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珞珈学脉,情怀家国 | 政治学人系主任说
本期政治学系
武汉大学政治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1928年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后,周鲠生、时昭瀛、刘乃诚先后担任政治学系主任,李剑农、楼邦彦、王铁崖、樊德芬、杨东莼等著名学者曾在该系任教,一度成为全国政治学的重镇。时至今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下属的政治学一级学科,不仅接连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形成了完整的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武汉大学的支柱学科之一。
编者按
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武汉大学不仅拥有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也拥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武汉大学政治学科既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也在改革开放后最先恢复建设,一大批知名学者先后任教或求学于此。当世界注目武汉之时,这所百年学府的政治学科也在追问人类良善公共生活的路上迸发出新的生机。本期政治学人系主任说专栏,专访武汉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系主任陈刚老师,带大家领略武大政治学的独特魅力。
01
政治学人:陈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参加政治学人的系主任说。您曾在武汉大学取得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您能否谈谈您所理解的政治学是什么?在武汉大学的求学与工作的经历,对您个人的成长和学术兴趣的形成产生了何种影响?
系主任说:
我是1994年进武大的。刚进大学的我对政治学的认识很有限,所幸在聆听过谭君久、张星久、申建林、储建国等诸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后,我对政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就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博士学位,主要在谭君久教授指导下学习比较政治。我的学术兴趣很大程度上受谭老师影响,本科听他上《西方政治制度》时的笔记我保存至今,而他严谨的学风也一直是我走上学术道路后的榜样。在武大攻读政治学的经历对我有相当大改变,比如养成了关注时政的好习惯,以及从非常内向的性格到能上讲台的转变,而后者主要得益于读研究生时各门课程的研讨式授课。留校任教后,我深切感受到了所身处集体的温暖,系内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关爱,包括推荐发表论文、指点讲课之道,帮助我成长。
政治学在我看来是一门关于治国的大学问,它涉及的是如何更好地运用公共权力,以有效且公平地分配公共资源,进而实现国民的公共利益。关于什么是政治及如何认识政治现象,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但现实中与公共生活相关的所有事情都有其“政治性”的一面,所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才会将政治学称为“统领科学”,亦即人类最高的学问。政治不只是新闻联播中播报的国家大事,更不是耍阴谋诡计的权谋术,它与每个人相关,也影响着每个人,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周边所处的政治世界。与其他一些学科相比,政治学是非常“入世”的学问,学政治学的人总是希望能够在好的政治理念指导下,通过好的政治制度设计,去建构和维护好的政治秩序,帮助所身处的社会更加美好。因为关于政治的思想和制度多种多样,学好它们需要长期的积淀,所以作为基础学科的政治学其实是一门相对“慢热的”科学,这也是为什么对政治学的接触越多会越热爱它的缘故。在国外知名高校,政治学通常是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而近两年武大也有些综合素质不错的同学主动申请转专业或辅修政治学,这都表明了它的吸引力。虽然近年来关于政治学的发展有些争议的声音,但我始终相信任何想要建设一流大学的高校都理应有且应重视独立的政治学科。
02
政治学人:武汉大学的政治学学科,最早可以追溯到1908年湖广总督赵尔巽主持创办的法政学堂。民国时期,邓初民、周鲠生、王铁崖、李剑农、刘乃诚等著名学者曾先后在此任教。之后的发展虽几经波折但薪火不绝,可以说凝聚了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与追求。前辈们的薪火相传,为今天的武汉大学政治学建设带来了什么?您认为武大政治学人的精神气质是什么?
