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万岁
01
现在回想起四年前那次谈话,感觉有点恍如隔世。
2019年新年,《风味人间》第一季刚刚播完,导演陈磊、邓洁即将离京返回上海。我到他们住处送别,谈起工作室一个新项目,想让他们担纲,希望两人回上海后考虑一下答复我。夫妇俩没讲任何条件,当场就答应了,这就是现在播出的《谷物星球》。对,今天正播最后一集。
02
为什么会选择“谷物”?
正在灌浆的水稻
人类驯化和种植谷物,距今已有万年。“万岁”的谷物,让我们有了固定的居所,开始有组织的生产并且催生了农业文明。为什么相比肉蛋奶为主的民族,谷物民族更依赖抱团生存,更愿意服从指挥,更具有忍让精神?“古人云,一粒米里看世界,半边锅中煮乾坤。”节目总顾问陈立教授认为,“谷物,是乡土中国的一个温暖背影,对它,我们应该心存感激。”他的话,一直激励着我们。大家最终也把影片主题,放在“透过谷物看到人类多样化生活”上。
原印尼木薯拍摄,改为在海南执行
03
陈磊是一个外表非常谦逊随和,话语不多但内心非常有坚持的人。在我合作过的导演里,他的影像叙事能力非常突出,节目有很强的作品感。一直以为,纪录片影像是核心。这就像做菜,如果客人不觉得美味,师傅在边上解释越多,效果越差。
陈磊,2021年西藏拍摄
我刚开始拍片的年代,中国纪录片刚刚从说教型的“形象化政论”,转为纪实风格的“作者纪录片(creative documentary)”,新千年后,商业化纪录片和工业化影像流程刚刚出现不久,又遭遇互联网时代的互动短视频风潮。
当下传播环境,让我们变得自信不再,如履薄冰。每一段故事、每一段旁白、每一段音乐都要反复掂量多次。有些自己心里想说的,都会提前想到观众的反应。毕竟,节目的“到达率”直接影响后续项目的立项和投资,所以只能是诚惶诚恐。
很多时候,陈磊觉得没问题的地方,我要多次的“为难”他,一些偏抒情的部分、一些偏沉闷的生活段落,都要求他进行压缩。如果说“风味4”要我自己总结的话,它是一个更克制的节目。我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无奈。
播出后,朋友转来的第一集观后感
陈磊的故事逻辑,是通过光影而不是语言,这个习惯也体现在他和团队交流的过程里。现在我的电脑,还存着三年里,陈磊给分集导演们编辑的各种“影像模本参考”,这是他的工作方式。当然,很多时候,这种沟通,还需要语言翻译,翻译官就是邓洁。
邓洁毕业于上戏,我总揶揄她是“戏精学院”高材生,因为她性格外向,多才多艺,但头脑冷静。每次遇到突发事件,她都能迅速找到应对的方式。换调研地点、换拍摄人物,甚至换拍摄的内容,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很让人省心。她最让人敬佩的地方,是喜怒不形于色,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坐到工作台前,都能像刚充满电一样情绪饱满,这也是纪录片制作人必备的素质。
由于跨境拍摄无法现场执行,邓洁的沟通能力,成了与国外执行团队协力工作的保障。无论是美国、英国、日本,还是墨西哥、以色列,邓洁的全球时区无差别工作时刻表,都从不懈怠,zoom和腾讯会议总能把“现场监视器”递到陈磊面前。
上海封控的那些日子,打电话过去,他们果然已经十几天没下楼,我有些担心他俩的生活以及工作进展,邓洁非常乐观:“我们没问题,不过就是把国际合拍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了一下……”
在整个团队里,邓洁更像一个大家长,能把不同背景的导演团结得像一家人。她不仅要保证制作进度,还要协助陈磊,有多余的精力,还会帮年轻导演分析结构、设计场景镜头……我相信这些“家庭成员”,应该能够感受到,经过这次磨炼,自己创作能力有所提高,“长棋”了。也应该像我一样,对这次合作终生难忘。
2019年11月,我和邓洁同一天生日
后期写旁白,在东北绿豆芽那个故事里,邓洁写道:“寒冷,让万物放慢了脚步,但生活不会……”我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心咯噔了一下——这应该是她作为制片人的心声:尽管疫情不断摧毁我们的工作日程,但播出日期不会再等。
04
今天最后一集播出,最后还要说声感谢。感谢观众的厚爱,感谢东家——腾讯视频的信任,也感谢团队所有的同仁。在长达1000多天的特殊时间段里,我还记得老艺术家李立宏老师像偷地雷一样在冬夜里潜入录音棚,作曲阿鲲激情澎湃给每一集都量身定制音乐,沈宏非老师每周都有一天彻夜帮我们改稿。
风味4 · 谷物星球,主海报1
风味4 · 谷物星球,主海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