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归来散记(2)- 养老与服务
欢迎关注添加公众号:基石合伙人
如希望进一步交流,可添加私人微信号rabbiteightbrother,请注明姓名-单位:
我们后续将逐渐建立一个“基石合伙人交流群”,如申请加入麻烦先添加好友,注明入群申请。
关于养老服务的投资机会的一些重新认识:特别是对于养老行业的服务特性的本质
养老的核心其实是服务:中国潜力巨大,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去日本走了一圈养老行业,一个比较明显的体验是养老的核心其实不在于各种高大上,而是各种细致入微的考量,是服务,是与人交流的体验。看了国内各种高大上装修的养老机构后,感觉日本所谓的中高端养老的设施比国内low多了,但是经过多年介护经验积累下来的服务细节却无处不见。
相比起来,中国养老市场的机会巨大,但当前市场还处于粗放圈地的阶段,要真正做到细致入微的服务模式尚需要时间来积淀,我坚信不是中国做不到,而是时候未到。
多魔市养老院结合不同护理阶段的老年人养老需求,分层级进行服务
日本的介护保险:完善的保障
除了完善的养老保险外,日本还有完善的介护保险来全方位保障养老需求。
介护保险是40岁以上都强制加入,每个月4000日元,固定费用(财政再补贴一倍,介护保险,个人50%,财政50%)
介护分级:有专业的评估,因此介护支出仅与身体状况所需要的介护服务等级相关,与个人收入水平、养老金水平都无关。
支付护理费用支出:90%保险负担,个人10%(介护服务费用15-30万日元/月)
养老支出所导致的巨大的财政负担 --- 日本年轻人身上的巨大包袱
我们简单算了一个账,个人的介护支出在4000日元/月,但介护服务费用支出在15-30万日元/月,即使考虑目前介护服务的使用率在15%左右的比例因素,介护保险也面临巨大的亏空。
财政的巨大支出,再加上日本的低税收政策(15%左右个人所得税远低于国内),导致了高额的政府债务杠杆
这样的政策组合,听上去全球都一样,越来越高的财政负担,老龄化,低成长,不断注水的货币来支撑,实际结果都是依靠放水来让货币贬值,缓解债务压力。
居家依然是主流,但介护模式已经很成熟了
目前日本机构养老的比例大概在5%左右,政府希望提高到7%左右
居家里面10%需要介护服务
对于机构养老一般会要求60岁以上才能入住,而实际的平均入驻年级一般在80岁左右
介护服务的方向走向家庭化
2000年后,大型养老机构不准建设,发展社区、小微(20床以下的),希望把老人推回到家庭里面去。
养老介护行业全面市场化,盈利能力尚可,但规模很难做大,具有服务业所具有的规模不经济的特征
日本普遍都有专门的运营公司运营介护服务,其中17%是亏损的,净利润率在15%-20%
由于介护的属性导致具有服务业所具有的规模不经济的特征
为了保障服务质量,机构里面老人和服务人员的比例有严格要求一般在2:1,3:1
因此日本介护公司规模都有限:
最大的机构介护公司是message公司,后来被保险收购了,总床数2万张
居家介护服务最大的是日医馆(9792)NICHII GAKKAN,拥有10万的介护人员,营业额2700亿日元,但去年亏损了20亿日元,在日本目前市值560亿日元,换算成人民币不过是30多亿市值的公司,市值较小。
失能老人需求更加刚需,活力老人钱难赚
这一点与其他东亚国家类似,活力老人普遍较为节省,而更愿意把钱花在女人和小孩身上。而失能老人的介护相对刚性,花费也就相对大方一些。
介护人员状况与妇女就业和移民政策
护工是属于机构的人员,一个月15万-20万日元左右
护工人员是紧张的,不够用,因此日本也在调整妇女就业和移民政策
目前来看,要大规模放开介护人员移民有一定难度,更多的放在鼓励40-50岁左右的家庭妇女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