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赞成“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张云 党史镜报 2022-10-14

1920年9月,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1921年1月,毛泽东在回信中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旅欧支部里的年轻人


20世纪20年代初,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许多向往民主与科学的青年学子和有识之士,积极响应“勤于作工,俭于求学”的号召,走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五四运动至1920年间形成高潮,其中先后从上海出发赴法的就有蔡和森、蔡畅、李富春、向警予、李维汉、周恩来、赵世炎、王若飞、李立三、陈延年、陈乔年、徐特立、陈毅、聂荣臻、邓小平等一大批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留法勤工俭学生登船码头之一——黄浦码头(今秦皇岛路32号)旧照,由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留法勤工俭学生登船码头之一——汇山码头旧照,由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党史办公室供图

       

旅欧共产党组织是在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中建立起来的,因而也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产物。其中巴黎小组于1921年三四月间成立,由张申府、赵世炎、陈公培、刘清扬、周恩来等5人发起,负责人为张申府。与此同时,蔡和森、李维汉、李富春、李立三、向警予等,也自动建立起各种革命团体。


      据《申报》等当时沪上较有影响的报刊记载,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等都是从黄浦码头登船出发的


       周恩来于1920年11月7日,乘坐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从上海出发前往法国


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努力寻找革命真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就成了旅欧党团组织工作的主旨。巴黎小组成立后,旋即建立共产主义研究会,开展了一场颇具声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运动。如饥似渴地学习,当首推蔡和森蔡到巴黎后,以惊人的毅力,仅花了4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法文,又用五六个月的时间“猛看猛译”几十种革命书刊,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赵世炎白天在铁工厂做8个小时的重体力劳动,尽管筋疲力尽,但在夜晚仍然坚持学习马列著作。通过学习,许多年龄较轻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马列主义的熏陶下,走上了革命道路。邓小平刚到法国时,面对冷酷的现实,“原来出国时的理想化为泡影”。但是,一种新的革命思想强烈地吸引了这个年轻人。当时的法国,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的道路。


留法时期的周恩来、邓小平


————



《共产党宣言》

让“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头脑中高扬”


在较年长的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陈毅曾回忆他同蔡和森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情形,说“在我们这个地区鼓吹马克思主义最有力者是蔡和森。”在蔡的影响下,陈毅开始读《共产党宣言》,认为这本书里有很多深刻的分析、新鲜的提法,比如说“一切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现代资产阶级的国家,不过是资本家的事务所,等等。这些论断我们感到确是真理。这引起了我思想上的第二次大震动”。陈毅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头脑中高扬”,于是他“逐渐参加政治活动,向革命方向靠拢了”


邓小平工作过的法国施奈德钢铁厂


世界观的转变与信仰的确立往往是同步进行的。周恩来利用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报刊在法国十分流行、很容易得到的条件,认认真真阅读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经过反复学习和思考,周恩来作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确立共产主义的信念。他在给天津觉悟社朋友的信中写道:“觉悟社的信条自然是不够用、欠明了,但老实说来,用一个Communism(共产主义)也就够了。”“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他坚信共产主义学说“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因而坚决主张效法俄国革命。


1924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成员送周恩来归国前在法国巴黎合影(前排左四为周恩来,左六为李富春,后排右三为邓小平)


————


“改造中国与世界”

的最初思想


周恩来这里提出的关于共产主义信念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实际上正是上海创党建党所涉及的党纲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在这方面,蔡和森的意见更具代表性。1920年8月13日及9月16日,蔡和森两次写信给毛泽东,围绕“改造中国与世界”总方针,提及中国革命的若干问题特别是阐述了许多建党思想。在第一封信里,蔡和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而“其重要使命在打破资本经济制度”,党、工会、合作社和苏维埃是“无产阶级革命之四种利器”,但“先要组织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在毛泽东看来,蔡和森的意见,“以为应用俄国式的方法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是赞成马克思的方法的”,而“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是他从无情的实际生活中得出的结论。

在第二封信中,蔡和森详细阐述了成立共产党及国际组织的必要性,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蔡和森特别提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显然为无产阶级的思想。以唯物史观为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的出发点,结果适与有产阶级的唯物派相反,故我们今日研究学问,宜先把唯理观与唯物观分个清楚,才不至堕入迷阵。”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党建党过程中,已经十分注重其理论依据及其理论精髓。

毛泽东于1921年1月21日写了一封短信,对蔡的主张深表赞同: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可见,蔡和森的一系列建党理论,完全为毛泽东所接受,并牢牢地扎根于他的思想深处。


(作者系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




来源/《党史信息报》

编辑 /赵菲

制作/丁达 刘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