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报考指南 | 2019年华侨大学本科招生学院介绍系列(十)
新闻与传播学院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2016年5月13日,华侨大学正式决定将新闻传播学专业从文学院中分离出来,成立独立建制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学院设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
学科情况
学院现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3个学系和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新闻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学专业于2003年9月开始招生,广告学专业于2008年9月开始招生,新闻学专业于2013年9月开始招生。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800余人,其中境外学生200余人。2013年1月,新闻传播学专业方向在中国语言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的“国际文化传播”二级学科硕士点获批,2016年9月学院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点获批,现有硕士64名。
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学专业,四年制,文学学士学位:培养具备新闻传播理论素养和系统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机关企事业单位、涉外或涉侨宣传部门从事新闻策划、采写、编导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广告学专业,四年制,文学学士学位:旨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市场调查与信息咨询行业以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策划创意与设计制作、公关策划、品牌形象
策划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新闻学专业,四年制,文学学士学位:以培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专业能力和媒介经营管理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较高的新闻专门人才为目标。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各类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涉外或涉侨宣传部门从事新闻策划、采写、编导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教师31名,实验及教辅人员5名,行政及党团工作人员5名。31名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拥有博士学位的25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境外半年以上访问交流经历的教师12名。
学院“网红”教师王祎博士上课情景
科研范围
学院设有华侨大学海峡传媒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口语传播艺术研究中心、华侨大学海外华文媒体研究中心、华侨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华侨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5个院属科研机构和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海峡两岸传播创新研究中心。近年来,共获得7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4项省部级课题立项,显示出较为强劲的科研增长势头。学院开设了“传媒大讲堂”及相关学术讲座,经常邀请境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交流。国际化交流方面,学院定期会选派优秀学生到境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学院承办“中国学术话语的国际传播” 研讨会
办学特色
学院办学定位:立足本土,沟通两岸;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道器并重,知行合一,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传播院系。学院办学特色鲜明。
(一)对台传播,促进两岸文化认同:近年来,我院和台湾高校互动频繁。我院聘请了两位台湾籍教师,担任核心课程教学工作。我院先后有5位教师去台湾各高校进行或长期或短期的交流访问。两岸学生交流互换频繁,台湾是我院学生交换的主要目的地。2016年以来,先后有近百位同学分别到台湾世新大学、铭传大学等传播院系交换。
(二)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是学院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最受境外生欢迎的学院之一。目前,学院在校境外生共220人。学院每年都有派出学生赴台湾世新大学、铭传大学等境外高校交流学习。学院与境内外高校或教育机构互动频繁,并在日本开设研究生教育拓展海外办学。
(三)凸显专业特色,推进科研学术育人、实践科创育人:学院鼓励本科生跟随相应的导师参与各级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的“白鹭湖传媒实训营”活动,以传媒实务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思维;组建10个“教学工作坊”,推行产学研融合教育新模式,以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承办的“2018海峡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福建新闻奖”评审等专业类活动,促进业界与学界的融合。
学院承办2018海峡两岸新内容主题论坛新媒体创业大赛
实习基地
目前学院已经建立40多家实习基地和实习平台,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建日报社东南网、厦门卫视、海西晨报、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优酷网、福建奥佳影视传媒公司、蓝道广告公司、亚洲娱乐传媒、云南大理福门文创基地等媒体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活动
学院以品牌活动“薪传”文化艺术节为依托,立足学科专业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每年学院都会举办“魅力华园”摄影作品大赛、广告设计大赛、优秀微电影微视频展映、承志文艺奖影像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校院专业赛事。在重要时间节点上,学院也开展丰富的爱国爱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院相继成立了华侨大学新闻社和影艺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校长见面会”“影视赏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
学院主办的“薪传”文化节开幕
实践 教学
学院极为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作品多次在中国影视学院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微电影创作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大赛等重大赛事中斩获各项大奖。为了应对传媒领域新技术革命、市场对交叉型学科人才的需求,也为了增强学生的媒介“实战”意识,以将来更好地适应媒体竞争市场的需求,学院在2018年开设了“白鹭湖传媒实训营”,邀请到了包括东南卫视首席记者叶青林、厦门卫视副总监徐映玲等在内的业界专家进行现场教学,实训营活动得到福建东南网、厦门日报、海峡都市报等媒体的报道。
广告系师生代表参加第16届中国大
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颁奖典礼
毕业前景
本科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直接就业或继续深造。学院读研比例为20%左右,每年都有学生保研至国内名牌高校或申请国外留学。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工作类型丰富,整体状况良好。毕业生就业大部分集中在电视台、报业、文化传媒公司、网络信息科技公司以及各类新媒体机构。学院也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办公司或工作室。各专业年终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6%以上。毕业生口碑良好,业务能力较强,深受用人单位或实习单位喜爱。
学院学生在泰国采访泰国前副总理吴大龙先生
办学设施
新闻与传播学院实验室建设总体目标,以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一专多能”复合型传播人才服务。学院建有福建省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华侨大学新闻影像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约为800平米,分为数字演播厅、播音实验室、非编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等7个实验分室,正规划建设融媒体和大数据舆情实验室。
大类招生本科专业分流方法
学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个人意向、第一学期综合绩点成绩、高考成绩、综合表现为专业分流主要依据。学生在校期间仅有一次在所属大类内专业分流的机会。分流后如需变更专业(不得在本大类内变更),则按《华侨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和《关于本科学生转专业补充规定》等学校转专业的有关规定执行。学院成立以专业分流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分工与解释工作,各系的专业老师、班主任、团委老师共同参与相关工作。
编辑:何舒扬
审核:彭兰
监制:贺田
指导老师:黄少华
信息来源: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华侨大学招生宣传协会华宣工作室出品
点击一下,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哦!
告诉我,
你在看,
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