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中国科幻电影路向何方?

刘 阳 人民日报政文 2019-09-07

点击上方“人民日报政文”可以订阅哦

未来的某一天,太阳即将发生氦闪爆炸,然后膨胀成巨大的红巨星,吞没太阳系所有适合居住的类地行星。为了躲避这场灾难,人类决定实施”流浪地球“计划,把地球改装成巨大的飞行器,逃出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第二步,开动地球发动机飞出太阳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第四步,使地球重新自转,开始减速;第五步,地球进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地球飞近木星的时候,却被木星引力捕获,将于37小时4分12秒后撞击木星。在这决定地球命运的生死时刻,人们将以怎样的抗争和牺牲,守护人类文明的存续和希望?



这是近日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故事。上映前,影片的质疑声远大于期待,不少人认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拍出好的科幻片的能力”。然而上映数日后,口碑和票房节节攀升,甚至有业内人士评价:“《流浪地球》是真正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开启。


从饱受质疑到广受赞誉,电影创作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传递着怎样的精神内核?中国的科幻电影路向何方?来看人民日报记者刘阳对《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的专访。


01

即便流浪,也要带着故土带着家


记者:对于任何导演来说,驾驭一个建构新世界的宏大题材都不容易,尤其是作为一位青年导演,为什么想要拍科幻片?    

 

郭帆:拍科幻片是我小时候的梦想,上初中的时候看过一个美国科幻片,那是卡梅隆的《终结者2》,当时对我造成很大的震撼,我就在想,有没有可能我也做一个能够拍科幻片的导演。

 

真正做了导演以后,2014年电影局送我们几个导演去美国学习,我们发现了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的工业差距。那次美国之行回来后,几位导演都干了相同的事情——为中国电影工业助推。宁浩导演拍摄了《疯狂的外星人》,陈思诚拍摄了《唐人街探案》,路阳拍摄了《刺杀小说家》……这些片子都是工业产品,大家都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缩短中国电影工业和美国电影工业的差距。

记者:这么多科幻文学作品里,为什么选择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进行改编?

 

郭帆:这个故事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精神内核。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就是太阳出现了危机,人类为地球安装了一万台发动机,把地球推离太阳系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我们2016年去旧金山找世界最著名的特效公司工业光魔,这家公司曾经为《星球大战》等经典科幻电影制作过特效,我们也希望与他们寻求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我们这个故事极为感兴趣。感兴趣的点在于,地球出现危机的时候,中国人居然会带着家、带着地球离开,而在很多西方的科幻片或者文学作品里,人们在这种情况下是选择离开地球。其实这个差异的背后是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人的选择缘自我们对土地的深厚的情感。

 

我觉得我们要创作中国科幻,什么叫中国科幻?中国科幻电影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即便离开、即便流浪也要带着我们的家、我们的土地,这个是很重要的精神内核。


02

最难的不是技术,是信任


记者:创作的过程中有自己要去对标的电影吗?

 

郭帆:没有特别明确的对标,因为我们现在可参照的国内的影片很少,几乎就没有,国外影片有一些,我们列了一个片单。我们不是对标某一个电影,而是某一个电影的某一部分。我们现在的工业水平和能力还达不到那个级别,比方说《星际穿越》在当下是顶级的,在特效上我们还是差很多,是需要追赶的。

 

记者:《流浪地球》里的特效部分中国的团队有参与到其中吗?

 

郭帆我们有具体的数字,这一点我可以很骄傲地讲,这部电影里75%的特效是由中国的特效团队完成的。我们目前的顶级特效团队可以和韩国顶级团队相媲美,达到好莱坞的中上等水准。

 

记者:构想一个全新的世界,或者把那个世界具象化,都是很困难的,你觉得创作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郭帆:从2015年的中旬到现在4年的时间,我觉得整个过程中最难的其实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信任的问题。

一开始说要拍这个电影的时候,大家都持有怀疑的态度,质疑为什么是你,为什么是你们这个团队。我们回应的方式就只能是一点点地证明。别人问你能不能做出一个科幻的剧本,那么我们就先从大纲开始,先写一个大纲,写完之后别人觉得OK,就会有一些人加入进来,再继续做。

我们就开始做剧本,科幻的剧本和现实题材剧本不太一样,它是需要有图片去作为辅助的,所以我们做了3000多张的概念设计图片,和文本的剧本一起构成了未知世界的框架。这样又有人进一步相信我们,又有一部分人加入进来。再往下推,我们做了8000多个分镜头画稿,整个电影在拍摄前就变成了动态预览,剪辑好,配音配对白。最初这个团队只有一两个人,最后做字幕的时候,发现居然有了7000人,这都是一步步积累来的,是陆陆续续有人加入的过程。信任感的建立过程是最困难的。

