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编带队跑现场】这个村,有法宝!集体收入十年翻了20倍!

淮安发布 2019-10-06


编者按

  用脚力丈量新征程,用眼力开拓新视野,用脑力思谋新突破,用笔力记录新成长。日前,淮安报业传媒集团报、网、端、微平台开始推出《总编带队跑现场》专栏,日报、晚报、商报总编、副总编,率领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视频记者,下基层,走一线,采访撰写、拍摄制作鲜活生动接地气的融媒体新闻作品,讲述淮安好故事,传播淮安好声音。


第一期

我们为大家推出了

 遇事好商量,不用上“公堂” 

 这个法院的做法惊动了全国同行 

↑点击以上文字看详情↑


今天

让我们一起关注

▼▼▼

盱眙“虾稻共生”


  春日的花香还在蔓延,城市的餐桌上已飘荡小龙虾的香气。在盱眙县黄花塘镇时集村,村民们也将迎来小龙虾的丰收。日前,记者来到时集村时,家家户户正在晾晒捕虾地笼。蓝天下,散落的虾稻田如一个个棋格熠熠生辉。


  见到记者时,时集村党总支部书记刘建保刚刚送走前来参观的浙江职业农民培训班学员们,这是他当天接待的第四批客人。刘建保介绍,村里目前9000多亩地,有三分之二的面积已经从事虾稻共生产业,且基本上都是户均十几亩的散户种养,这也被称为盱眙虾稻共生种养的“时集模式”。


  时集村是盱眙县虾稻共生种养的发源地之一。刘建保说,2008年,外出打工的村民万金友受到启发,回乡后在水稻田中套养龙虾,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两委考察研究后,次年决定以虾稻共生作为村里的特色产业,村干部带头种养。十年下来,村里虾稻种养户发展到400多户,村集体收入也从10多万上升到200多万元。


  “根本不愁销路,到了夏季,收购的队伍常常排起长龙,就差动手抢了。” 刘建保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亩200斤,龙虾去年的收购价30元每斤算,亩均净增收三四千元。“下一步,村里计划以合作社的形式,建好冷库、电商平台,集中销售龙虾、有机稻米,打造齐全虾稻共生一二三产产业链。”



  “这是我们的技术书,用好它,龙虾亩产三百斤不是问题。”刘建保说的技术书,是盱眙县编发的《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一本小册子,让广大虾稻种养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县、镇还为虾稻种养大户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拓展视野,提高科学种养水平。黄花塘镇祥丰农业的卢勇,就是受益者之一。卢勇承包了600亩地从事虾稻共生种养,往年虾苗都是从外地采购,成本不菲。“上了培训班之后,经过学习摸索掌握了虾苗繁殖技术,去年光虾苗销售就有百余万元。”


  “虾稻共生”成为时集村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刘建保举例,村民万在贵家,曾是村里有名的低收入农户,妻子长期生病。村里帮他办了三年的扶贫担保贷款,他靠着十几亩地的虾稻种养,每年净收入六、七万元,如今盖了新房,还买了车,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



  在距离时集村15公里左右的芦沟村,退役军人蔡海林创办的老营现代农业公司发展势头红红火火。相比时集村虾稻共生的“散兵战术”,“老营”的规模堪称“军团作战”。2018年3月,蔡海林和其他两个合伙人筹资800万元,一口气承包下芦沟村的2400亩土地从事虾稻种养,摸爬滚打一年下来,已经收回400万元投资。农忙时节,公司用工百人以上,带动了大量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虾稻共生,不用任何化肥农药,出产的大米是地道的有机无公害米,是顾客眼里的“香饽饽”。目前,盱眙着力打造的“盱眙龙虾香米”品牌连获首届全国优质渔米评比金奖、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等殊荣,提升了市场知名度、美誉度,成为虾稻共生产业新的增长极。


▲采访现场


  “虾稻共生”走出了盱眙绿色富民新路径。据介绍,盱眙县制定《盱眙县“十三五”虾稻共生产业发展规划》 等文件,把虾稻共生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号工程”,统筹省市农业项目资金,优先扶持虾稻共生项目, 仅盱眙农商行一家金融机构截止到去年底就累计发放“虾稻(莲)致富贷”1850户5.32亿元。截至目前,全县虾稻共生面积达60万亩,50亩以上的种养大户共有4000余户,其中500亩以上的198户。


推荐阅读



融媒体记者:张娇娇 姜彩蓝 叶列/文 曹政/图

融媒体编辑:张晨佳

通讯员:周海军 田敏


「 在看,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