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四:经文卷八之四(连载)34

明 交光大师 善文分享 2023-08-24

交光大师简介:


明朝北京人,为官府子弟,名真鉴,因阅《楞严经》有悟,遂入佛门,修心参禅。后离京都,驻锡上党,安身于北天河村东山窑洞中,一住二十余载。其间,潜心修行,呕心沥血,新注《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拨乱反正,楷定古今!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四(经文卷八之四)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辛二诸鬼趣。此与诸趣并列为七。世俗及浅学皆不拣别。故合中阴与地狱一概悉谓之鬼。今与拣明。有二不同。一者与中阴不同。盖人之初死。罪福皆劣者未即受生。倏然有身。名中阴身。此属无而忽有之化生也。类多裸形三尺。自觉六根皆利。去来迅疾。无所隔碍。他观如影而已。七日死而复生。长寿者不过七七。短者于二三七即受生矣。俗谓鬼魂。非鬼也。二者与地狱不同。世俗咸谓地狱中即皆是鬼。若然二趣应合为一。何得分为二趣。应知多种不同。今且论其受生之异。论明地狱纯是化生。而鬼具胎卵湿化。间有父母兄弟等眷属。但其胜者称神。劣者名鬼。世俗却不知神即福德之鬼。然斯趣胜少劣多。论分九品。惟上上品谓之多财。即诸名神。上中以下即皆不堪。若从上趣堕者多在上上。今从地狱出。必参中下。应非上上也。分为三。壬一蹑前起后。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非破下直至烧然。蹑前也。初三句略举重罪。非。谤也。破。犯也。不惟犯一切戒。且谤一切戒为妄立。或言无罪无福。自陷陷人。故罪重也。次句惟犯无谤。又菩萨律仪该 于轻细。不尽粗重。故稍轻也。第三句属于谤法。涅槃至理尚毁谤之。余法可知。此即断灭佛种。故罪非轻。若三句各自单犯。略分轻重。若一人全犯。乃是戒乘双绝。其罪莫过此者。良以佛用戒乘二事拔济世间。互为缓急。尚且不可。何况双灭绝之。塞断众生出苦之路。故罪至重焉。四句该余轻重诸罪也。以上略举地狱恶因。第五句略结地狱恶报。末二句起后鬼趣可知。

 

壬二详列诸鬼。夫地狱既以十习为因。今出为鬼。离前余习。当以何为种性乎。环师谓其不必局配。是厌于推详也。若随情释之。其不至于遗背佛旨者几希。今皆推详配之。非凿也。惧遗背也。但佛语自在。稍不次焉。分十。癸一怪鬼。

 

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

 

此贪之余习也。环师谓吝著不释。故附物为怪是也。如金银镜剑等。又依石附木者皆是也。此习分明是贪摄。

 

癸二魃鬼。

 

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

 

此淫之余习也。原因贪美色而造罪。不正求和。伤正和气。余习为风魃鬼。能令亢旱无雨。况淫多致杀。杀尤召旱也。

 

癸三魅鬼。

 

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

 

此诳之余习也。惑。即诳惑也。诳者。改形变幻。迷惑于人。故为鬼附于妖兽怪禽。如伥鬼附虎。及鸡鼠成精等是也。

 

癸四蛊毒鬼。

 

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

 

此嗔之余习也。嗔毒余习。故附毒虫蛊害于人。南方有妖术。令人成蛊病。皆此鬼主之也。

 

癸五疠鬼。

 

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

 

此冤之余习也。冤者。追想宿恨不忘。伺衰求报。故为疫疠之鬼。散瘟行疟等类是也。

 

癸六饿鬼。

 

