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之言 | 福布斯中国专访应文禄:不追星,打造一片灿若星辰的天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福布斯 Author Forbes China
近日,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接受福布斯中国专访。应文禄说,不同于市场对少数明星项目的追逐,毅达所要打造的是一片灿若星辰的天空。在他看来,中国真正的科技风险投资才刚刚开始。
以下为采访原文:
应文禄
“风险投资人必须具备产业认知,这是基本功。要熟悉产业发展动态、技术发展路径,还要清楚什么路径能走得好。不仅要知道这个行业里面的上市公司有哪些,水面之上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企业有谁,还要清楚水面之下的公司有哪些,未来什么样的企业有潜力跑出来。如果不清楚,就是在盲投。” 在毅达资本位于南京的总部办公室,56岁的应文禄如此告诉福布斯中国。
应文禄是毅达资本的董事长,也是这家累计管理资本超千亿元的本土创投机构的掌舵人。这位在创投圈已深耕20多年的投资老兵认为,风险投资人和普通投资人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专业领域的判断能力。应文禄和毅达无疑具备这样的底气。仅在2021年,毅达资本投资的企业中就已经有18家成功上市,还有7家IPO过会待发,主要聚焦硬科技等战略新兴行业。而迄今为止,毅达参与投资的1090家创业公司中已有220 家登陆资本市场。
应文禄与风险资本的结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彼时,他还是南京一家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的总会计师,为推动公司上市,按照当时的上市规则,应文禄迫切需要寻找到五位合适的投资人,来改变公司百分百国资持股的架构。“最后找到了江苏省创业投资公司,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风险资本。” 再回忆当时的情形,应文禄唏嘘,在当初那个节点上推动一家钢铁企业上市几乎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正是这段经历,帮他完成了从资金到资本的认知。而此后宏图高科的任职经历,则让他对中国的科技产业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2005年,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当地政府指导下,江苏省信息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宏图电子信息集团和江苏省创业投资公司合并重组,组建了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简称高投集团)。熟悉资本市场和科技产业的应文禄成为了高投集团投资业务的负责人。而后,高投集团开始率先试点“淡马锡”模式,主动发起设立和管理创投基金,招募培养自己的投资团队,在当时国有创投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在高投集团逐步成长的同时,国内创投行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通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创投造富效应的影响下,国内一度出现全民VC/PE 的盛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创投的不足开始显现。一方面,决策流程较长让公司错失不少投资机会,激励不足让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专业团队面临流失,与此同时,2009年开始实施的国有股转持政策则挫伤了投资人参与国有创投基金的积极性,国有创投机构不能做基金的普通合伙人(GP)与行业主流规则不匹配,也让公司业务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改变迫在眉睫。关键时刻,江苏再次扛起了改革大旗。由江苏省国资委牵头,高投集团在内部实施混改,毅达资本就此诞生。在管理公司股权分配上,高投集团占股35%,管理团队持股65%。
“改革之初,几位创始合伙人的出资压力都很大。大家长期在体制内工作,为创业背水一战。除了放弃体制内的铁饭碗,有人甚至抵押了房产。现在回想,如果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证明自己,那前途真不可想象。” 忆起当时的情形,毅达资本合伙人王海英颇为感慨,“尽管成立第一年就募集到50多亿元新基金,但管理团队依然如履薄冰,说的最多的就是珍惜,珍惜投资人的每一分钱,每一分信任。” 王海英告诉福布斯中国。她在毅达资本改革当年加入公司,亲历了全过程。
投资成长、投资科技、投资企业家精神是风险投资的应有之义。但是,不亏钱成为那时应文禄心里不言说的底线,也让他在做投资决策时,格外关注相关条款对投资人的保护。诸如项目估值是否合理、有没有透支未来的收益,对项目是否有重大影响力,如果发展不达预期有没有保护性条款。这种谨慎使他在创业初期,错过了当时市场上相当耀眼的明星项目,但也避免了栽大跟头。“毅达肯定不是这个市场里赚钱赚得最狠的公司,但一定是能够给投资人稳稳赚钱的公司。” 应文禄说,不同于市场对少数明星项目的追逐,毅达所要打造的是一片灿若星辰的天空。在他看来,中国真正的科技风险投资才刚刚开始。未来一定还会出现很多诸如宁德时代这样的优秀企业,他习惯往前走,攀登下一座山。
应文禄认为,当前中国的产业环境可以用“三期叠加” 来形容:进口替代的转换期、产业提档升级的加速期和科技创新的爆发期。国内营商环境的改变以及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相继推出所带来的资本助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和团队回国创业,这种对人才的虹吸效应,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进入爆发期。
中美科技脱钩,倒逼中国走自立自强和产业链自我完善的道路,国内中小型、创新型技术企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应文禄说,过去,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给本土中小企业配套的机会很少,或者不太给试错的机会。不管是材料、技术、设备还是管理系统,基本都是从海外购买。但2018 年之后,以华为为代表的大企业已经意识到产业链海外依赖的风险,开始给国内中小企业和科技公司融入供应链的机会,甚至愿意派工程师到企业参与研发。在他看来,一旦试错完成,这些公司的技术进步和迭代都非常快。
应文禄以毅达资本投资的安脉盛为例。安脉盛创始人倪军教授是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安脉盛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为其产线的智能制造提供专业的软硬件与技术服务。应文禄说,过去制造企业只能线性增长,现在因为进口替代和智能制造,尤其在一些关键技术和环节,一旦进入产业链,会有几何倍数的增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今,尽管毅达资本的投资团队已经超过200人,应文禄仍喜欢在一线看项目,并至今保持着每年几百家的规模。和许多风险投资人一样,他更愿意投那些既有专业背景,又有连续创业经验的团队。行业分布上,应文禄尤其看好半导体、生物医药和材料领域等的投资机会。在半导体和生物医药板块,毅达实行全周期、全产业链覆盖,如半导体领域从材料、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和设备、应用工具都已经完成了投资布局。
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口金额超过3,500亿美元,这个支出是石油进口的两倍。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口替代不到20%,还有80%以上的替换空间。应文禄坚定地认为,在这个领域,未来中国绝对不会只有一两家龙头公司。对于材料行业,他则表示,中国在基础材料领域的差距巨大,特别是高端材料,和半导体一样都是被卡脖子的,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
应文禄坚信投资应该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在他看来,大企业与伟大企业的差距是价值观,所有的胜利,最终都将是价值观的胜利。基于这样的理念,应文禄和毅达的投资名单里并无“百团大战、P2P” 等这样的项目。
“时间是最能证明结果的老人。十年过去,有些投资机构可能逐渐消失了,掉队了。我觉得这不是监管的问题,是因为自己没做好。” 应文禄形容风险投资和创新是天然的兄弟,鼓励创新就会有风险。对任何一家风险投资机构的掌门人而言,如何平衡创新和风险都是一门学问。
士弘毅,君子上达,这是毅达名字的由来。应文禄希望将毅达打造成一个透明、专业、值得信赖的平台,在源源不断地吸附各类资源的同时,更好地为被投企业、投资人、区域产业、实体经济做好赋能。
「毅」荣耀 | 毅达资本应文禄、尤劲柏、史云中入选“福布斯中国创投人100”
「毅」新闻 | 为网络安全筑牢防线,毅达资本领投聚铭网络5000万元B轮融资
「毅」之言 | 应文禄:发挥股权投资桥梁作用,在良好秩序基础上营造新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