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难以想象,如果我们不再消费书了|15套设计好书推荐

Design360° Design360 2022-11-15


新书到店!继上回双十一购书攻略推出后,Design360°店又为大家甄选了15套设计师专属书籍,其中包含了店内热销书籍和近期店员关注好书。反焦虑,反内耗,从理论、思维到实践是设计中缺一不可的部分,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份专为你准备的书单可不能错过!





讨论和反思设计与设计实践是构成设计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Revue Faire法国平面设计工作室syndicat旗下的Empire出版社出版。Revue Faire并不是一本单纯介绍设计案例或介绍某位设计师的纯平面设计杂志,而是一本设计评论期刊。


对于这本杂志的介绍,syndicat工作室的两位主理人弗朗索瓦‧哈夫格尔(François Havegeer)和萨沙·莱奥波德 (Sacha Léopold) 曾在采访中说过:Revue Faire是关于“doing”的杂志。doing是,通过设计写作来讨论和理解,什么是“doing”,以及为什么“doing”。在主创人看来,讨论和反思设计与设计实践是构成设计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同等迫切的被关注地位。亦即不提倡任何不带反思精神的设计实践及其产物。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Revue Faire双语的形式(法文&英文)每两周出版一次,从2017年创刊到目前为止,每期以A4,20p的形式出版,已经出版了3季,共39期。Léopold和Havegeer常常提前几个月就需要开始计划选题,邀请作者参与制作,往期的参与者不乏设计师、历史学家、老师、策展人、新闻工作者等,为拓展平面设计的学科交互视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为Revue Faire读者的修养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About Revue Faire 平行交错 ——对于Revure Faire 的回应”展览于9月24号在Transtage转场空间正式开启,持续到2022年11月20号。除了在展览现场展出的Revue Faire n°1–n°38期内容以及Revue Faire 编辑部两位创办人、两位作家:设计评论家蒂埃里·尚科涅(Thierry Chancogne)与平面设计师奥利维尔·勒布伦(Olivier Lebrun)的采访视频,本次展览还特别邀约了6位设计师、艺术工作者通过不同的杂志阅读角度创作出不同主题的展览出版物集结成册,作为对Revue Faire的“回应”。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集合156位平面设计师,制作832页内容。你不能小看这本极具字体设计参考价值的“大部头”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设计工作室 Actual Source 是由美国设计师Davis Ngarupe和JP Haynie共同参与的合作项目。2015年,Davis Ngarupe发起了工作室的第一个自出版项目“Shoplifters”。


Shoplifters以杂志的形式出版内容,旦它的定位并非是一本“工具书”,每一期会策划相应的主题对设计师进行邀约创作,在展示海量的字体设计作品之余,还会围绕主题对创作者的创作内容进行采访编辑和整理。此后整体的编排形式又从第8期开始做了新的调整,逐步从设计小册子的形式逐渐发展成极具设计参考价值的超过600页的大部头。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2022年,筹备了2年的Shoplifters第10期回归。本期新刊中,Actual Source重新聚焦字体设计,以2019年至2022年为本期的时间线,邀请了156位平面设计师参与字体设计,制作了832页的内容。




接下来的日本设计,就是田中良治的时代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1990年代后半,日本知名平面设计师永原康史成为岐阜县立情报科学艺术学院的教授,在这里遇见了1998年春天入学的田中良治,当时就对田中良治的才华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接下来的日本设计,就是田中良治的时代。


