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剧,用怎样的方式回应时代
点击上方“人民日报政文”可以订阅哦
多年来,无论在电视荧屏上还是电影银幕上,青春剧、青春片都是非常热门的题材。不少优秀的青春题材影视剧给一代代观众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甚至成为一代代人青年人烂漫岁月的承载。从30年前的《十六岁的花季》,上世纪末的《十七岁不哭》,再到本世纪初期的《奋斗》《北京青年》《我的青春谁做主》,以及后来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来的我们》等,优秀的青春题材影视剧在一代代中国观众的代际更迭中,记录了每个时代的青年人所具有的成长历程和所处的时代风貌。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一批在思想艺术上皆有所探索创新的青春题材影视剧也受到了关注。这些作品在创下高收视率、点击率的同时,也获得了观众的点赞,不仅实现了艺术上的突破,更在一个个社会话题中实现了对时代的回应。
正在播出的《你好,对方辩友》以大学中的“辩论”作为全剧主线:一个濒临解散的文学院辩论社里,社员们通过一场场“唇枪舌战”成功逆袭,并在“征战”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挣脱以“谈恋爱”为主线的青春剧的窠臼,《你好,对方辩友》以辩论赛推动故事情节,剧中的男孩女孩们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思辩探索,在对辩题的不断理解和释义中,他们遇见爱情、拥抱友情、享受亲情,体验着平凡却也精彩的青春。该剧创下了上线3天全网网剧热度第一的纪录,有网友在弹幕中留言,“看《你好,对方辩友》,唤起了记忆里的青春时刻,看到了当年的那个自己。”
前不久完成首轮播出的《青春斗》讲述了大学同一个宿舍里5个性格迥异的女孩,从大学毕业到迈入职场,在六年的青春跨度里不断直面自己,于失败和磨练中不断成长,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青年一代在亲情、友情、爱情、职场上面对的“疑难杂症”被悉数摆上台面,逐一讨论和解答。电视剧播出后,年轻网友对剧中抛出的一个个话题热烈讨论,有人说,“看剧看得热血沸腾,希望刚刚告别象牙塔、进入社会的我们,也能有这5个女孩的斗志和勇气,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实际上,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青春剧、青春片内容和情感的“悬浮化”成了观众诟病的焦点。这种“悬浮化”表现为,对青年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的表现不真实,不少创作者在创作时并不深入了解当下青年人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而是想当然地给以代际划分的年轻人贴上想当然的标签。由此,偶像、爱情、叛逆成了不少青春题材影视剧千篇一律的面孔,“90后”“95后”“00后”被塑造成没有特点、面目模糊的一群人,内容同质化、表达模式化,让观众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甚至有不少观众说,今天的青春题材影视剧越来越难“玩出新花样”,在青春剧、青春片里只能看到青春爱情,而属于青年人更内在、更本真的精神内核和这个时代赋予这一代年轻人的独特性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呈现。这既是青春题材影视剧创作上的痛点,也是优秀青春题材影视剧缺位给时代造成的遗憾。
青春题材影视剧的奥义是什么?有人说是要拍出“青春感”。那么,“青春感”又是什么?用《你好,对方辩友》制片人王士龙的话说,就是要去掉“悬浮化”,拍出真实的青春。每一代青年都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都以最敏锐的感知演绎着时代的脉动。对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真正走近青年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欢愉和困惑,在与青年人的对话中摘掉那些预设的标签,了解和呈现他们的真实状态。
实际上,呈现真实的青春恰恰是青春题材影视剧通往更宏大的格局、更厚重的思想的前提。在任何时代,浪漫的理想主义和积极昂扬的状态都是青年人最鲜明的特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是最好的韶华,是奋斗的岁月。如果说当下一些青春题材是让人沉醉于少年情爱的小清新、小确幸的话,《青春斗》《你好,对方辩友》等力求创新的青春题材影视剧,无疑将宏阔的思考注入细腻的青春叙事,让故事的格局、视野更加开阔,也让剧情更加真实、更具感染力,进而展现青年人与时代的对话。
希望有更多有梦想、有奋斗、有生活的青春题材影视剧能够涌现出来,在记录当代青年的拼搏与理想的同时,更好地回应时代对青年人的期许与深情。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独家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ID:rmrbzhw)
本期编辑:金正波、赵政
一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