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陈民喜:涟水河探游记

2015-10-08 土著民
「文艺·思想·记忆·前沿」
天天原动力 · 自在土著民




风光旖旎,人文荟萃

家乡涟水河探游记

图、文 | 陈民喜


人过半百,易生思乡之情。别离愈久,思之愈切。

1983年上大学,正式离开生我养我的涟水河,到今年,算起来已经32年了。记得1987年毕业之际,曾与伟明、欣荣相约:觅时间、舟游家乡母亲河。

忆昔吾等年少之时,为挤进象牙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对高考书。身边家乡的山水风貌、风土人情,其实是不太了解的。外出三十多年,很多景物更是依稀朦胧,不甚了了。随着家乡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煤、电、气的普及,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炊烟煮饭烧柴的越来越少,因而山上的树木免遭砍伐、日见茂盛;路边田墈,亦都草长花开。放目所及,满眼尽绿。生态环境变好,飞禽走兽就有了生存的空间。山水多变,环境优美,更加激起我们要对家乡进行深度游玩、深度了解的欲望。

乙未新秋,乃约乡友数人,得遂此愿。

租船揽胜,自三吉滩起,顺涟水而下,经花家、大树、花妙、江口、测水,直至洋潭水坝,行程五十里。驾清风,踏碧浪,赏两岸绵绵黛山,观高天飘飘白云;时见鹭鸟斜飞抢镜,偶有鱼儿跃起拦船!稻香阵阵,鸭声嘎嘎。叙旧时情,看家乡景,一路欢歌笑语,顿忘俗务琐事,但觉心旷神怡,开怀无比。

途中趣事,所见所感,容我慢慢回想,逐一絮叨。


三吉滩山清水秀---



白云下的渡船

掩映在绿色中的乡间小院

河心小渔船

背山面水的乡下村居

三吉滩,一个听起来很吉祥的名字。同我家一样同属于花家村,在涟水河上跨河而治的行政村应该不多见吧。

船入河心,放眼望去,但见: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湾碧水照中流。小时候去杏子铺街经常行走的边山沿河小道,全然不见,但见山上绿树森森,偶见鹭群出没。河北的三吉滩则是另一番景象:河岸梯田整齐排列,稻穗随风摇曳,嫩绿可爱;梯田远处山峦隐隐,茂林修竹,山脚田边,错落有致地点缀些农家院落,大多为两层式乡村别墅,背山面水,满眼翠绿,炊烟袅袅,鸡犬时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闲适至极!

白鹭绕舍飞

乡村别墅

银汉照乡野

时令夏秋交际,河里水量充沛,在两岸青山和头顶蓝天的映衬下,河水呈非常养目的翠绿色,近处微风吹拂,水波荡漾,远处波光粼粼,水天一体。

三吉滩的下游部分,河右手边是高梁背,一座斜率超过80度的陡峭山坡,昔日尚有人去那里冒险打鱼,现在几乎是鸟飞不进的地方了。左手还是花家村的斗底湾,沿河前行就是九嘴十八坨,如今这里通了公路,沿山凹蜿蜒前行,直通江口、湘乡。山水相连,景色优美,据说每当盛夏天热之际,常有野猪出没,结群到河里洗澡!


大树底下出将材---


碧绿世界的乡村民居

欸乃一声山水翠

白云下的大树村民居

涟水河在花家村几乎呈东西走向,将花家村分成南北两片,南面花家窑,北面三吉滩。河水自西向东流过九嘴十八坨后,随着山势变化,河流猛然掉头,来一个九十度大转弯,变成了南北走向。西边就是大树村了。这里地势平缓,基本上没山。过去河岸边生长着一排排须数人合抱的大柳树,大树村因此得名。后在大炼钢铁的时候,惨遭砍伐,竖为可惜!这里除了延续涟水河的美丽风光外,更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之所。