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此慢之余习也。环师所谓傲者虚骄恃气。故乘饥虚气为饿鬼是也。予谓淫之召旱。慢之感饥。皆增上报也。虽非等流。亦非无因。以彼惑之深重转致之力也。如淫重转致于杀。杀以召旱。即其因也。论谓余习为人。种田仍感风雹。增上报也。故知慢重转致于吝。吝以感饥。即其因也。良以慢之随惑即是于骄。儒典谓骄吝互相资生。今观骄慢者于己财法无不悭吝。盖护己所长。欲以骄人之短故也。问。饿鬼为一趣总名。何于慢者独受其称。又饿乃苦报也。经言腹大咽小。历劫不闻浆水。常被焚烧。今详十习。地狱苦均。何至为鬼。慢独苦重耶。答。唯识论说鬼之全趣分九品。上之胜者。神通可移河岳。富乐亦如人天。下之劣者。具受小咽炬口之苦。究其从来。有四不同。一胜趣贬坠。二修带嗔杀。此二多居上品。三狱前华报。四狱后余殃。而圣人示现者不与焉。然狱前多居下品。狱后多居中品。故知此之慢感饿鬼。罪毕从轻。非下品之极苦。仍是苦均十种者也。彼九种者亦各有苦。但慢感与饿相应。故受总中别名。非独苦也。况饿为一趣总名。乃从多受称。以此趣上中与下皆不免饥虚。但轻重之间耳。问。此并论七趣。应取全分。何得只取从狱出者。答。佛急欲人之厌苦故从地狱顺序而谈。一期之论也。然惟鬼趣偏取从狱出者。畜人偏取从鬼从畜。而全分则以意中该之。余趣不然。不应为例。斯就总名故辩。

 

癸七魇鬼。

 

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

 

此枉之余习也。罔。即诬枉。逼魇良善。而为鬼魇覆于人令不能动。固其余习分明也。

 

癸八魍魉鬼。

 

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

 

此见之余习也。明。为私作聪明而无正慧。精如十卷说诸年老成精是也。求邪见。尊邪师。所谓贪明也。故余习惟附精灵为魍魉鬼焉。

 

癸九役使鬼。

 

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

 

此诈之余习也。谄诈诱人。贪成己私。所谓贪成为罪也。明。咒也。此因中专以诈术牵制驱使于人。故为鬼专被人咒术役使。不得自在。而翻以成就人之咒愿也。

 

癸十传送鬼。

 

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此讼之余习也。讼者结党朋证。所谓贪党也。故遇人成形。即环师谓附巫祝而传吉凶是也。良以因中结党以传递人隐暗之事而讦露之。今为鬼亦附人发泄传说吉凶。正合其余习也。详列诸鬼已竟。

 

壬三结妄推无。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按前文独阿鼻为纯情。除阿鼻外。八情二想生有间。九情一想生无间。今言皆纯情者。一者举重该轻。二者显情独为坠落根本。业火烧乾者。以情属水。情罪报尽。故曰烧干。总表地狱因穷果尽。下句方明升于斯趣。此等下。结妄也。若悟下。推无也。悟菩提者。如从梦醒。何法可得。妙则不受业缚。圆则不容他物。明则了无幽暗。诸趣皆空。何况鬼趣。故曰本无有也。诸鬼趣已竟。

 

辛三畜生趣。畜生亦有上趣贬坠。及修带嗔杀者。如龙王迦楼罗王等。今亦顺序而谈。惟取从鬼来者。余以意该之。分四。壬一蹑前起后。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冤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鬼业下蹑前。岳师谓情即地狱之纯情。想即鬼趣之妄想。非前文外分之想。此意详之非是。上言七情三想为鬼。何得无想。但以纯情干得三分。便作三分之想。非新起胜想也。今言二空。亦但是旧业余习已尽。方于下起后。偿债之意耳。夫情想俱空。当以何者润生畜趣。正取前造恶因时冤对无量。今为酬钱酬命。了此二种宿债。故受畜生之身耳。

 

壬二详列诸畜。亦分十。癸一枭类。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

 

