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5分钟!央视《焦点访谈》聚焦闽宁镇!

银川发布 2023-07-10

昨晚
闽宁镇登上央视《焦点访谈》! 
这里探索出的脱贫之道
被全国观众聚焦

本期《焦点访谈》
由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银川市电视台
协助拍摄
久困于穷
冀以小康
闽宁镇因扶贫而生
为脱贫而建
从无到有、从穷到富
是我国贫困地区
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范例
接下来
就让我们跟随
央视记者及银川市电视台记者的镜头
一起感受闽宁镇的蜕变
话不多说
先来看看完整视频!

宁夏西海固
山大沟深、土地贫瘠
曾是我国西部极度贫困地区
1972年
曾被联合国确定为
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
不少人从西海固迁出
在贺兰山脚下的银川河套平原扎根落脚
建设起了闽宁镇
20多年来
在福建对宁夏不间断地对口协作的帮扶下
经过当地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
来自西海固的6.6万名移民
让闽宁镇这片曾经的干沙滩
变成了引来金凤凰的金沙滩
这里的闽宁人
也一步步脱贫致富走向了小康

1990年10月,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支持下,宁夏组织西海固地区的西吉、海原两县1000多户贫困群众搬迁到贺兰山东麓的银川市永宁县,在戈壁荒滩上建立了玉泉营和玉海经济开发区两处“吊庄”移民点,也就是今天闽宁镇的前身。从那以后的几年里,一部分西海固群众开始逐步自发搬迁到这两个移民点。


谢兴昌是闽宁镇早期移民的代表,参与了闽宁镇的建设,搬迁之前,他是西吉县一个村的村支书,村子山大沟深,十年九旱。



玉泉营经济开发区地处河套平原,当时的生存发展条件比西海固地区好一些。1996年,福建和宁夏确定对口帮扶关系。1997年4月,福建宁夏两省区决定推动对口扶贫协作,在玉泉营经济开发区移民点附近建设新的移民示范区。在这项政策的号召下,1997年7月的一天,谢兴昌决定带几个村民去新规划的移民区域看看,当时那里还是一片荒滩。



就在谢兴昌到移民区考察两天后,福建宁夏对口协作的这个移民示范区被正式命名为闽宁村,开始破土动工,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引黄入滩。随后老谢带领搬迁来的村民们加入其中,开始建房。不过戈壁滩上漫天的风沙经常把他们的帐篷吹走,把他们锅里的饭掩埋。


即便如此,谢兴昌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顶着风沙,硬是一步步把房子建了起来。


随着房子陆续建好,搬迁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村子从几十户发展到了几百户。不过村子刚建好的时候,村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500元,怎么发展生产生活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被选为村支书的谢兴昌看到了对口协作带来的发展机遇。


1998年,在福建省的菌草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扶下,村里组织建起了几百个蘑菇温棚,当时一个棚能就有3000~7000元的收入。另外老谢还带头搞枸杞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村里的种植、养殖产业不断发展,闽宁村规模也不断扩大,到2001年,由原来的1个行政村发展成5个行政村,闽宁镇正式设立。


贺兰山东麓由于阳光、温度、土壤等原因,也适合种植葡萄。90年代末,一些当地农户就开始零星种植酿酒葡萄,后来在闽宁协作的推动下,也有福建企业过来投资建葡萄园和酒庄,但在当时并没有形成规模化。随着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的逐步改善,葡萄酒产业也得到不断发展。2007年,一直在外经商的福建籍商人陈德启来宁夏考察,很快他就决定在这里种葡萄并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



陈德启住着彩钢房,吃着泡面,用了几年的时间,花了近3亿元在戈壁滩上种出了近500万棵树木。


到2012年,陈德启已经开发出了数千亩地的葡萄园。同一年,闽宁镇又陆续搬迁安置了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13个乡镇的移民1900多户,成立了原隆村,所辖行政村增长至6个,全镇人口规模超过6万人。菌草、葡萄酒等产业在闽宁镇的进一步发展,让新搬迁来的原隆村的村民们在稳定生活、增加收入方面有了依托。


31岁的张军宁是原隆村一家劳务公司的负责人,承包了酒庄好几百亩地的酿酒葡萄种植业务,负责招募村民当葡萄种植工人,种植的活儿他们每年大概要干10个月。2012年生态移民,张军宁举家从固原来到闽宁镇,当时除了土地流转费用,他只能打打零工,收入不稳定。他家2014年被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像张军宁这样的村民刚来酒庄的时候对葡萄种植技术并不熟悉。企业对他们进行了专业的培训。业余时间,张军宁还通过网络自学,逐渐地熟练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做技术工人张军宁每月能有约3000元的收入。随着来酒庄工作的村民越来越多,张军宁萌生了自己开劳务公司的想法。不过起初家里很是担心,因为对他们来说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而且还冒着赔钱的风险。


后来在张军宁的坚持下,家里还是想法设法借钱买了接送工人用的面包车,把公司开了起来。如今,张军宁家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越过越红火,两口子都在酒庄工作,每年总收入超过10万元。这两年家里盖了新房,重新装修,添置了新家具,还购买了轿车。


如今,持续了20多年的闽宁对口协作还在继续开花结果。今年的5月,为了让菌类产品增产增收,宁夏农科院、福建农科院与落户镇上不久的一家蘑菇种植企业合作设立了一个大棚,培育新的产品,并做一些种植方面的实验。


这个蘑菇种植企业有自己的菌棒工厂,有70多栋温棚,镇政府给设备补贴、稳工补贴,周围不少村民在这里解决了就业问题。



附近村民喜雪莲看到蘑菇种植不错的发展前景,自己和亲戚朋友共同投资承包了大棚来种植蘑菇。自己种自己采摘,企业负责销售。


昔日一个风沙漫天的小村落变成了投资的金沙滩,吸引了不少企业和人才来闽宁镇落户,研究生毕业的沙金龙老家是闽宁镇的园艺村,他曾在一家超大规模的乳品集团当产品研发工程师,如今选择了回乡创业,在闽宁镇的扶贫产业园做油脂和烘焙产品,企业的工人大都是附近村民,也包括贫困户。产业园从政策资金上都给了沙金龙企业支持,不仅给一定的用工补贴,还免去了厂房租金。



20多年来,闽宁镇已经由最初单一的种植养殖产业发展为多产业融合,实现了由农业镇向工业镇的逐步转变。2018年底福宁村、木兰村、园艺村、武河村、玉海村5个贫困村脱贫,2019年年底原隆村脱贫出列。截至2019年底,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70元,比1996年搬迁之初增长了27倍。贫困发生率从1997年的近90%下降到0.197%,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易地搬迁、东西协作、产业扶贫的脱贫之路。


闽宁镇的发展
离不开国家帮扶
离不开个人努力
闽宁镇的故事
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证明
2016年在宁夏考察时
习近平总书记就称赞道
“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闽宁镇已经今非昔比
看未来
也必将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稳

来源:央视网、央视焦点访谈微信公众号

编辑:马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