清振威将军龙凤阁(号惠南,18421902,族人尊称其为凤阁公)即出生于此。他十八岁参加湘军,能攻善守,勇冠三军。因在平定太平军、捻军以及驻守台湾抗击法寇侵略战争中,屡立军功,先后被朝廷授提督军门官,福建总兵;诰封振威将军,官至正二品,诰封三代,一时名震乡里。

大树村的另一个知名人物是民国时期的朱费隐(19001992);人称军中才子,有儒将风范;朱费隐1925年参加大革命,并曾加入过共青团;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历任国民党独立十七师特务连长、湖南保安处第八团中校副团长等。1943年调任中国农民银行训练班少将训练处长,经程潜推荐回湖南任行政专员,抗战胜利后任长沙军官中队少将中队长,194776日,参加了中山陵“哭灵”活动。1948年冬,应程潜邀返湘任长沙绥靖公署少将高参,秘密开展迎接解放活动。19496月朱受命兼任湘乡县长, 84日下午率湘乡县自卫、警察武装通电起义。

朱费隐长期在湖南本土部队和机关从事军事工作,对部队训练、教育颇有研究,据说曾编著过《步兵操典》一书,为国民党军队练兵之主要教材之一。19554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195711月被错划为右派和现行反革命,19785月平反并恢复名誉及参事职务。

说到大树村,就不得不提起陈家湾的乌龙庙。乌龙庙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据陈氏家谱第二卷中所述,由陈氏先祖陈慎言老人在公元1732年(即乾隆四年)始建棕树滩乌龙殿。相传三百年前的某一天,涟水河上游大水推来了一段树墩,流到大树村的石塘塅就不再动了。第二年春天,农民要开始春耕生产,想挪动树墩,但不管来多少人,树墩就是移不动。于是当地人请神问卦,并对树墩许愿说:如果是神我们就为你雕像立庙。卦话显示这是一位高神所附,于是陈姓族人就请工匠将树墩雕成神像,并修建棕树滩乌龙殿,对神像进行供奉。

公元1886年(即光绪二年),陈明亮老人又倡修了棕树滩乌龙庙,一直沿用到1957年,庙内香火都非常旺盛。除本地外,还有来自四邻的湘乡、邵阳、邵东、新化、涟源等地进香客,每天成千上万,早晚不停。最旺时,庙会要安排四个主香人员。

陈氏乌龙庙除了平时为族人、当地百姓提供一处供奉香火、祈求平安之处所,庙会经常组织的两项重要活动,一个是端午节赛龙舟,一个是农历新年舞乌龙灯。庙会一时热闹非凡,风光无两。

山水一色

陈家湾乌龙庙

六百年古树与土地庙

1957年,乌龙庙及香火灯会,被政府误认为是一个反革命组织的基地,意欲取缔,于是派武装人员携带机枪,日夜在泉坝、品端、花家等前往乌龙庙必经之路阻拦善男信女,不许任何人前往进香。但由于当时乌龙大圣名气太盛,老百姓非常信仰。传说哪怕是在离庙很远的地方,只要朝着庙殿方向烧香跪拜,然后在就地的河边、池塘里求点圣水带回去饮下,都会很灵,求福得福,求子得子,生病痊愈。在这种情况下,加上文革时期破四旧之风的影响,政府于是下令将乌龙庙彻底拆毁,庙内所有大小菩萨全用斧头劈碎,并关押了庙内当时的四个庙祝。上世纪七十年代,四人先后得以平反。

1981年,陈姓族人恢复了乌龙灯,1999年,在原址上复原修建了乌龙庙,往日传统历史和热闹场景得以延续和继承。


朱氏祠堂底蕴深---


朱氏宗祠

传统技法的屋檐

法书鼻祖,正学心宗

小舟从大树村继续前行,过王杉洲、大树林场、司家冲,即来到涟水与测水(即湄水)汇合处江口村,涟水、测水成“丫”字形相汇于这里,“江口”之名由此而来。此处为双峰海拔最低处,仅64米。

