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荐书 |《资本论》(哲学卷)手稿——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提纲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知识~
编辑推荐
立剩余价值哲学是一项宏大的哲学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完整体系,续写出《资本论》未完成的辉煌篇章。
作者以“《资本论》(哲学卷)手稿”为题再版著作的愿望是宏大的,从构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到“续写”《资本论》,这在《资本论》出版整150周年后,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作者简介
郝晓光,1958年5月生于上海,1982年1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测绘专业,理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第13次南极科考队中山站越冬队员,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南北极考察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地学前缘》编委,《湖北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专题组稿人;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图学、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出版著作五部,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
《<资本论>(哲学卷)手稿——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提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原价72元,团购价格52元,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扫码了解
识别二维码,可直接购买。
目 录
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
1. 对所谓马克思主义普遍价值概念“定义”的否证——“使用价值概念等于哲学价值概念”批判
2. 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扬弃——论商品价值的哲学意义
3. 从“人的异化”到“劳动力的商品化”——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在“人的价值”问题上的联系
4. 论商品价值与劳动力价值的关系
5.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商品——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性范畴
6. 对“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
7. 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是回答“剩余价值学说过时论”的最好方法——试论剩余价值范畴的二重性
8. 剩余价值概念从相对生产关系向相对生产力的转化——剩余价值范畴从哲学含义到经济学含义的推进
9.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体系的本体论特征——从两大难题的破解到两个统一的建立
10. 剩余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基本原理
11. 论分工与分配的经济学哲学内涵
12. 论唯物史观哲学的人与社会的统一
13. “真正的人的存在”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存在”
14. 劳动与人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
15. 从一场重大学术论争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观的发展轨迹
16. 马克思的劳动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去认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
18. 构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
19. 剩余价值哲学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解读——是“人与物的矛盾”还是“人与人的矛盾”
20.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范畴——试论人性范畴与物性范畴的哲学关系
21.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范畴体系
22. 按需分配:从“不劳而获”向“人性范畴”的转化——剩余价值哲学“按需分配”概念的经济学与哲学含义辨析
23. 马克思主义的“123”与“345”——对“什么是历史”的两点认识
24. 劳动的二重性是切入剩余价值哲学的要点——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1)
25. 作为剩余价值哲学基础的劳动异化概念——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2)
26. 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哲学演化——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3)
27. 劳动与“二分”的关系是剩余价值哲学的内核——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4)
28. 劳动成为第一需要是剩余价值哲学的必然——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5)
29. 劳动体现人的本质和剩余价值哲学构建——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6)
30. 当代社会中的劳动和剩余价值哲学发展——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7)
31. 劳动的经济学哲学底蕴与剩余价值哲学——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8)
32. 后记“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再版后记
点
阅读原文了解图书(目录、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