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去3天假期,这所负面缠身的大学打了一个舆论翻身仗……

燕志华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2022-04-04

本公众号持续推送媒介和舆情素养文章以及故事,欢迎关注!↑↑↑



过去一年中的很多时间里,作为国内著名学府的南京大学负面事件缠身。


尤其在几件舆情交织起来暗流汹涌的时刻,又出了一个“野猪门”事件,舆论场里变得更为微妙。任何负面舆情一旦遭遇娱乐题材,那就会突破少数圈层,进入大众传播范畴并沦为谈资和笑料,最终贴上标签成为“传播结晶”,之后就很难洗脱清白了。


但在这个过去的三天“清明节”,南大做出的一件事,却足以扭转网络舆论,网民或许就此重拾对于这所百年学府的尊敬。这就是迅速处置了某长江学者疑似骚扰女生致其自杀的历史遗案的舆情。此事也再次证明,假日对于新媒体来说常常意味着“假的日子”,因为每每有大事突然爆发。


南大此次是仓促间被卷入舆论漩涡的,而且看起来是一种躺枪。因为事发在北大这个传统的是非窝点,而该名学者据说也正在商调上海某高校,但是举报信上面却当头就是“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主任”云云。我当天正好和一位教授谈及此事,我的看法是,南大需要趁着假期就发声明,而且应该点明北大这段往事。


接下来事态的发展,证明南大在“舆论战”的战场还是过硬的。校方在放假期间就表明了姿态和价值观。更出人预料、也更让人敬佩的是文学院作为“共同体”直接发声,迅速而严厉地给出处理意见。文学院老主任也个人发出微博,向社会致以歉意。两方面一结合,迎合了网络情绪,对于营造正面效果,大有裨益。接着,上海师范大学也立即发表声明,呼应南大声明。


为什么说南大的假日声明具有重大效果?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此事,而是应该结合这一段时间以来整个舆论场的关注热点和背景来看待此事。


这个背景,就是在高校师生关系持续出现问题、师德成为公众关注热点,有关管理部门投鼠忌器、无法破题的当口,南大雷厉风行,给出了一个堪称是“及时雨”结果,令网络人心大快。


网络舆情特点,就是接连引爆。一件舆情爆发了,相关联的舆情也将会持续爆出。最终形成一种地雷阵,成为公共事件或公共现象。一旦成为现象级的话题,无数网民的目光就转向了有关部门,以围观、转发和评论化作压力,期待有所作为。如果部门沉默以待,那就引火烧身。所以,管理者只能顺应民意举起监管大棒。这就是眼下中国网络舆情的倒逼机制。这种倒逼机制,比起三令五申的文件,其见效之快,如同手起刀落,快意恩仇。


我们看到,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杨宝德溺水身亡,武汉理工大学学生陶崇园跳楼自杀,此前在国内各高校接连爆出师德问题,但是也仅仅逼出几个微不足道的声明。最令网民烧心的是,网络信息复杂多变,事件真相扑朔迷离,真凶有可能在迷雾中逃脱法网,事情就此不了了之。网民渴望一个白马骑士降临,伸张正义。民间对此已经形成高位心理期待,这就如同心理堰塞湖,在寻找一个“斩立决”的宣泄出口。


在网络中一直运交华盖的南大就在这样的当口,猝不及防遭遇了师德舆情。本来,南大也可以像别的高校一样发个声明打起太极,然后在漫长的取证调查中让围观网民耗尽耐心,慢慢散去。这样做亦无不可,只是南大舆情形象可能就此进一步沉沦,在两三件负面舆情叠加之下可能沉淀为刻板成见,翻身更难了。


南大就在万民围观和顾虑之中,却在师德领域的禁区来了一个绝杀,快、准、狠地进了一个好球,堪说是舆论战打了一个翻身仗。受此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也接连发声,从行文逻辑上看不过是向南大做法致敬。


但是南大做法的意义绝不局限于此。更大的意义在于,南大可能就此开创一个历史。在道德滑坡当下,重新为师德立下令人敬畏的道德准则,让师德尊严成为头顶神明,三尺之剑。这无异于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这种威慑力的实质在于,师德来不得半点的瑕疵,即使没有“抓住现行”,凭借有限的证据就能盖棺论定。一张北京大学数十年前的处分证明,已经证明该长江学者师德有瑕,和南大的价值观已经格格不入,也就有了将之逐出“万仞高墙”的充足底气。上海师范大学和北大的接连跟进,口径一致,终于形成一股严峻风气,在全社会引起巨大震动。


在南大判例之后,那些已经冒犯了师德尊严、但是恃于凭证缺失、还在矢口抵赖的作奸犯科者,即使依然衣冠楚楚,毫发无损,可是在网民心目中,已经在道德上宣告死亡。


道德的约束力量,本来就是无影无形,是人们对于某种人性尺度自发的敬畏。可以想象,虽然法律尚未出台明确规定,教育主管部门也尚未就此发声,但是自此之后,师德的无上地位以及对师德的天然敬畏,或将就此在全社会真正确立。师德尊严,无人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只有“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下场。


至于此次风暴中的这位长江学者,很显然,他承担了多数网民暴政的后果,是网络暴力的牺牲品,在法治社会里,这种挞伐于法无依,对他确实是有失公平的。我内心对他是有一定的同情的。但是不幸的是,他撞在了这场舆情风暴的枪口之上,个体淹没于社会心理堰塞湖的凶猛巨流,从而成为道德重建的祭品。


想起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代,国王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不过,他直到临死前,仍坚称自己无辜。他高喊着说:“我清白死去。我原谅我的敌人,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路易十六其实不算坏的君主,只是可惜的是,他遭遇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革命潮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