沿途两岸依然是风光旖旎,尤其大小司家冲,更是层峦叠嶂,森林茂密,毛竹丛生,这里是杏子铺镇的主要林业基地。

船到江口,河面豁然开阔。江口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瑰丽的人文景观。站在船头朝西北岸眺望,远远可以看到“朱氏宗祠”四个大字约隐约现,此祠乃朱氏族中名人朱尧阶倡建。

据大塘朱氏四修(1943年)族谱记载,大塘朱氏开基始祖为明志公。乾隆年间,大塘朱氏建宗祠于鳌鱼山下,道光二十九年遭火灾被毁。咸丰六年,大塘朱氏后裔尧阶公发动族众再择地捐资重建,并与族学合一,咸丰九年建成,现宗祠至今保存完好,面貌依旧。

外观朱氏宗祠

典型的湘中特色--池边屋舍

朱尧阶(18021872),名讳龚,出生在江口大塘,少年好读书,能过目成诵。一生博览群书,除精研经史外,于天文地理,医术星相之学,也无不通晓。亦工诗,尤善骈文、楹联。曾为双峰书院撰联:“两派交流,好向此间寻活水;双峰对峙,更从何处仰高山”,用词雅典,语意双关。此联牌曾长期悬于书院主厅前柱,广为传颂。朱尧阶自幼聪敏过人,反应奇快,加之其一生刻苦自励,手不释卷,为大塘朱氏明清时期第一名人,被称为湘中地区之顶级楹联大师。

道光十年,朱尧阶在长沙与曾国藩相遇, 彼此倾慕,结成莫逆之交。道光十四年(1834,两人同榜中秀才。朱尧阶不思做官,便于乡里设馆讲学。湘中豪杰士子,多出其门下:曾文正公的四个弟弟(曾国荃、曾国华、曾国潢、曾国葆)及茶园的刘蓉(曾任陕西巡抚)等都师从大师名下,与曾国荃更是儿女亲家。朱尧阶和双峰石牛的罗杰南并称为当时湘中两大名师。一生著述颇丰,现湖南省博物馆尚保存有《朱尧阶文集》。

据传“朱氏宗祠”四字为曾国藩所书,笔力遒劲,严谨端庄。祠堂内至今还保留有许多民国大员要人题写的匾额,其中孙科道:奕叶长荣,程潜题:敬宗收族,张治中题:大中至正,白崇禧题:源远流长,朱尧阶题:克绳祖武,朱费隐题:奉先思孝,这些镇祠之宝,充分显示了朱氏宗祠往昔的辉煌。

程潜为朱氏宗祠题词

张治中为朱氏宗祠题词

大塘朱氏宗祠在破四旧时,曾收归当地政府作办学之用,学校名大塘完小。祠堂因此得以保存完好。2001年,经批准,原大塘完小从祠堂中搬至宗祠的左后方重建,并改名为大塘光彩学校。

这里原来因涟水所阻,要去杏子铺镇和永丰县城,只能走水路,后来在朱振基老部长的大力倡导下,修建了公路,使江口、大塘、三吉滩等沿河一线出行大为方便了。


小三峡里风光好---


翠竹下的老式民居

错落的小三峡人家

从江口转头向南,过犁头嘴,即进入以峰奇、水秀、景幽为特色的湘中“小三峡”。进峡后,但见两岸层峦叠障,山峙耸立。这里水深河窄,山高林幽。每逢晴日,河水清澈,微波荡漾,波光粼粼。但至雨季,河水暴涨,浪高湍急,险象环生。及临秋令,则两岸山中红枫翠竹,五彩斑斓,冬天在白雪的掩映下,一片片毛竹,点头弯腰,好似向行人问好。总之,四季不同四时景,都能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里的端午节龙舟赛项目已小有名气,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观看、助威。