物销者。所著之物毁坏也。报尽者。彼鬼随亦寿终而死也。枭。不孝恶鸟也。生食父母。及其养雏。亦遭雏之食啖。此鬼生为枭类者。谓死而转生枭中。世俗不知鬼死方趣生也。后皆仿此。然所以为枭之由。固如环师所谓土枭附块。即邪著余习也。以此鸟不卵。但取污秽之土块卵之成雏。此惟取其有似于怪鬼之著物而已。其彼余习之恶余报之苦岂无深故。况佛总标酬债。此酬何债耶。当知怪鬼既由贪习。而贪习重者。多相倾夺。互为坑杀。乃是酬斯债耳。又环师谓各言多者。约业习多分言之。未必尽然。斯言是矣。后皆仿此。由是而知贪习之轻者未必尽为枭类也。

 

癸二咎征。

 

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

 

环师谓咎征乃凶事前验。如鼯鼠呼人商羊舞水之类是也。夫旱魃为灾。而变畜仍以兆灾。固其余习也。

 

癸三狐类。

 

一切异类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

 

一切异类。如止观所说十二时中察彼子鼠丑牛等一切畜鬼是也。然魅鬼原于诳惑之习。而转为妖惑之狐固宜。

 

癸四毒类。

 

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

 

毒类。蛇蝎等也。

 

癸五蛔类。

 

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疠鬼原由冤习作疫疠入人身中为病。今乃囚闭人身中与之销食同其安危。习使然也。

 

癸六食类。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

 

慢习骄吝。负欠必多。作鬼受饥。为畜充食。偿负欠也。

 

癸七服类。

 

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

 

绵。著也。幽。暗也。暗中魇著于人之鬼也。服类。环师谓蚕虫牛马二意也。蚕虫能成衣服。则服类者。衣服之类也。牛马可以服乘。则服类者。服乘之类也。枉魇之习作鬼魇人。为畜乃被人衣之乘之者。酬其逼压于人之债也。

 

癸八应类。

 

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

 

明见之习。作鬼和诸精灵。故为应类之畜。环师谓能知节序。即社燕塞鸿之类是也。

 

癸九休征。

 

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

 

明灵者。于明咒呈灵验也。灭者。咒力尽也。盖咒以持力发灵。力尽无验。鬼亦报终而转生。休征之畜。环师谓嘉凤祥麟之类。问。此习此鬼。何幸为此吉善美庆之畜耶。答。此鬼由业力故。虽被咒所驱使。而或遇三宝。咒力资熏。稍稍销其恶习罪苦。故得参预祯祥善类也。若遇邪驱杀盗等咒。未必尽为休征也。问。如来总标酬债。此等萧散之物酬何债耶。答。或被网罗售卖。笼系玩好。或利益人。或递相吞啖。如斯等类。何者非酬债处耶。

 

癸十循类。

 

一切诸类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首二句。明附巫之鬼亦多种也。所附巫死。而鬼亦报终。为循类者。如猫犬等依顺人者是也。详列诸畜已竟。

 

壬三结妄推无。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旁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

 

是等下蹑狱鬼二趣。旁者横行也。故亦名旁生。然旁宽畜狭。以畜者养也。明其无力自活。待人畜养。不该有力自养者。故狭也。此等下。方是结妄推无。以亦皆之言准上可知。

 

壬四通前结答。

 

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三涂已毕。将入善趣。故此总申结之。意欲塞断三涂之路耳。如汝下。牒前所问堕狱之人。如是恶业四字。是例上三人。并该一切堕落三涂之恶业也。盖阿难偏详地狱。如来并结三涂。明其同一罪罚之苦趣故也。本自发明者。良以众生自心如来藏中无所不具。傥自循于何等之业。即自发明何者之报。譬如米中诸味皆具。成糖。成醋。成酒。随其造时。即自发明。不从外得。非从下。乃至来受。正明不从外也。此意学人还更著眼。不同世间所说自惹官刑之意。盖世间虽知祸是自招。而犹执官刑乃是外境。今表三涂皆是自心变化妄境。全如梦中。并无外物。故云菩提心中虚妄凝结。彼韩欧等谓佛自私造恐吓于人。何曾梦见斯旨耶。由是应悟不但三涂。现今目前所对世间山河大地苦事乐事。皆是虚想凝结。住此悟境。则万法本空。岂待造作。但须时中不昧而已。祖云。放过即不可。钦哉至训也。畜生趣已竟。

