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价值

叶浩豪 党史镜报 2022-10-14

国家安全教育日

今天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本号特选取此文,带领大家一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年前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其在新时代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开创国家安全新局面的重要时代价值。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的内部环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系统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就国家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化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体国家安全观”被写入十九大报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安全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全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和系统思维,开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安全理论,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指导思想,为破解全球安全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01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保障人民

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科学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安全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基本要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是人类的原始需求,安全需求则是满足人的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满足人民的安全需求就必须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保障人民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个体安全的满足离不开总体国家安全的实现,总体国家安全体现在个体的安全上。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安全,明确了人民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宗旨性地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强调安全的同时也强调发展,是安全和发展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是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途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关键要靠发展。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就是要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既要保障人民安全,又要整体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领域的全方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发展的红利与全体人民共享,把发展的成果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使人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02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理论依据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生命线,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政治安全视为国家安全的根本,并把政治安全放在了由十一个安全领域构成的国家安全体系的首位,体现了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根本性地位。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其中的根本性问题就是指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问题,颠覆性错误就是指党领导地位的丧失和社会主义制度被颠覆。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主要以学术研究为幌子,打着“学术创新”“细节探索”等旗号混淆是非,对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政治安全具有严重危害性。如果任由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滋长蔓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就会被中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绝不是学理的争辩,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的斗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就是要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03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

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遵循


国家安全既包括内部安全,也包括外部安全。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现实主义传统国家安全观认为,安全的最基本主体是国家,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增强其实力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不受另一个国家侵害,第二个国家在看见第一个国家变得强大后,自身不安全感就会增加,继而增强自己的实力以防备第一个国家。如此一来,每个增强自己实力和确保自身安全的独立行为,都会使双方更不安全,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安全困境”的出现。自修昔底徳论述伯罗奔尼撒战争以来,传统国际关系史就是一部崛起大国挑战现存大国霸权的战争史。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要摒弃传统国家安全观这种零和、单赢的安全思维模式,提倡以非零和、互利共赢的新安全思维模式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但是,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有底线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是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利益,决不能牺牲国家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作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相互尊重,彼此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外交关系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关系,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平、共赢、和谐的外部安全环境。



04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指南


当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安全问题日益复杂,除了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问题外,国际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一枝独秀,或者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实现自身安全,也不可能将自身安全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的基础上。总体国家安全观把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相统一,是一种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致力于通过构建国家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真正实现世界各国的长远国家安全,进而实现全人类的永久共同安全。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奋斗史,也是带领中国人民追求世界和平伟大事业的奋斗史。习近平在谈到中国共产党历史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和发展的价值,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促进世界和平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开拓创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深入开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款达到4000多亿元人民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中国发展与世界进步联系起来,把中国自身安全与世界共同安全统一起来,把中国梦与世界梦结合起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独立和发展的前提,维护国家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首要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国内外复杂安全形势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从个人、国家、国际、全人类四个层面对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思想、理论、行动指引,是新时代指导国家安全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国家安全形势变化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在国家安全实践中要自觉运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开创国家安全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文刊载于《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年第5期,注释从略)


往期推荐

黄浦区委党史研究室疫情面前勇担当,“史志”不渝显初心
不辱使命,尽锐出战,在抗疫一线展现虹口党史人精神风貌
织密“魔都”抗疫防护网,基层战斗堡垒必须“硬核”!回望百年大党的支部建设历程
不辱使命,尽锐出战,在抗疫一线展现虹口党史人精神风貌
战疫一线上长宁党史人的坚守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杂志编辑/周奕韵

微信编辑 / 沈洁

制作 / 杜洁瑛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