梆潭,是小三峡中最深之处。顾名思义是一个很深的水潭,据说水深无底,泉坝的井水就是这里通过地下暗河流去的。据说有一年一艘运芝麻的船在这里翻沉了,结果,远在十多里的泉坝井里流出芝麻!梆潭水下因暗流、暗礁很多,水流回旋严重,是行船最危险的地段。为了提醒过往船只航行安全,很久以前,有心人在河岸铃子山脚一块大石头上,刻上了“梆潭”二字,至今清晰可见。修建韶山灌区洋潭引水坝时,暗礁被炸掉,水流有所平缓。

“小三峡”由铃子山、天坨仑两山对峙而成,峡谷长2公里,最窄处仅40米。湄水在香卜坳至街埠头段,河面很宽,最宽处应该有一二百米,水流至“梆潭”附近,因受铃子山和天坨仑两山的夹击,陡然变窄,因而变得水深流激,而且由于两边山形时凹时凸,山上森林茂密,竹子成片,于是形成了山峦起伏、绿水傍依,水为山添色,山为水壮威的秀美景色。

天高任鸟飞


小舟和小院落

在峡谷两端开阔处,山势较平,因此,山脚边错落有致地星落着不少民居,散而不乱,一味的背山面水,清幽别致;最让人羡慕的是,在峡谷中段最窄处的半山腰上、绿树深处,居然掩藏着一座红墙黛瓦的农家别墅,简直给人世外仙境之感!人生得处此境,夫复何求?

山高林密,水深鱼丰,船行峡中,不时有鸟儿斜飞;岸边树阴下,不乏钓友闲坐,挥杆戏鱼。

据朋友说铃子山和天坨仑也是双峰有名的揽胜休闲之所。在铃子山上有观音岩、风月洞、古茶城以及元代文学家冯子振墓等名胜古迹,天坨仑更被喻为湘中“世外桃源”,并且修通了公路,下次回乡如果有时间,一定登临探访。

“小三峡”以其闻名遐迩的秀丽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被列入水府庙湿地保护区一个重要的风景名胜点。


洛阳湾里藏学问---


庄严肃穆的观音阁

香客

天官赐福

游船拐过街埠头,不一会就到达古韵浓郁的洛阳湾。时至中午,我们一行在此弃舟登岸,在香铺坳品尝了久已闻名的水豆腐、油豆腐、小河鲜后,即刻来到名传湘中的古建筑群洛阳湾。

洛阳湾,又名观音阁,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地绅江应虎捐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93年)附近信众在观音阁前加建关圣殿,继而在殿右建龙王阁,殿左建文昌阁。道光十九年(1893年)划定了殿阁四向界线。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前后殿均有马头山墙,小青瓦屋面。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在河边石座上修建了三层的石塔——惜字塔。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村民捐款重修了观音阁。殿阁中所有神像毁于1957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房屋被作为粮站使用。1996年,在附近群众呼吁下,捐款按原状修复了观音阁。200312月,娄底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湾所在地旧时曾是长沙通往宝庆(今邵阳)的必经之地,今仍留有当年商贾们走过的古巷古道,依稀留有“小桥流水人家”之貌,是湘中地区现存较少、保存完整的体现江南水乡景色的古朴建筑群。雕梁画栋,亭角峥嵘,背山面水,互为犄角,连成一体,气势雄伟。

双峰古代名人、官至南京大理寺右评事贺宗曾作诗曰:“牌头虎狗山山吼,测水鸳鸯处处鸣。烟光缭绕葫芦山,舟船绵画洛阳湾”。从诗里可以看出,600多年前的洛阳湾就美丽如画、小有名气了。

在洛阳湾古建筑群中,其佼佼者要数江边惜字塔,它也是双峰县石塔类建筑中建造最精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洛阳湾里的猫