系主任说:
武汉大学的政治学学科渊源流长,在民国时期是国内政治学重镇之一。1932年发起创立“中国政治学会”的45名教授中,就有周鲠生、时昭瀛、王世杰、皮宗石、刘乃诚5位武大教授。这些前辈学者分别从事不同领域的政治学研究,他们为今天武大政治学不同分支学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其中,邓初民曾任湖北法科大学教务长和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教授(两校皆为武大前身),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是武大政治学理论最早的源头。李剑农从1930年起受聘于武汉大学,主要讲授中国近代政治史,他的研究非常有特色,而代表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也有深远影响,可以说他开创了武大中国政治研究的传统。刘乃诚曾长期担任武大政治学系主任,他从伦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出版的《比较政治制度》、《比较市政学》被广泛用作教材,可以说他开创了武大比较政治研究的传统。周鲠生不仅是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和知名国际法学家,也是政治学系的第一位系主任,他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研究方面有很多著述,可以说他开创了武大国际政治研究的传统。
20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后,政治学一度被取消,直到70年代末武大才开始全面发展政治学学科,并于1984年建立政治学系。在此过程中,刘德厚教授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他是武大政治学学科恢复、重建的奠基者、创始人和带头人。进入90年代后,武大政治学学科的发展更为迅速。1993年武大成为全国第四家获批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点的单位,1996年设立了政治学本科专业(后更名为政治学与行政学)。2003年,武汉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武大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关系五个专业的博士点,硕士点除这五个专业外还有国际政治专业。这些专业有的在我院国际关系系,有的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因此后面我主要谈我所在的政治学系。
结合多年的求学、工作经历,我觉得武大政治学人首先都有潜心研究、甘坐板凳冷的治学精神。不跟风、不赶时髦、踏踏实实做学问,这是武大政治学人的研学态度,像刘德厚教授的《广义政治论》、虞崇胜教授的《政治文明论》、张星久教授的《“圣王”的想象与实践》、谭君久教授主译的《美国式民主》等在出版前都花费了多年心血,他们都是我非常敬重的学者,他们对待学问的严谨是武大政治学人的典范。其次,武大政治学人普遍注重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非常爱书,知道经典阅读对内在底蕴培养的重要性,强调理论思维训练,不做投机性学问,关心社会变革和政治进步。最后,武大政治学人是个风格多元、崇尚包容的群体。与其他一些高校不同,武大政治学人没有去追求研究领域或主题的相对统一,而是充分尊重每个人(包括学生)的志趣,因此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风格,虽然也有观点的争鸣,但求同存异的包容性一直是这个群体的共识。
03
政治学人:武大政治学人的精神激励着政治学人的求索。百年发展中的武汉大学政治学学科健全,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在这里得到交汇,您能否谈谈目前武汉大学政治学者的研究有哪些重要的内容,形成了怎样的研究取向与特色?
系主任说:
如前所述,武大政治学学科所包含的二级学科较为齐全,仅就政治学系来看主要包括政治学理论和中外政治制度,现共有教师17名。在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方面,申建林教授对当代西方民主理论、西方近现代自由主义和治理理论中国适用性等的研究,刘俊祥教授对人本政治、法治政治和民生政治的研究,徐琳教授对立法听证制度和大数据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叶娟丽教授对政治学研究方法和公共预算的研究,吕普生老师对福利政策、少数族裔权利保护和行政信访等的研究,都有丰富的成果。从事中国政治研究的老师最多,其中张星久教授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研究,柳新元教授对政治经济学和意识形态功能的研究,刘伟教授对基层政治与地方治理及农民政治心理的研究,尚重生老师对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曹龙虎老师对概念变迁与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付小刚老师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的研究,朱海英老师对中国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的研究,陈柏奇老师对网络政治及政治传播与营销的研究,以及冯川和杜姣两位新引进老师对农村基层治理的研究,都有自己的特色。从事比较政治研究的老师相对更少,主要有储建国教授(当然他也从事中国政治的研究)和我(陈刚老师),其中储老师近年来就政治转型中的精英自律、政治有机体等学术概念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也产出了较多的成果。
04
政治学人:学科的发展创新离不开规范的学术体系、开放的思想争鸣。在这方面,武汉大学对于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发展以及学术思想多样性作出了哪些独特的贡献?
系主任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政治学人的规模现今不断扩大,在此期间武大政治学科与其他高校政治学科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紧密的合作。武汉大学政治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兄弟高校的支持,我曾多次听到刘德厚教授谈起创立政治学系时得到的来自各高校前辈学者的帮助。我们的年轻老师中有多位得到了其他知名高校政治学科的培养,如刘伟教授是北大硕士和复旦博士,吕普生老师是北大博士,曹龙虎老师是南大博士,而我的导师谭君久教授也是复旦毕业后来武大任教的。这种多元的融合有助于学术观点的碰撞和研究视角的互补。当然,武大政治学科也通过所培养的众多优秀学子,为中国政治学共同体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学子中有很多在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政治学研究工作,其中还有不少已是所在单位的知名教授和中坚力量,他们是武大政治学科最引以为傲的财富。在探索中国政治学本土化的过程中,武大政治学人是积极参与者,像刘德厚教授对经济政治、广义政治的探讨,虞崇胜教授对政治文明内涵和发展规律的论述,刘俊祥教授对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现代政治关系的阐发,刘伟教授对普通人话语中政治的思考,等等,都体现了这方面的努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武大政治学人贡献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代表性的如刘德厚教授总主编的“当代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虞崇胜教授主编的“民主与政治文明研究丛书”、谭君久教授主编的“政治发展与民主译丛”等。此外,在教材建设方面,近几年里出版的张星久教授的《中国政治思想(古代部分)》、刘伟教授的《政治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等也被一些高校用作政治学教学用书,发挥了应有作用。
05
政治学人:学生培养始终是大学的立校之本。那么,武汉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在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培养和训练方面,都有哪些计划和方法?武汉大学培养的是具有何种能力、素质与精神的政治学人?