本期收录的田中良治特集中,为大家介绍田中良治所设计的优秀作品,并请到知名网页设计师萩原俊矢来访问田中良治,透过2人的访谈来让大家可以更了解田中良治的想法以及一路走来的创作轨迹。另外,与音乐家涉谷庆一郎摄影师新津保建秀合作过许多作品的田中良治也一起回顾了到现在为止的工作。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直探字体排印学与当今平面设计间关系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在20世纪50至70年代之间,字体排印学于战后未受战火侵袭的瑞士,在其社会、经济与科技框架下发展出了独一无二的脉络。这种字体排印学的特色包括:不对称却协调的整体结构、根据数理性的网格系统编排元素、相片和文字的编排着重清楚的视觉传达、无衬线字型、靠左对齐(右侧参差)的排版,以及注重客观理性的视觉传达。这种字体排印风格被称为“瑞士字体排印风格”(Swiss Typography Style),亦称“国际主义字体排印风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y Style),此风格深深影响了全球平面设计的发展至今,而本书作者艾米尔・鲁德(1914-1970)即是此风潮的重要推动者。


艾米尔.鲁德对当代平面设计影响巨大,而本书是直探字体排印学与当今平面设计间关系的重要著作。《本质》收录了四篇鲁德论字体排印设计本质的文章,从平面、线、字、节奏四大主题,信手援引绘画、雕塑、文学、摄影、建筑、哲学、戏剧、自然科学等各领域名作及思想概念,搭配实际的文字排版设计范例,不限单一领域、时空与地域,恣意探讨字体排印学的构成准则及其与文化、自然科学、政治、社会之间的关联。




在退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如何关注我们的附近?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2017年夏天,陈海舒和他的妻子搬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市北城区。他们所在的居民楼,与周围约五十栋外观几乎相同的居民楼一样,都属于二战后美国驻德军队在卡尔斯鲁厄新建的军营——Paul Revere军营。如同其他在德美军基地一样,Paul Revere军营设施完善,自成一体,俨然一个“小美利坚”城市。


在此驻扎的美军对德国本地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左右着驻德美军与德国本地人的关系。冷战结束后,美军撤离卡尔斯鲁厄,并将这批军营楼,连同其配套的设施——军用机场、学校及其他基础设施交给德国。随后这一地区被改建为新的城区。军营楼被扩建,加盖,并配上阳台,成了居民楼;机场则被设为自然保护区。虽然美军完全撤离了,但是其对德国社会长达五十年的影响并没有随之消散。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作为新的居民,陈海舒与他的家庭通过居住行为体验并实践着居住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功能转变。正在进行的项目《德国阳台》中,陈海舒一边记录着这一地区的日常生活,一边寻找当地报纸巴登州新闻(Badische Neueste Nachrichten,BNN)在历史上对卡尔斯鲁厄市驻徳美军的相关报道,并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群体、不同文化间的共处面临着或相似、或不同的困难。通过这一形式,作品模糊了过去与现在、公共与私密的界限,展现了当下的日常生活如何在这一历史遗留物中重新展开,并产生新的集体记忆。




辑录来自亚太地区14个国家286位入选者作品,汇集一线中坚力量及新锐后浪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2022年,《第十八届亚太设计年鉴》以“多元设计,延展平面边界”为主题,与设计师共同探讨价值观多元、生活方式多元、需求多元的社会中的设计可能性。年鉴延续了往届三大特色单元,生动地展现了亚太地区老牌、中坚、新锐的多元设计力量。全书收录了286个设计单位的456件优秀作品。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一本毫无保留的传递全方位设计经验的实用问答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从设计师最关注的视角与话题出发,本书在广煜的六百多个回复当中,精选出一百个问答,从品牌VI、字体、排版等设计基础,到工作发展与客户管理等职场修为,再到对设计教育、行业以及市场的理解,搭配精彩设计案例,让文字结合广煜的设计作品得以更全面和完整的呈现。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高田唯的“灵感日记簿”曝光!(只有少量现货了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这本书由471个被解构的艺术作品片段、日常生活中收集和记录的环境或背景元素组成,如垃圾箱、树皮、禁止吸烟的标志,或来自日常生活的报纸剪裁,以及其他各种实验项目,这些都成为了高田所创造的“轴”的物理表现。本书还收录了平面设计师中垣信夫、原研哉和服部一成与高田的访谈对话。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一套最多人问询的书,全套三册,可单独购买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编的《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杂志是国际设计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该杂志聚焦新问题,突出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反映学术界前沿理论和概念,堪称西方设计研究领域的指南针和风向标。