 

辛四人趣。此趣来处。除圣人示现。诸趣皆通。以人趣为修进通途。诸趣皆愿为之。求转身之速也。故诸佛但于人中成佛。裴公序圆觉。勉劝详矣。且胜劣无量差别。富贵慈善者似天。聪明者似仙。刚暴似修罗。贫贱者似鬼。愚痴者似畜。囚系者似狱。夫相似既多。则知来处必多。今此亦由顺序而谈。故偏取从畜来者。余并意中该之耳。分三。壬一蹑前警起。夫此一科颇似前趣余文。再四研之。当是警起人趣之文也。良以狱后诸趣皆以复次发端。今谈畜毕而以复次起之。至下列人科头别无复次之语。意可知也。且夫地狱苦尽。鬼趣习终。而畜又债毕。今起为人。将何为润生之由乎。故此文中征剩索命二意。乃诸畜所以润生而为人也。然则斯段经文非畜起为人之端乎。而科言警起者。用表佛意欲人警悟。于诸畜生有心而不可过其力。止杀而不可贱其命也。分二。癸一负债反复征偿。又分为三。子一明本偿先债。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

 

鬼之为畜。元以酬债为润生之端。故前趣起结皆有酬债之言。既云酬债。债满即住。则两无干矣。

 

子二因越分反征。

 

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

 

分越者。所偿过于本债也。征剩者。索还所过之数也。即乘此因缘还复为人矣。问。酬满寿终。或转别生。则可无越。若酬满而彼自不死不转。则凡心何以知其当止乎。答。喂养不到。非礼苦役。鞭策过度。则必分越。于此切宜存心。至于死转必有冥主之者。不足虑也。

 

子三随胜劣偿直。分为二。丑一有力人偿。

 

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

 

有力。谓有保持人身之力也。兼有福德者。则不但不失人身。且为富贵之人也。有力而遇反征。必遭彼之负夺。福德而遇反征。但惟滥叨过偿之类而已。

 

丑二无力畜偿。

 

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

 

无福当是无力。若有力而但无福。仍以人偿。已现上科。还为畜生者。是人转为畜也。偿彼余直者。酬还彼畜生余剩之债也。负债反覆征偿已竟。

 

癸二负命吞杀不已。又分三。子一先明剩债易偿。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

 

此科乃是说反偿余直者元所欠也。若用钱物。如驮脚售钱之类。或役其力。如自供使用之类。盖言于此二端分越所酬。则止欠彼之钱力而不欠彼命。或以人偿。或变畜偿。偿足自停。言无难也。

 

子二正明负命难解。

 

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此科方言若不但过用钱力。而又于中杀命食肉。则生生相仇相杀无了期也。高下。即强弱也。强则能食能诛。弱则被食被诛。互换强弱。递相食诛也。

 

子三惟许法佛能止。

 

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奢摩他是法。乃返妄契真之正定。明自力得道也。佛出世则与之释冤。明他力解救也。惟二事方得停止。若除此二事之外必不能止。甚言当警戒之。不宜恣杀食也。蹑前警起科已竟。

 

壬二正列人类。亦分为十。癸一顽类。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顽。谓恶而且愚。不可化为一毫之善者也。则师谓枭以附块相食。故余习顽嚚不义是也。言参合者。杂厕于其中也。盖人之每类亦有胜劣。十畜但以类习相似者参杂于中。非彼顽之一类皆枭所化也。且如顽嚚亦有富贵等者。必非枭化。以彼初自三涂而出。必鲜福力。是知十类参合。皆取近贫贱者是也。

 

癸二异类。

 

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

 

则师谓咎征本于妖淫。余习复为妖异者是也。然即旱时所生顶上口眼等小儿。及一切身根返常怪异者皆是也。魃鬼无形。此已人形。出必兆灾。仍咎征之余孽也。

 

癸三庸类。

 

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

 

