是老聃?司马迁也困惑的记载:或曰,孔子去世129年以后,有一位太史聃说过一段对于秦朝未来政治进步的预测,说这个人就是老子。所以老子在历史上和他的作品一样,很玄,目前没有定论。


那我们学这一章是要体悟孔子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尊重传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传承工作,其实并不是没有自己的发扬和发挥,而是尊崇古圣先贤,和大道是一致的,创新不可能没有旧,一味创新,舍本逐末,没有根,想要结果,是不现实的,必须在历史基础上做出新的调整。所以儒家不是一味提倡守旧的,儒家提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大学》里说“周虽旧邦,其命为新”,旧邦要不断开新风,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不是舍弃传统、丢掉自己去创新。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

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之美。


《周易》暗藏民族思维方式密码




幸 福 讲 堂

点亮心灯,智慧相传



《父亲的忠告》全集


《训儿俗说》 




福田心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