系主任说:
武大政治学系的所有老师都把教学和培养学生看作头等大事,其中教授上课率达100%,而且每年基本都承担了两门以上的本、硕、博课程,课堂外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很多。在本科阶段,依托所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支持,我们有师生午餐会、本科生读书会等活动,而且在班级导师外还会给每位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同时很多年轻老师还承担着对本科生调研课题和暑期实践的指导工作。在研究生阶段,我们院有已成品牌的每年一届的“珞珈国是论坛”(今年第十四届的主题是“全球命运共同体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国范围内研究生的交流,系里也会不定期地举办“珞珈政治学论坛”,组织学生通过听学术讲座感受政治学的魅力,博士生们组织的“政治学博士沙龙”也会邀请老师参加,另外学院还有研究生谈心谈话“温馨行动季”活动,而每位导师也基本都会组织自己的研究生开展读书等活动。总的来看,武大政治学系想要培养的是具有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掌握现代政治理论和分析方法、既具备宽广的视野又有扎实的学风、能够适应国家治理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06
政治学人:政治学是一门“安邦治国”的科学。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的发生,给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深刻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在新冠疫情中理解每个公民和关乎国家的政治学?
系主任说:
新冠疫情的发生,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而不同国家的政府在疫情中是如何对待其国民和开展防疫工作的,非常值得深思,一些好的经验以及教训,都应当得到系统的总结。作为政治学人,一方面应当尽好自己作为公民的本分,坚守工作岗位,尽力关心、爱护身边的人;另一方面应当利用所学的政治学知识去帮助人们更好理解疫情和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武大政治学人也正是这样做的。在疫情期间,武大政治学系的所有课程都按原计划在线上正常进行,很多老师为学习新的教学软件和调整教学方式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有的老师为让学生找回校园上课的感觉还把课堂搬到了学校地标前。老师们有的主动加入了党员突击队和充当社区志愿者,有的积极为抗疫工作捐款捐物,部分老师还围绕疫情防控进行了专门的调研和撰写学术文章、报告。现在,武汉已成为一个很安全的城市,相信武大政治学学科也会很快恢复常态和迎来更好的发展。
07
政治学人:武汉大学是众多学子向往的百年学府。在这次访谈最后,可否请您为有意愿报考武汉大学政治学的同学(本科以及硕士同学)再提供一些学习或科研上的指导或建议?谢谢!
系主任说:
武大是改革开放后全国政治学学科建设最早的单位之一,有雄厚的实力和深厚的底蕴,系内老师中正教授接近一半,且近两年在引进人才方面卓有成效,师生互动及合作很多,培养的学生质量深受好评,非常欢迎全国学子报考,来体验全国最美的校园。对于想报考武大政治学本科的同学,可以先从我院官网上找到培养方案,提前了解其课程设置,大体上核心课程除刚进校就要学的政治学原理外还包括中外政治思想、政治制度等,同时因为大学阶段的政治学和高中阶段的政治课有很大差别,所以只要确实对政治学感兴趣,那么高中政治课的成绩不太理想并不会构成障碍。对于想报考武大政治学硕士(政治学理论专业和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的同学,无论是本专业考生还是跨专业考生,都希望大家能够广博地读书,打好专业基础,而不是只去背教材,且平时应多关注时政和学术信息,有机会可以多听听好的讲座,也可以订阅包括像“政治学人”这样的优质公众号,精读其所推送的政治学论文。
本期采编:周子晗 本期编辑:赵文洁
审 核:吉先生
本文由政治学人平台首发,文章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栏目负责人微信号为k525628778,欢迎广大高校政治学系一同加入“系主任说”,为宣传与推介各高校政治学习特色做出努力。
政治学人·系主任说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