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宏伟: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国际合作办学十年的回望和思考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国际合作办学十年的回望和思考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
欧阳宏伟一、十年回望
为适应健康产业发展对生物学和医学知识兼备人才日益增强的需求,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以国家试点学院综合改革项目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行基础医学领域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2012年起在国内首设生物医学本科专业。以实现“知识、能力、视野、人文”四层次兼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机制及要素,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开展“3+1浙大本科学位+爱大硕士学位”联合培养的方式,逐步构建和实施了生物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解决了原有基础医学专业吸引生源能力有限,复合型人才匮乏的局面,显著提升了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受到国内外顶尖名校的高度认可。
中外合作于2016年升华,获批成立了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JE),招收“4+0”中外双本科学位的生物医学专业,2018年获批第二个双本科学位的生物信息学专业并于当年招生,2019年获批中外双博士学位教育项目,2020年开设浙大单方硕士学位教育项目,2021年获批在ZJE开设爱丁堡大学单方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项目,形成了多元化的中外合作“本-硕-博”完整的学位体系。2020年首批生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现了100%获得海内外名校硕博项目录取的好成绩,其中海外名校录取率76.5%,全额奖学金博士率高达65%,生物医学专业首批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十年生物医学专业合作办学总体来说很有收获,解决了一些比较普遍的大学教育痛点,具体包括:一是学生刻苦读书,不及格率非常低,大大减少“空心病”少年。二是教师除了做研究,非常用心教学,实现了科教合一。三是成批量培养能独立自学、思辨和探索的本科生,毕业生受欢迎,解决了“读死书”现象。四是专业学院的人事财务等自主性增加,提升了专业学院的办学自主性。
二、回望体会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提升教育的机会和途径,同时需要面对许多挑战。本人和团队经历从无到有的创建生物医学专业,以及与爱丁堡大学进行十年合作办学后,有些体会值得交流和探讨。
1.合作办学的伙伴选择和专业选择:中外的文化差异巨大,合作伙伴的选择或许一开始就会注定后续的合作是否会成功,就如婚姻家庭一样,双方的办学理念和追求要有共鸣,共同的理念和目标才能有效化解后续合作中无数细节的冲突和误解。2011年,专家组在爱丁堡大学与北美、伦敦的大学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发现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的领导和教授们在生物医学专业的设置和教育追求方面与专家组的预期一致,即中外合作需要“无中生有”,创造交叉型新兴学科,创造不同于双方已有教育但又能整合双方教育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十年双方秉承“融合东西方大学文明,探索大学学院发展范式,创造推进社会发展的科技和思想,培养引领社会未来的人才”的总体定位,形成了“全人培养,全球浸染”的教育机制,从而产生了“培养学生成为学者,赋予学生行走世界的自由”效应。
2.办学自主性和中外合作模式:ZJE是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因此如何在保持浙江大学高水平本科办学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方式引入爱丁堡大学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稳定的师资、课程内容以及教育教学制度),融合形成独特的国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且获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是合作成功必须回答的问题。合作机制上除了需要联席管理委员会管理和促进双方合作,还有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师资保障。ZJE有自己的全职聘任师资,同时合作的中外双方专业学院母体各有一批师资与ZJE互聘,其聘任岗位职责里包含探索合作教育的内容。在稳定和充足的中外师资队伍基础上,运用双方的教育优势新建人才培养的课程和教育体系,如课程体系和每门课程都由中外双方共同设计,每门课程中外双方各有一名主讲教师并各自派出占比40-50%的师资授课。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浙大主校区的学生相比强化了英语、自学训练和小班化讨论,与爱丁堡大学主校区的学生相比强化了知识体系和科研探索训练。
3.合作办学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性:ZJE生物医学专业的创新人才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高标准、高投入和可持续发展”,其具体创新尝试包括:一是多维度的专业培养体系。基础专业学习、科研训练、海外国际交流和书院养成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基础专业学习侧重全过程评估,平时作业占比达总评70%以上;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实习,给予个性化课题选择;海外名校暑期交流、毕业设计实习等渠道通畅;以人文关怀为本的全方位思政养成。二是本科教学实施和教学质量体系对标国家和国际一流大学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评估以及爱丁堡大学5年一次的专业评估,学院获得好评。三是一对一学业导师体系,提前在本科阶段引入研究生培养模式。除了班级导师和辅导员体系外,每位学生配有一对一的学业导师(academic advisor),以及书院的发展导师、学业导师、生活导师。学术导师(英方全体教师和学院专职及兼职教师)将教育教学管理与辅导员思政工作整合在一起,对学生给予全面的专业指导和生活支持,实现信息共享。四是以我为主办学,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学生党建思政工作毫不松懈,学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思辨中,更加爱国爱党,做好中国文化代言人。五是高于一般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学费以及国家下拨生均成本全部投入教育教学。学院设立的奖学金额度也高于其他院系,并设立100%覆盖的海外交流奖学金。六是中外趋同管理。学院国际生的招生遵循爱丁堡大学的录取标准,国际生与中国学生享有同等的住宿条件,课程学习和考试要求一致。学院国际生生源质量良好,如2018级马来西亚籍祝浩维同学获得了一等学业奖学金,生物医学专业全年级第二名。七是高比例的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与海外交流经历。学院积极拓展触角,积极接入浙江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主校区资源,与多家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二、三年级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的比例达到90%(国内实验室87%,国外实验室3%),2016级本科生的毕业设计59%在海外顶级实验室完成。
三、未来思考
浙大和爱大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十年合作办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有许多挑战和值得探索的地方。一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创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从招生到毕业全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创新探索程度有限,未能充分融合和发挥中外双方的教育优势。二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另一个主要目的之一是解决新时期的主要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高等教育供给,包括需求没得到满足而花费大量经费出国求学的学生群体,但目前这部分学生群体无法接触到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三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规模依然太小,在满足社会优质教育的需求上作为有限,社会影响力有限。
文章刊载于《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第1期
责编 | 郭玮
审核 | 梁秋莎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秘书处
东北财经大学跨境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