石塔碑文记述了该塔的修建过程:“测水深潭之上有磐石焉,广可容数席,善(即撰碑文者陈元善)与彭司马石仙,爱其地幽而基固,水洁而风清,慨然欲建炉于斯,以酬惜字之愿。颇虑工费浩繁,未易告厥成功,出而谋诸里党毋,适触其隐衷,皆争先解囊以成此举。而彭君遂独任其劳,口传手画,指挥石工,备极经营,而炉乃成。”建成时间是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八月望日。

惜字塔

塔高约10米,成正六边形。一层累砌青石五排,上出饰边。二层外嵌汉白玉雕饰,入口为一小拱门,门上方刻“共仰文明”四字,两边门联是:“为学相朝登道岸,余灰尽使付东流”,门左侧刻有修塔记事碑文共219字,其书法与雕技堪称一流;其余各方,均刻有人物故事浮雕,亦人亦景,栩栩如生。二层上部连叠六线出檐,翘角与瓦当组成六个“V”字形,瓦面形如葵瓣,各构件组合天衣无缝。第三层塔身略小,各面仍为汉白玉浮雕,上部叠五线出檐,正中置葫芦形宝顶。整座塔显得玲珑剔透,形态别致,技艺高超,游客观之,无不惊叹!

惜字塔,顾名思义,珍惜文字之意。古人对待印成文字的书籍,非常敬重,尤其对古圣先贤之书,更不会随意毁坏。迫不得已需要消毁的,就会送去惜字塔里焚化。

从景区大门进去,左手边有一建筑,里面供奉着“南岳圣帝”,大门两边有对联云:“做些阴骘去,存个好心来。”洛阳湾大门外左侧,有一高不到两米的象土地庙一样的建筑,上书伽蓝殿;前行,登石级进到洛阳湾,就见到“古砚峰”,峰正面刻有“峰平传古岘,阁水壮观音”的对联。

洛阳湾碑记

穿过“古砚峰”往右,就是分前、后两进的“观音阁”,中间隔着一个天井的。前进中间三弄为“观音阁”,两旁各两弄分别是“文昌阁”和“武昌阁”。后进中央供奉着观音菩萨,上书“普渡众生”四个金字。据墙上捐款石碑记载,这尊菩萨神像是20088月重塑的,听住持人员说,菩萨神像用的是一整棵大树。两边分别是“地藏殿”和“祖师殿”。“地藏殿”门前对联为:“善恶毫丝难假借,死生历劫尽公平”;“祖师殿”门前对联为:“源远流长始在祖,神通广大莫如师”。

与观音阁毗连的是龙王阁,阁右侧有“憩息亭”,专供游人休息。上有对联云:“岂非穷士乎?不远千里来,势逼处此;是乃仁术也,聊备一宿之栖,居无求安。”

龙王殿左侧有文昌阁,再左侧有水口庙,门上书有“一点波心含测水,数寻庙宇壮宣风”的对联。

关圣殿与观音阁隔一天井,在伴河石山上,凿成高6米,面积约50多平方米的殿房基脚。殿厅中排列4个大圆柱,正面是关圣帝君塑像,高4米,红脸青髯,神态逼真。塑像之下有神龛,龛下小圆柱上刻有“得文昌为邻,握手讲春秋大义;与菩萨说法,同心觉海宇群生”的对联。殿前有清泉井一口,四时不涸,夏凉冬暖,甘香可口。

观音阁临江骑石,一线青石板傍江而上,风光独特,引历代无数诗人骚客吟颂:“蹬道盘旋出空际,楼层直上入青冥”,“阁中碑版尽知名,阁外阑干几曲横?”,“石路非无倚,凌空一线微;垂檐照清水,登殿迷石矶;涧指新沙通,云从古树飞;钟声传晓夜,静悟疑皈依。”

共仰文明

古码头与新民居

洛阳湾有一片延伸到河中的怪岩石林,站在石林中眺望前方,洛阳湾古建筑群和惜字塔玉立在山水之中。这里曾经是个码头,据说革命母亲葛健豪一家三代1913年,就是从这里乘船到长沙求学的,电视剧《蔡和森》剧组专程来此拍摄外景。

