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土木工程学院报考指南 | 2019年华侨大学本科招生学院介绍系列(二十四)

华宣工作室 华侨大学本科招生 2020-09-01
 


学院概况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系创办于1964年。2004年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成立土木工程学院,2005年土木工程学院成建制迁入厦门校区。学院于1982年始招收结构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1986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结构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学科为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和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工程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


土木工程学院院徽及土木工程学科实验大楼外观


办学体系层次完整,特色鲜明

✦ 专业设置

本科:土木类(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硕士: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土木与水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

博士: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 特色优势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

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

福建省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土木工程

福建省特色专业:工程管理

福建省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

福建省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厦门特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教育部综合型高校“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

福建省土建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福建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验点

福建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力学与工程结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建筑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福建省工程项目施工4D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MTS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5m ×5m)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潜心育人

✦ 师资概况

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27人,副高3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5人。


 领军人才和团队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委员(2018—2022年)3

国家高端外国专家3人、

国家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1人,

国家模范教师1

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3

福建省百人计划、外专百人计划1

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

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入选者1

福建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4

福建省本科教学团队2

福建省研究生导师团队1

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1


郭子雄教授荣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参加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办学环境条件先进,成果丰硕

 特色学科方向

结构抗震与综合防灾

新型结构体系与设计理论

岩土与隧道工程

市政工程

土木工程智慧建造与管理


土木工程学科实验大楼结构实验大厅全景


 教学科研平台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隧道与地下空间工程研究中心

建筑工程智能建造与自动化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闽台科技合作基地

福建省智慧基础设施与监测重点实验室(建设)

厦门市抗火综合防灾工程研究中心

厦门市城市水环境规划与修复工程研究中心


访问Berkeley大学交流实验室建设

访问Delft 大学,与Jan Rots教授团队学术研讨

日本工程院院士、名城大学葛汉彬教授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学习交流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学习交流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实验实践条件

◎ 土木工程学科实验大楼总面积1.3万平方米

◎ 国际一流的结构抗震和抗火实验研究平台

◎ 共建本科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45个、研究生工作站10


 近年来取得的部分标志性成果

◎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

◎ 授权发明专利65

◎ 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15

◎ 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

◎ 获评福建省精品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


共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共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人才培养务实创新,成绩斐然

 人才定位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和港澳台地区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工程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培养特色

“卓越工程师”为人才培养导向,推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合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VR虚拟仿真等创新模式教学,突破和拓展传统知识传授空间,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和留学生导师制,努力指导做好职业规划、致力培养工程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各级科技创新教育和竞赛活动平台,致力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型火灾试验炉(立式和卧式炉,最大炉体6.0m×4.5m×3.0m,竖向500吨)


 办学规模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8人,其中境外学生200余人。已培养7000余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港澳台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荣获詹天佑土木工程优秀毕业生奖18人

周默苇(2018)、陈嘉清(2017)

杨   梦(2016)、邓蓉欣(2015)

柳苏琴(2014)、张林爽(2013)

徐智敏(2012)、曾   盛(2011)

范   恺(2010)、吴见丰(2008)

孟凡兵(2007)、杜耀峰(2005)

黄小雁(2004)、卢少文(2002)


 全国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奖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三等奖12项,优秀奖45项)

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全国高校城地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房地产专业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

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


承办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承办华东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学生参加结构设计大赛剪影

学生科赛获奖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学生获得其他标志性成果

发表SCI、EI论文47篇,授权专利22

获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

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赴美国哈佛大学、丹麦科技大学等名校攻读学位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达96%


专业介绍


土木类,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 土木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和福建省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

◎ 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1997年首次通过,全国第2批,2017年连续第5次通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解决土木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金融与保险、研究和开发等工作的能力,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的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毕业5年后能够担任项目的负责人或管理人员,能达到土木工程师的任职水平。


2017年土木工程通过

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复评)


 工程管理

◎ 福建省特色专业

◎ 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2005年首次通过,全国第13所,2015年连续第3次通过)


为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当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主要政策法规,掌握城市地下建筑结构、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地下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防灾减灾等方面理论和知识与技术能力,具备基本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面科研与应用开发创新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较高外语水平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 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2016年首次通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与再利用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循环中,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部门从事水工艺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名师风采


郭子雄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批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和组合结构等研究。

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理工科分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省部级科技计划重大等10余项。发表论文220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100余篇;参编国家或行业标准6部;获授权专利102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其他省部、市级科技奖10余项。教学研究成果获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福建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董毓利教授

博士生导师,入选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和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从事工程结构抗火和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研究。

结构抗火方向学术带头人、厦门市抗火综合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火综合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钢协钢结构防火与防腐分会结构抗火委员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97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各1项。获全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一)、三等奖(第一完成人)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被SCI和EI收录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苑宝玲教授

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和厦门市杰出青年。从事水体污染控制和污染环境修复等领域研究。

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厦门市城市水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市政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理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技重大重点基金项目和地方服务项目8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中文著作3本,参编国外著作1本,地方标准图集1项,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部案例库1项,完成工程示范4个。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自然科学奖1项。


许斌教授

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从事结构状态监测与识别、新型结构体系研究。

华侨大学新型结构体系和设计理论方向带头人。曾任普渡大学Curtis客座教授和西澳大学Gledden高级客座研究员。发表国内外期刊与国际会议论文200余篇,含 SCI、EI论文9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参编专著和国际会议论文集共8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共8项。成果获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国际会议最优论文奖2篇。任10余种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编委。在国际会议作主旨和邀请报告10余次。


霍静思教授

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桐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结构抗冲击、抗连续倒塌和结构抗火等研究。

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和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技项目等6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Journal of Composite for Construction, ASCE》、《ACI Materials Journal》和《Engineering Structures》等主流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8篇。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


陈士海教授

博士生导师,入选泉州市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岩石动力学、岩土工程防灾减灾等教学和研究工作。

岩土与地下工程系主任,岩土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福建省隧道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爆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技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 SCI、EI收录40余篇;出版著作4部。


王晨教授

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福建省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和桐江学者特聘教授。从事工程管理、智能建造和人工智能等研究。

工程管理系主任,建筑工程智能建造与自动化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英国皇家测量协会RICS会员,美国电气电子学会IEEE 会员和香港国际工程技术学会IETI高阶会员等。在海外从事教学与科研多年,主持完成海外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与SSCI论文6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6部和中文专著1部,曾获得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国际奖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U.K. (London)。


毕业去向


<<  上下滑动查看  >>



附:土木工程学院公众号、土木工程学院网址、土木工程学院联系电话



编辑:张璐妍

审核:许诚成、郭语微

监制:贺田

指导老师:黄少华

信息来源: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华侨大学招生宣传协会华宣工作室出品

点击一下,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哦!

华园在看,

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