《服务与社会》以服务与社会为专题,共收录相关文章9篇。这些文章有的讨论发展中世界背景下专业设计的作用和局限性,有的探讨印度瓦拉纳西的巴纳拉斯玩具制造商的反思性实践,这为自组织设计和系统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设计是如何参与公共,影响和介入国家形象建设的?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现阶段关于乌尔姆学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设计教育的讨论中,触及该学派设计行为与战后德国国家形象关系的讨论甚少。本书试图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以乌尔姆学派为中心,以国家形象这一独特视角,梳理了自1945年至1972年间乌尔姆学派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的发展过程。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乌尔姆学派以改善战后德国民主社会环境,推进面向战后德国经济建设的设计职业化发展为目标,将政治思想同教育相融合,形成了以科学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和以“开发”“规划”为主题的乌尔姆模式,参与了国家层面的众多设计实践,最为人所知的便是他们在博朗电器产品、汉莎企业形象以及1972年慕尼黑夏季奥运会形象设计等设计实践,由此扮演了战后德国国家形象承建者的重要角色。时至今天,我们仍然能由此思考,设计是如何参与公共,影响和介入国家形象建设的。




在不假思索引用模仿和独立创作之间,我们如何培养我们的创造?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网格,作为平面设计中至关重要的辅助参考因素和设计的基准,对最终呈现的作品起着关键性作用。本书基于网格,借助算法,阐明设计应遵循的一套深层的逻辑思维原则而非盲目行动,为设计师、建筑师提供寻找分析形式所需的工具,指明了创造新形式、新字体、新logo乃至新图形的方法技巧。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群星闪耀,100余年、77位平面设计大师的设计思考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本书述说了1915年至2017年,近百年来77位平面设计大师的生涯之路。他们追求不只是好看的设计,透过设计与当代社会互动,使平面设计不再只是美工设计,更是凝聚思潮的时代语言,他们用着诗人与商人的语言,让平面设计成为一门成熟的专业,带来更深度的价值与设计上的美感。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5位国际学者,4位设计教育者,7个角度展开设计趋同的探讨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我们的设计是不是在日渐趋同?这是一个十分容易引起触动与讨论的话题,因为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是”与“不是”的争论,无论哪个角度都可以有非常翔实的论证。在这当中,牵涉到市场、历史、经济、社交媒体、教育等与平面设计息息相关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这个话题的讨论,可以将这些场景一一串连,与大家一起进行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往到当下的跨越纵横度的辨析。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关于包豪斯色彩应用的基础理论

点击上图 即可购买 >>



《色彩艺术》是20世纪初包豪斯学院开设的经典艺术理论课程之一——关于色彩应用的基础理论。作者是包豪斯学校早期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位艺术理论教学者——瑞士美术理论家约翰斯·伊顿。


伊顿系统创造和发展了现代色彩教育的“初级课程”,他的色彩理论放在配色手法多样的当下,可能并不新鲜。但正是这本近百年前的作品,融汇发展了色彩理论,从最为基础的角度揭示了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对色彩的兴趣往往出于美学需要,然而色彩媒介如何经由肉眼和大脑处理,到达受众,形成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才是作品产生生命力的重要原因。色彩物理学是怎样的?色彩媒介如何与色彩效果互相发生作用?这些基础理论我们为什么还要重温?正如书中导论所言“缺乏视觉准确性和感染力的象征主义只会是一种贫乏的形式主义。”对色彩效果的感受不应该只停留在视觉层面,而应该思考其心理影响和象征意义。色彩艺术也并不只是天马行空的创作,它来自更为系统的知识认知,更为理性的观察与训练。




想要在店里直接选购本次活动商品?

点击海报

前往店铺活动专场页面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