 

很多人对新的事物抱有质疑的态度,我特别希望大家对新事物多一些宽容的心态。火车刚发明的时候还不如一架马车跑的快,没有蒸汽机的话也没有今天的高铁。要用相对宽容的心态看待新的事物,给他们时间,新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时间的。


03

国家的发展关乎科幻电影的兴衰


记者:科幻电影一直是世界电影里很大的类型,但这么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没有特别有代表性的科幻片,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郭帆:科幻片有一个特别的属性,它是跟国家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的。纵观全球科幻电影的历史也是这样,上世纪70年代以《星球大战》为代表,美国科幻电影兴起的时候,日本90年代初期科幻电影大量涌现的时候,都是这些国家综合实力突飞猛进的时候。科幻片的兴起,是跟国家的发展有直接关联的。我们今天能够有科幻片,也是因为我们的国家足够强大了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我们的飞行器登陆月球背面,彰显出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这个事件是真实的,大家就会很坚信这件事情,电影中拍摄中国人的航天,中国宇航员的时候,你会无比相信。但是这部电影是在十年二十年前拍摄的,你就会怀疑,我们中国人可不可以进入太空。所以,科幻片的成立需要国家的强大支持。

04

每一个普通人在关键时刻都可以站出来成为英雄


记者:这两年有不少科幻片集中与观众见面,你认为科幻电影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郭帆:我们不能只看一部片子就下判断,希望更多人相信中国科幻电影,只有相信它的时候才会有更多投资人的资金进来,有更多导演可以去尝试拍科幻片,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中国电影工业越来越完善。目前的情况只是一个开端,后续需要一部又一部的作品跟上才可以。

 

记者:说到信任问题,很多科幻电影中都有末世情境的设置,而在这个设置中,谁来拯救世界则是另一个命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一个事实是,观众可能很难去相信电影里中国人能够拯救世界、拯救地球,你觉得今天的观众准备好了吗?

 

郭帆:关于中国人能否拯救地球这件事情,我觉得是看我们在创作中可否给它一个合理化的土壤。如果你的故事情节是合理的,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变成一个英雄。

 

《流浪地球》里也想传达这么一个方向和信息,这个电影里没有什么超级英雄,我们没有钢铁侠,我们也没有蝙蝠侠,但是每一个普通人在关键时刻都可以站出来成为英雄。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图片特别感动,地铁发生险情,一个通道里,很多人往外撤离,有一个消防队员逆行往前走,那就是一个普通人,在那一刻他就是英雄。

记者:世界各国的科幻片里,都包含了这个国家鲜明的价值观和文化基因,中国的科幻片怎样才能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基因更好地融入其中?

 

郭帆:需要一个载体,那个载体是我们熟悉的具像化的形态。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会看到两块面中间夹一块肉,中国人做出来那个东西,那就叫肉夹馍,美国人做那个东西叫汉堡,这两个形态是一样的,但本质上完全不同,做的那个人,家庭阅历家庭历史是完全不同的,做这个东西要找到一个特别好的载体,用这个载体传递这种情绪。


05

中国电影市场给了科幻电影发展的机会


记者:有人说科幻电影是电影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你认为中国电影市场这些年的发展为科幻电影提供了什么样的机会?

 

郭帆:科幻电影的发展真的需要有庞大的电影市场去支撑,因为这种大体量的科幻片,成本相对会高很多,我们必须得有相对应的市场,才能化解它的商业风险。


我们国家的电影市场有可能很快会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我们有一个特别好的土壤,我对中国电影今后的发展比较乐观,你可以看到好莱坞已经全面关注到中国市场,这个市场可以给大家提供特别好的发展机会。

 

记者:中国电影这些年的发展,为中国青年导演的发展提供的很多机会,身在其中,你最直接的体会是什么?

 

郭帆:现在比我们当时想去做电影的时候容易很多了,很多电影节都设立了创投的平台,给更多年轻导演机会,而且我们有网络平台,我们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展示自己的剧本、自己的团队、自己的作品,导演能力的好坏,通过几分钟就可以看出来,通过短片看出人的潜质,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



本期责编:倪  弋

一周精选

人民日报记者体验“摩托大军”春节返乡:骑行,向着家的方向!

想生猪宝宝,名字没想好?这份报告供参考!

非法集资套路深?三招教你防“入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