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纵孩子做这件事,一个暑假就“毁”了!

首都教育 2022-08-01


现如今到处都充斥着短视频,人们似乎也都习惯了刷短视频来打发时间。



平时孩子们忙着上学,除了上网课,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并没有那么多。可眼下暑假将至,孩子们有大量空闲时间去刷短视频。


如果周围父母或亲朋好友也有刷短视频的习惯,那孩子很可能长时间“浸泡”在短视频的环境里,想不被影响都难。



虽然刷短视频也许能让孩子安静地呆着,但即便如此,小编还是想在此提醒并呼吁——不要放任孩子刷短视频


原因除了显而易见的浪费时间外,最重要的一点,其实被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长时间接触短视频,会对大脑运行机制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尤其对于还没有形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容易对短视频的短暂刺激上瘾,从而很难进行深度的、枯燥的阅读训练,说白了就是:


没心思也没能力静下心来学习了。




谨防孩子沉浸于“低级快乐”


曾经有一个话题 #低级快乐正在拖垮你# 上了热搜,一时间引起热议。



有网友表示:“要多读书、学习,追求高级快乐!” 


也有网友反对:“快乐也有高低之分吗?快乐也有鄙视链吗?” 


没错,快乐确实有高级和低级之分。 


低级的快乐,通过放纵就可获得;

高级的快乐,通过自律方可获得;

而顶级的快乐,煎熬后才可获得。 


许多人都有过这种感受:“短视频一刷就停不下来!”



为什么刷短视频会让人有这种“欲罢不能”“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呢?


这涉及到心理学上一个有趣的知识:嗑瓜子效应



从本质上来讲,刷短视频和嗑瓜子一样,都是典型的“即时满足”行为


一次嗑瓜子的行为,立即会带来一颗瓜子肉;短视频软件上下滑一滑,就能立即获取一条新的短视频、获取新的快乐。


而这些“停不下来”的快乐都是怎么来的:


1

内容直白搞笑不费脑


短视频呈现的内容大多直白、搞笑、不费脑,都是直奔主题迅速刺激观众,没有深度的思考,让人眼花缭乱停不下来。


2

有节奏动感的“洗脑神曲”加持


短视频的背景音乐通常节奏动感、曲调明快,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让人不知不觉就刷了一个又一个视频。



3

内容和表演方式梦幻浮夸


短视频呈现的内容大多浮夸虚幻,要么是扮演高富帅,要么是假扮丑穷,但都是靠着脚本表演,观众却深陷其中。 


短视频打造了一个方便、娱乐的世界,也能给人们带来放松。但是刷完这些视频,我们又记得什么呢,除了无尽的空虚,恐怕只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吧…… 


大人尚且如此,孩子处于成长发育过程中,自控、自律、判断力都未成熟,更容易沉迷其中。






成瘾的大脑,会越来越排斥学习


大部分痴迷短视频的孩子,在某种程度都会呈现出“行为上瘾”的症状


明明知道浪费时间,但就是控制不了无法自拔;


明明已经不碰手机,但一静下心来满脑子都是短视频的画面;


明明刷的时候精神百倍,但放下手机后就十分沮丧颓废。


行为上瘾和其他上瘾一样,都会让大脑发生三种变化:脱敏反应、敏化反应和脑前额叶功能退化


大脑神经在经过有趣的短视频反复刺激之后,就会想要一直延续这种“快乐”,久而久之,和吃药一样,大脑会逐渐对这种快乐产生“耐受性”,也就是“脱敏反应”


从前刷2分钟短视频大脑就会变得愉悦兴奋,但是现在刷1小时也未必能感受到兴奋,但你又很渴求这种兴奋感,所以只能花更多时间刷短视频。 



敏化反应,是和脱敏反应相反的“症状”:会对让人“上瘾”的相关事物更敏感,换句话说,一旦习惯了刷短视频,孩子对其他的事物,比如看书、学习、思考,可能都很难再提起兴趣。


而前额叶功能的退化,则表现在对控制冲动的能力退化。甚至由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孩子会出现精神失常、紧张、神经衰弱、抑郁、无法自控等症状



总的来说,沉迷于刷短视频的“低级快乐”会对孩子们带来很大危害: 


■  因为对这种快速可得的刺激上瘾,孩子会慢慢对现实中那些愉悦感少、付出更高努力的行为,比如学习、阅读、思考等失去原有的专注和兴趣。

■  沉迷于短暂性的快乐,也会让孩子失去了深度思考、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

■  在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控制情绪的部分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发育,也可能存在焦虑症、情绪失控的风险。




抵制“低级快乐”

陪孩子度过有意义的暑期


许多家长曾抱怨:


“为什么别的孩子自制力那么好,就我的孩子沉迷手机,痴迷短视频?”


而这些父母还习惯把矛头指向短视频平台、三观没有下限的博主,却很难意识到:孩子痴迷短视频,也许映射出自己的教育缺失。


如果想让孩子在暑假远离“低级快乐”的陷阱,父母一定做好这三点:


带孩子做延时满足的事情 


和短视频相反,学习、看书这些行为,锻炼的是人的延迟满足能力


学习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脑力、耐心,学习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必须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见效。


看书也一样,大段的文字需要静下心来读,还需要动用关于内容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才能从中获得知识和其他美好的感受。



这和轻轻一划就能获得有趣内容的小视频相比,付出的成本更多,但所获得的快乐质量更高,受益时效也更长久。


因此,父母一定要提前帮孩子制定好学习和阅读计划,有意义地度过假期时光。


以身作则,远离“低级快乐” 


孩子小时候缺乏自觉能力,不要指望他能能自觉远离“低级快乐”。此时就需要父母主动出击,控制好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6岁之前,父母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就算是用的话也要删掉游戏、短视频等娱乐APP; 


6-12岁,不宜过度打压,可以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并且严肃立下使用规矩,如有违反必须接受处罚;


 12-18岁,青春期的孩子一般自我意识较强,父母应该适当管理、酌情引导。


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过度沉迷于短视频带来的“低级快乐”,尽量避免在孩子身边大声外放视频,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 



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孩子沉迷短视频或者游戏,可能是他没有其他有趣的事情可做,需要父母要多带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


李玫瑾教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位爸爸发现上高二的儿子迷上了游戏,他没有一味制止,而是带着儿子在暑假报了一个乒乓球班。


每到周末,爸爸就要求和儿子比赛。结果为了赢爸爸,儿子不得不加倍努力练习,也渐渐摆脱掉了网络游戏。 



暑假正是培养兴趣、丰富阅历的好时期,父母可以带孩子学画画、学跳舞、去运动、去旅行,甚至去干干农活、学学厨艺等等。


当孩子在假期有更多精彩的活动安排后,就不会整天抱着手机了。



科技进步,短视频盛行,是时代的趋势,我们不可逆转。


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些靠放纵得来的短暂快乐是无用且空虚的,只有历经磨砺取得的成就才是充实美满的。 


父母要明白科技进步也是把“双刃剑”,要带孩子去体验好的方面,摒弃坏的方面。 


这个暑假,让我们做到“以身作则”和“多多陪伴”,正确引导孩子,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吧!




转载请注明来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yqbjll@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本文部分素材综合自新东方家庭教育、常青藤爸爸、男孩派等。

编辑:水马不在家

校对:乔贝乐

审核:浩然清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