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良荣:警惕网络民粹主义“暴力“——中国民粹主义新动向

政治学人 2019-08-23

 


政治学人(理想国群)全新开通,新群将进一步倡导学术研究、学理探讨,打造更加适合学人的群环境。欢迎各位入群切磋交流学术,共享资料。(政治学人理想国群QQ群 203236754)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博导,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童希对此文亦有贡献

【摘要】民粹主义在当前中国社会表现为以互联网为载体,针对某些热点事件和现象而发出一些非理性和极端化的观点和舆论主张。2014年民粹主义在中国大举反腐的趋势下声势增长,同时愈发显示出与极端民族主义合流的迹象。

  【关键词】民粹主义 互联网 弱势群体 【中图分类号】D43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国社会正面临全面深刻的转型,社会矛盾凸显,贫富差距拉大,国际关系上也面临诸多挑战和角力,国内外环境的变迁催生了民粹主义的暗流。与此同时,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应用在国内普及,围绕公共议题的讨论以此为平台越来越普遍,在此过程中网络民粹主义逐渐壮大。尽管没有制度化的组织形态,这股思潮在网络热点事件中借助新媒体工具快速传播,对事件的走向、政策的变迁产生影响,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概括来说,民粹主义在当前中国社会表现为以互联网为载体,针对某些热点事件和现象的非理性和极端化观点和舆论主张。

  互联网成为民粹主义思潮表达的重要平台

  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社会从总体性社会向多元利益主体并存的社会状态转化,阶层分化和利益格局变化导致了部分民众对官僚、社会底层对上层的不满和愤懑。在中国当下社会中,民粹主义以仇富、仇官、反智等二元对立为主要表现,其中又以仇官最为突出。

  民粹主义盛行的网络空间,对事件的判断并非基于清晰的事实和逻辑,而是基于事件双方当事人的身份。在具体的事件中,民粹主义者大多利用贫富差距、身份阶级等特征来分辨“敌我”。这在现在的网络事件中层出不穷。富二代、豪车、城管、高管甚至是医生、教师、专家都是指引网络事件走向的关键词,只要在网络新闻中看到这样的词,我们基本就能判断这个事件将有怎样的舆论反应。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间社会和草根群体运用网络表达政治主张成为我国近年民粹主义思潮流行的重要动力。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基本上传达的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在一些民众看来这些媒体则是既得利益群体或是精英的代言人,很少表达贫富分化、城乡对立、环境恶化等结构性问题,而互联网上的草根、自由的言论氛围更适于表达不满或怨气,在“信息茧房”里对社会不公、制度不调的不满回荡,意见气候趋向一致,而形成群体极化的效应,成为民粹主义思潮表达的重要平台。微博、微信平台上时政事件的传播、舆论的聚集过程体现了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但这些平台不容易凝聚成理性的社会共识,有时会向极端的方向发酵。

  民粹主义在反腐的趋势下声势增长

  2014年的国际社会和国内政治发生不少大事,在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动向有两个,一是民粹主义在中国大举反腐的趋势下声势增长,二是民粹主义愈发显示出与极端民族主义合流的迹象。

  在中国大力打击贪污腐败的过程中,民粹主义这一“副产品”值得关注。尽管中国政府一向将打击贪污腐败作为纯净党的事业和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但是2014年体现出的密集反腐、高压反腐的态势还是前所未有的。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建设廉洁政府的决心,也给民众带来了信心。但是,民粹主义一直以来的仇官情绪似乎得到了现实的佐证,甚嚣尘上。

  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经过调查发现,腐败被认为是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一方面印证了政府政治传播的议程设置,另一方面,这种在短时间大量揭露腐败现状的方式对民粹主义思潮是一种助长。对于反腐过程中一些故事性、极具戏剧效果的细节,网民津津乐道。

  此外,2014年国际社会发生了不少大事,马航客机失踪、美国政要频频访问亚洲、香港“占中”等。在这些事件中,对外强硬的民族主义势力与民粹的结合值得关注。

  例如奥巴马在今年四月份的亚洲之行,通过对从2014年3月1日至5月4日之间监测到相关信息13083条(其中新闻3120条,微博9963条)进行分析,在访问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与中国有着纠葛关系的国家时,舆论达到峰值。

  总体报道态度上,媒体对奥巴马此次亚洲之行负面多于正面,54%的信息是负面态度,46%表达出正面态度;而微博态度更加负面:正面报道降低到24%,负面报道达到64%,中性报道为11%。微博上近一半内容是关于奥巴马亚洲行目的的讨论,主要观点认为是遏制中国。对于美国的牵制意图,不少网友都进行了批评和反击,有些是非理性的指责甚至谩骂。进而对中国官方对此次亚洲行的反应上,不少网友认为表现软弱,外交发言人的话不痛不痒,而对普京领导俄罗斯对抗美国的表现,不少网友推崇羡慕,称其为“硬汉”。

  警惕民粹主义对政策制定的误导

  近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技术因为本身具有草根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为民意表达和社会舆论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平台,客观上看形成了对既有政治传播体系的冲击,改变了社会话语力量的格局,民粹主义在当下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凸显的。

  网络民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民意走向,拓宽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民众的话语权随之提升;对一些现实存在的社会不公和主要矛盾有效聚焦,推动相关部门了解民众诉求并解决问题,对社会公平的推进有所助益;作为在中国进行政治参与和政治表达的重要方式,对社会强势群体来说也是一种有力监督①,这可以看作是民粹主义的一些积极面向。

  但是,互联网作为民间舆论场在民粹主义的推动下,容易放大社会问题,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容易扩大社会分歧,特别是加剧官民矛盾,最大的危险在于非理性与不宽容。这股思潮的流行有三个方面我们需要警惕。

  首先是要警惕少数人挟民粹主义情绪喧嚣于网络。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传播迅速、成本低、超越地域的限制,在一些网络热点事件中,出现了一些打着弱势群体、草根民众的旗号扩散谣言甚至是“制造”事件的现象。近期在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平台造谣传谣的所谓“网络推手”遭到政府的强力打击,他们在网络事件中的作用也浮出水面,这样的一种舆论“制造”正是裹挟了民粹的力量成为互联网上的黑暗势力,这种力量通过挑起问题、激化矛盾、分裂社会阶层的方式达到集聚影响力的目的,对社会影响极坏,需要我们重视、鉴别和警惕。

  其次,网络民粹主义对政策制定过程的不当压力和误导值得关注。当前政府的政策过程一定程度上以民意作为制定的依据,但在民意表达的制度性渠道不够畅通的情况下,网络民粹主义可能运用话语和行动的暴力扭曲正常的政策制定、执行的过程。

  最后,民粹主义总会被各种势力利用,例如民粹情绪与极端民族主义相结合,在国际社会四处树敌,进而反对开放,盲目排外;与极左思潮结合,可能会形成将现有社会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进而反对国家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进程。我们要及时注意和警醒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振臂一呼喊口号式的民粹主义思潮,理性看待国际、国内的问题。

  民粹主义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是当下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个条件不会立刻改变,这也就意味着网络民粹主义依然会影响我国。总体来说,政府对民意应有敬畏,对于民众诉求的合理性应当予以认可,切实解决问题;同时,要为底层民众建立与政府政策过程沟通协调的机制,疏通下情上达的管道,将边缘化、激进化的民粹情绪和行为吸纳到主流的政治生活中来。

  

  【注释】

  ①李良荣,徐晓东:《互联网与民粹主义流行——新传播革命系列研究之三》,《现代传播》,2012年第5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