庸者。鄙也。则师所谓庸鄙无识是也。惑人之报。理必感愚。今此类原因诳惑之习堕为妖惑之狐。初得为人。岂不庸鄙无识哉。

 

癸四很类。

 

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很类。

 

害物无慈曰很。此类易知。

 

癸五微类。

 

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则师谓蛔以衰气附物。故衰微不齿是也。如鄙贱寒苦。百事不利者是也。

 

癸六柔类。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则师所谓食伦出于饿啖。故柔怯不勇也。

 

癸七劳类。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

 

则师谓劳役不息者是也。然既云酬足。非复酬债。只为自劳耳。又观此服参劳类。足知前取牛马服乘之义居多也。

 

癸八文类。

 

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

 

参文类者。通字义。解阴阳。流落不偶人也。

 

癸九明类。

 

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

 

由乘明咒之力。故附世智辩聪之类。效人小用。无大智焉。

 

癸十达类。

 

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达者。谙练世故。晓解人情者也。循畜久久依人。故为人附于斯类。则师云。是等皆非正报。乃余习所偶。故云参合。后三皆便巧杂伎世智辩聪者。非贤达文明之事也。正列人类已竟。

 

壬总结可怜。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宿债毕酬者。齐为畜时偿债已满。少有不满。不得为人。足知十类复形。多取征剩一分。非论全趣。故此等凶多吉少。苦多乐少。是以动佛哀愍耳。业计颠倒者。不忘债与命也。为征债而相生。为索命而相杀。皆非好缘聚会。遇如来方与解释。修正法方得解脱。不逢此二。则生杀无休。所以可怜悯也。观此结处与前警起全合足知彼科乃人趣正文也。人趣已竟。

 

辛五诸仙趣。前三途顺序而谈。不出十习为业种。人趣虽善。以蹑诸畜酬足复形。是以偏取一类初得人身下劣众生。故皆犹带十习余气。今惟从此仙趣以上。方与十习无干矣。夫仙道起于众生厌惧无常。想身常住。妄设多途。无非志于长生不死。不知此身乃真心中颠倒错认。与依草附木者胜劣虽殊。而克论颠倒。一等无异。今因怖死而又妄修长生。是错之又错。展转支离。迷不知返。可胜惜哉。然西竺上古外道宗摩醯首罗天为主。及佛出世。号一切智人。随机权立。尚列人乘。岂无仙道。亦闻观音为仙乘教主也。顾此方大乘机纯。小乘犹不传习。岂务杂乘。故藏教未闻其至也。此方仙道与儒同源。而老庄皆儒之太上清净者也。学仙者附会之。及详味于张马丘刘等方术。皆略祖老氏而盛宗太极乾坤坎离之说。渊源于易。然亦志在于长生不死而已。分三。壬一蹑前标后。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从人者。但从人身修。即人身证。非局前十类之人。正觉。即本觉真心。三摩地。即首楞严正定。不如是正觉正修。而邪悟五蕴身中有性命可修养之使长不死。所谓存想固形。十类修法不同。而存想固形乃摠妄念也。山林人不及处。即名山洞府。神仙隐迹之乡。经中谓七金山中有一山乃神仙所居。道家谓昆仑倒景应即此山。非须弥也。夫人既不及。纯是仙居。即同分总报。长水谓无别总报非是。

 

壬二正列诸仙。此但约其固形之术不同而分之也。未及论其持戒积德之事。至下练心处明之。分十。癸一地行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前五行字作平声读之。从地至天。皆约步履重轻近远高下分胜劣也。应是从劣至胜为序。以见渐至遗世高蹈之意。然此科与下科分重与轻也。且二俱是药。而此言饵者。盖炮炼和合为丸作饼之意。于此服食而得功效。故曰食道圆成。地行仙者。但百体康壮。寿年延永。而未得轻飞。止于地上行者也。

 

癸二飞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草木。如紫芝黄精菖蒲松柏之类。然此且作久服身轻。行步如飞。乃至升高越壑之意。以飞空尚在后文故也。此言药而异前饵者。熟与生之别也。又此对下科近远之分耳。

