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优秀论文推荐|政治学人春节特辑
编者按
“政治学人春节特辑”是由“政治学人”编辑部精选的优秀论文推介系列,共分为政治科学、比较政治、政治哲学、国家治理、基层治理五大主题,分五期依次推出。每期根据中国知网被引量和下载量,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情况选出六篇相关主题的文章,以飨读者。本期为系列推送第二期,主题为比较政治。
1
倪春纳丨西方民主衰退之争评析
作者信息:倪春纳,南京大学法学(政治学)博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政治学理论。
原文出处:《江苏社会科学》 201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7年第1期。
文章摘要:近十年来,民主衰退成为国外民主化研究的重要议题。以戴蒙德为代表的一些国外学者认为,当前全球民主发生了衰退,主要表现为民主崩溃的速率不断加快;多数“摇摆国家”的民主质量和稳定性经历了显著倒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民主有效性以及对民主的自信心也在急剧衰减。部分学者对当前全球民主处于衰退之中的论断提出质疑,认为对民主内涵的不同界定或援引例证的偏差,以及研究中受到主观意志等因素的影响,所谓的“民主衰退”论断可能是个伪命题。然而,根据几大民主评估机构最新的数据来看,民主的衰退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国内学者应当充分把握当前西方学者反思全球民主衰退的契机,对其成因展开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在解构的基础上对西方民主话语进行祛魅和超越,进而不断地提升中国民主理论的国际话语权。
林奇富 刘世禹 鞠思成丨近十年美国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新进展——基于三种比较政治学主要期刊的分析(2006~2015)
2
作者信息:林奇富,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暨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主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刘世禹、鞠思成,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
原文出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7年第1期
文章摘要:文章选取2006~2015年间美国比较政治学三种顶级期刊《比较政治学研究》、《比较政治》、《世界政治》上发表的全部911篇文章为对象,分析了近十年以来美国比较政治研究在研究区域、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征,并得出美国比较政治研究对我国比较政治学发展的启示,如加强对亚非地区的关注、追随政治经济的相关新议题、加强系统的研究方法训练以及研究数据开放化等。
3
郑维伟丨民粹主义不宜标签化和扩大化——对当前学界一种错误倾向的批评
作者信息:郑维伟,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原文出处:《探索与争鸣》 2016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7年第2期。
文章摘要:民粹主义是转型社会的特殊现象,是代议机构运转失灵与参与型政治文化缺失的产物。从政治理论角度看,民族与民主是现代国家的两大支点。民族主义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必要条件,成熟的民主制度有利于约束民族主义的狭隘性格,不应将民族主义等同于民粹主义。多数人的暴政是民主社会的正常现象,将民粹等同于多数人的暴政是不恰当的。因此,民粹主义概念有特定的适用性和解释限度,不宜标签化和扩大化,成为污名化民众抗争行为的概念工具。驯化民粹主义应以法治的方式,完善、改进与创新具体制度,保障公民权利,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民间社会。
何怀宏丨美国大选背后的价值冲突
4
作者信息: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人生哲学、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
原文出处:分上、下两篇载于《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2、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7年第5期。
文章摘要: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特朗普现象”引人注目,选举结果初看起来似乎出人意料。对这一结果可以有多种解释,而其背后的基本价值观念的分离与冲突,可能是一个起根本和持久作用的原因。对这种价值冲突的分析,有必要追溯美国社会从殖民时期以来到当代,其基本价值观念的形成、结合、演变及其与社会政治关系的历史。在美国建国之前一个半世纪的开拓历程中,诸如生存、信仰和独立等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已经开始形成,而争取国家独立时期,追求自由平等与个人幸福的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传入也为之添加了新的内容。这就使《独立宣言》文本所概述的美国价值观呈现出复杂的两重性。这些价值观念在建国之后又经历了一系列朝向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平等的演变,发展到今天,它们之间隐涵的矛盾也开始表现为比较明显和持续的冲突。这一冲突聚焦在独立自由与平等福利,以及传统信仰义务与个人选择自由之间。冲突的双方在美国历史中都有自己的某种深厚社会基础与合理性根据。至于今后这种冲突会呈现何种走向,将不仅受到美国特殊情况,也受到世界潮流的影响。
5
段德敏丨英美极化政治中的民主与民粹
作者信息:段德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现代自由主义、当代民主理论、政治思想视阈中的中国问题。
原文出处:《探索与争鸣》 2016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7年第2期。
文章摘要:2016年6月,英国就是否脱离欧盟举行了全民公投,结果是脱离欧盟。毫无疑问,在欧盟已经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的时刻,这一公投结果会对其一体化的进程构成不小的打击。它传递出一个很清晰的信息:英国人——起码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想再继续维持以前那种对外开放和合作,他们认为欧盟这种国际共同体带来的负面效果超过正面价值,全球化的贸易也不一定对他们自己有好处,他们想变得更“独立”。就此而言,这可能是自近代以来一直以自由国际贸易为基本国策的英国的最重要转向。与此同时,在大西洋彼岸,美国总统选举爆出大冷门,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特朗普在共和党初选中获胜,成为正式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在很多人看来,特朗普的胜利就是美国版本的政治右翼化和民粹化,即便在接下来的竞选中他输给民主党的希拉里·克林顿,他的影响也不会马上消失。如何理解西方世界的这种变化?经常被人们认为已经相当成熟的西方民主,为什么也不能阻止这种右翼化的趋势?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以此为契机分析现代民主政治的若干重要特征和机理。
党文琦 (荷)奇斯·阿茨丨从环境抗议到公民环境治理:西方环境政治学发展与研究综述
6
作者信息:党文琦,荷兰特文特大学博士研究生,哈佛大学访问学生;奇斯·阿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行为及社会科学系教授。
原文出处:《国外社会科学》 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7年第3期。
文章摘要:本文从政治学角度,以公民参与形式作为研究线索,把西方环境政治学的发展总结归纳为三个阶段,即环境抗议阶段、绿色运动阶段、公民环境治理阶段。同时,对用于解释各阶段社会现象的理论进行了总结,例如,用来分析环境抗议阶段的理论多为集体行动理论、资源动员论理论;用来解释绿色运动的理论多为政治机会理论;公民参与环境治理阶段则在理论上架构参与主体和参与形式。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文章还预测了未来环境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
本期编辑:孙博闻
本期审核:小庭白月
政治学人
投稿邮箱:zhengzhixueren@sina.com
团队微信ID:zzxrbjtd
从这里开始,理解政治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