 

癸三游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金石。如烹煎铅汞。炼养丹砂。号九转大还者是也。化道游行者。化销凡骨而成轻妙之身。瞬息万里。周行不怠者也。

 

癸四空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动止者。如抚摩搬弄。运气调身。动静以时。起居必慎者也。气精圆成者。所谓炼精还气。炼气还神。炼神还虚也。空行者。方是羽化飞升。虚空游行也。然与下科仍有高下之分。以空非天上故也。

 

癸五天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此是吐故纳新。如环师所谓鼓天池咽玉液是也。能令水升火降而结内丹。故曰润德圆成。此复超空行而能至天上。故号天行也。

 

癸六通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此下五行字方作去声读之。功行之谓也。坚固精色名通行者。如环师所谓服虹饮雾。粹气潜通是也。予亦曾见仙书。言朝闭目以向东方而采日精饮之。夜采月华。乃至服五星等。是谓精色。而言通行者。亦以精神流贯而与造化交通也。

 

癸七道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此专持咒自成仙道。内教持准提等亦许成仙道是也。兼以咒枣书符以愈疮病。禁毒驱魅以利群生等。有济世道心。故名道行也。

 

癸八照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环师所谓澄凝精思。久而照应。或存想顶门而出神。或系心脐轮而炼丹。皆思忆圆成也。此文似失次。应以或存二句释坚固思念。思忆圆成。后以澄凝二句释照行。方为顺序。予又见仙书。初系心脐下。透尾闾。升夹脊。乃至达泥洹。方以冲顶出神。皆思忆所谓也。

 

癸九精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环师谓内以坎男离女匹配夫妻是也。所谓婴儿寭女。即坎离交遘。而取坎填离以结仙胎之谓也。至于用女子为鼎器而采助淫秽。内教固辟为魔论。而仙道亦鄙为下品。此为投人之欲。狂迷者多惑之。正人君子绝口远之可也。尝谓道教末流顺人之欲。故人易从。内教本来夺人之欲。故人难奉。今夫财色长寿。人之大欲也。道者以铅汞泥水二种金丹投其财色之欲。又以精气内丹顺其恋生之心。谁不乐从。至于内教檀度梵行逆其财色之心。而又令观身如毒蛇。弃身如涕唾。苟不达其深故。谁不难之。曾不知存三为生死之根。弃三为解脱之要。兹欲穷其深故。更待后文详之。

 

癸十绝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此悟通化理。能大幻化。如刘根左慈之类。甚至移山倒水。妙绝一世者。故称绝行仙也。此中觉悟。如庄子观化谭子达化之悟。非正觉中真悟。正列诸仙已竟。

 

壬三判同轮回。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上之十种。乃修门各别。此之炼心。乃操行总同。如持戒积德。救济累功。而言不修正觉者。以不达本心真常万形自体。又不了死因生妄生死二非。顾乃怖死留生。长生为号。岂觉言长仅以胜短。说生终以待灭。讵识无生之至理。本常之妙体哉。故云不修正觉也。别得生理者。谓于正觉外别得延生妄理。寿千万岁者。妄修功满。妄理相应也。问。世无不贪生为乐。恶死为苦。今罗汉菩萨动经累劫方成。纵一生得归净土者。亦不免于现死。忽闻仙道现世寿千万岁。志见不定者多兴苟就之心。何以示之。答。妙哉问也。谁不为斯言所误哉。盖彼言现世长生者。亦约多生功满。至末后一生方见其现得也。若推彼前身。其苦修不得而死者不知其几世也。岂人人初修而即现得哉。若但观其果之现成。而不推其因之久积。则佛惟六年成道。而佛会闻法者。立谈之间证果入位。不可胜数。岂独神仙现世可成哉。问。初修何知必不现得。答。初修者。前生已成短寿定业因种。或数世仙业未圆。则无生成仙骨。故不现得。必宿世仙道染心。生生苦积功力。乃成长寿定业因种。方得生有仙骨。自然现求现得矣。是知末后成仙。必不易形方得长生。纵令尸解。亦是隐形而去。非真死也。吴兴谓其命终转生。非是休止下。明其不杂人居。亦非天上。宛然自为同分耳。斯亦下。方是正判轮回。是知神仙千万岁满。但是。后死。非真不死。譬如松柏。但是后雕。非真不雕。第以过人之寿。人不见其死而已矣。妄想流转者。以身中本无性命主宰而迷执为有。生死俱如梦幻而妄生爱憎。非妄想而何。不修三昧者。不习住楞严定也。报尽受轮者。以仙劣于天。天尚不出轮回。况于仙乎。夫初修不能现得。得之不出轮回。何如念佛求生西方。一生即得。金身浩劫。永出轮回。而无缘不信者。痛哉痛哉。问。修仙者妄谓释教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惑此言者甚多。请此附辩。以觉深迷。答。彼所说性命。二俱非真。盖指身中神魂为性。身中气结命根为命。故说单修性者。但得阴魂鬼仙。无长生身形。兼修命者。方得轻妙长生之身。而夸形神俱妙。安知佛所说性。是人人本有真如性海。乃无量天地无量万物之本体。证此性者。岂惟但能现无量妙身。兼能现无量天地万物。其所现者。岂惟但能令住百千万岁。虽尘沙浩劫亦可令住。且欲收即收。一尘不立。欲现即现。万法全彰。得大自在。得大受用。方谓真如佛性。斯言信不及者。请细阅前文显性处。自然悟彼无知而妄谤矣。诸仙趣已竟。

 

辛六诸天趣。天趣与仙趣迥然不同。世人仙天不分。而学仙者滥附于天。且谓诸天皆彼祖仙。今略辩之。仙以人身而恋长生。最怕舍身受身。诸天皆舍前身而受天身。岂其类哉。又仙处海山。如蓬莱昆仑皆非天上。四王忉利尚无卜居。况上界乎。况色界乎。是知天趣最为界内尊胜之流。迥非仙与鬼神之类也。分二。壬一正列诸天。又分为三。癸一六欲。此乃自须弥腰顶二天。以至空居四天。共有六重。皆有饮食淫欲睡眠。具足三欲。故号欲天。其男女嫁娶妻妾亦如人间。又二。子一分欲重轻。就分六。丑一四王天。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六欲天福固总由十善而致。今惟约欲以分者。因名究实也。以此六总名欲天。而淫为上首。故约淫之重轻以分下上次第。至于十善。乃三界总因。不待言也。不求常住四字。亦三界总因。以不求出世间。修本当理。但希世间有尽乐果。诸天皆然。况于仙乎。当知此句文局于此。而义通最后也。己色为淫。非己之色为邪淫。此人妻妾皆具。而但于非己之色不外流逸。必言心者。言其不但身不敢犯。而心亦无一念也。澄莹生明者。以欲念有节。意多收敛。皎洁不污。心地光明。然须更兼十善精研方能如是。后皆仿此。言命终之后。显是舍前身而方受天身。非同仙道。问。转生何反胜于长生。答。长生如补浣旧衣。终无殊胜。诸天转生。如脱弊垢而换珍御。胜劣天渊。特愚人扭于恋身鄙习。颠倒谓长生为胜耳。况天身化生妍妙。岂同胎生苦秽。诚非彼所梦见也。此天住须弥腰正齐日月。故邻之也。名四王者。以山腰四面有持国等四王各据一面而居之矣。

 

丑二忉利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此人但有一妻。仍于妻之淫爱减少疏淡。而不频数浓厚。净味不全者。间有淫念起时。然亦胜前多矣。超日月明者。前天仅齐。此高一倍故也。在须弥山顶。以非空居故。犹为人间之顶。又首二句胜前。次二句劣后。孤山曰。忉利。此云三十三。帝释统焉。

 

丑三焰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此人不逢欲境。淫念必不自起。逢时未交之前亦自起念。暂交者。但了一时之念。无留恋之情。去即释然。不复追想。此于净中必有全味。渐向定心。故言动少静多。齐此能感空居朗住也。问。空居者。宫殿池树皆何所踞。答。七宝琉璃。大地无异。但欲下时。即虚豁无碍。例如人间大地。圣贤天鬼皆能上下虚豁无碍。当知万法虚妄。业力使然。故虚实并现。昧者诚未达也。此天较须弥更高一倍。故日月不及。而身殿自光遍周互照。须焰摩。此云时分。环师谓以莲华开合分昼夜是也。又当知此人不逢无念胜前天也。逢之暂念。劣后天也。

 

丑四兜率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此人比前人一切时中自己全无淫念。但应彼淫境迫触。不能拒绝。准下详此必于交时不能无味。精微。即内院妙境。精而非粗。微而难见。粗心众生所不能窥。外院尚不知处。何况余天。故言不接等也。三灾不及者。即法华所谓我此土不毁。而众见烧尽之意也。问。此论七趣轮转之事。似与外天相应。何乃单举内院。而反遗外天。以致余天不伦。尝闻三菩萨修兜率内院。尚未全升。当必别有修门。岂此少欲。即能升耶。答。按后文诸天中圣凡备悉。如五那含等是也。岂此处肯不言内院耶。但疑梵本或先言外天而后兼内院。译者过于省文而分析欠详。以致宛似全遗外院。而实不全遗。今私意推度。首三句。似正外天之因。而缺其果。命终下。似正内院之果。而缺其因。因果互影略耳。不知是否。不然此天何幸以少欲劣功。而遽获超三禅之胜报哉。或者曰。佛自省文。以胜该劣。而外天但令人意得之。亦通。

 

丑五变化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此人无念应境皆同前人。但交时无味胜前人耳。横陈者。即现前淫境迫拶。力不自由也。彼则毕竟无心。故全无味。如嚼蜡然。越化者。能超越下天。能变化乐具。乐其自所变化。故名乐变化。此以心拘自化。因果俱劣后天。

 

丑六他化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超出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无世间心者。心希上界。不乐世间。但随世间。权同妻室。至于交时。不但无味。而且神游外境。了不干涉也。温陵曰。化。即第五天。无化。即下天也。诸欲乐境不劳自化。皆由他化而自在受用。名他化自在。○是因之心超。胜前心拘。果之他化。胜前自化。分欲重轻已竟。

 

子二判属欲界。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以还。名为欲界。

 

动字单约欲躁动为言。世人于此无节制者。其动最乱莫可羁勒。若瀑流。若逸火。若奔马。无可为喻。昏狂累坠。常溺三途。故此六欲诸天。以渐节制而向于静。故曰出动。盖初天且止外动。二天内动亦减。三天遇境方动。四天境迫不违。五天交中无味。六天形合心超。皆是以渐出离欲中乱动。心迹尚交者。谓前四天尚兼心交。以有味故。后二天但是迹交。以无味故也。自此以还者。齐此天以下直至阿鼻。皆欲界摄也。以三欲事同。男女相具也。岳师引天台言十善外。前三天各兼功行。后三天各兼禅定。不但只轻淫欲。希生天者不可不知。其引俱舍六天受欲重轻。乃果中事。非今经修因之旨也。俱舍颂云。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彼解异予所闻。曾闻教中有偈云。四王忉利同一道。焰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相视他暂视。此是六天真快乐。一道应即交抱。而分形交勾抱亦可。且统纪谓形交无液。非同人间也。夫淫欲乃坠缚根本。六欲以轻而渐升。四禅以绝而高举。是则不舍欲心。上界犹不可希。况望出三界。修三摩地耶。此所以阿难必缘是而起教也。缘缚习重。卒不能断者。亦须惭厌发愿。或往生。求毕竟离。慎勿附会华严等上圣境界。以自欺自陷于魔说也。此间别有欲界魔天。欲境威权皆出诸天之上。此经摄于第六。故不别说。六欲已竟。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