古韵浓郁的洛阳湾,穿过历史的长河,遗韵依然,风情依旧,坚守在测水一湾,笑迎四方游客。

洛阳湾的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这里是观看日落的好景点,另一种说法更赋想象力,说这里因落日壮美,曾经是潇湘八景之一的--潇湘落日。注:古代“洛”字通“落”。

目前,洛阳湾景区已成为湖南水府庙库区B级旅游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韶山银河意义深---


长虹卧波

依依惜别古朴洛阳湾,重操舟楫,调转船头,再次领略小三峡的旖旎美景:水清如翠,山色似黛,白鹭翻飞,野凫恣游,钓人悠悠,小舟独憩,排排梯田中,棋列着农家小院,好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船到江口,折而向右,前方就到了我们此次舟游的最后一段:韶山灌区关键枢纽工程--洋潭大坝。

韶山灌区是引涟河水灌溉湘中丘陵盆地的湖南省第一大水利工程,通过引涟水来灌溉涟水、涓水、靳水、紫云河4河流域农田。19657月动工兴建,由华国锋任工程总指挥,10万民工手挖肩抬,日夜奋战,仅用一年另七个月即告建成。

工程浩大,包括长约1600公里的干渠和支渠,渠道上有26座渡槽和共长12.5公里的10处隧洞,以及建筑物2300余座。这些渠道连接着400多座电灌站,120多座水库,52000口山塘,3900多座港坝,组成一个蓄水、引水、提水相结合的水利灌溉网,使灌区内双峰、湘乡、湘潭、宁乡、韶山、望城、雨湖七个县(市)约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0万亩农田解除了干旱威胁。此外,这个工程还具有通航、发电、供给工矿用水以及发展水产事业等多种用途。

在大坝的左下方,是国家体委修建的激流回环运动员训练基地,我们去时,刚好有健儿们在苦练。

韶山灌区以灌溉为目的而修建,修成后,沿岸风光更美于前,成了湘中重要的旅游景点。

库区边的民居

洋潭大坝上

浩瀚的库区与错落的民居

洋潭大坝,如巨蛟横卧涟水,主要起引水坝作用。其建筑包括滚水坝、行人桥、泄洪闸、重力坝、电站及厂房、斜面升船机等。登临坝上的行人桥,向上远眺,是水波浩渺、山水回环、水天一色的洋潭库区,水面宽阔,山峦翠秀,碧水如玉,景色秀美,疑入桃源仙境。有一首词这样描述:“升起金轮破晓烟,风光指点总流连,一泓碧水澄心底,四面青山落眼前。故迹正寻幽翠处,轻舟却泛蔚蓝天,桃源仙境何须问,万厂机声又绿田”。坝下则是逶迤曲折的涟水河,每逢丰水季节、大坝排水之时,但见急流飞泻,水雾迷漫,水声隆隆,地动山摇,气势磅礴。

平静的洋潭大坝下

灌渠象银河一样,蜿蜒于山岳之间,如蛇似龙游曳在湘中丘陵。渠道弯弯曲曲,水流急缓交错。渠道沿途有长短不一的隧洞、风格各异的渡槽、形状结构不同的桥梁。一条条凌空渡槽宛如一道道飞越于山峦间的长虹,所经之处,为周边山水更添秀美。韶山灌区工程也穿过了我的老家,我的父辈们都亲自参加过这一伟大壮举。我们家好象也住过修河的民工,我当时2岁大小,至今依稀有些印象。我们生产队(现改称村民小组)也因此改名为“新河”。


名山大川,夺目胜景,常处偏远崎岖之所,欲想到达,既费时日,亦多金银,倘条件许可,能亲身游览,自然开心。然身边美景,尤其人文历史,如能深度探究,细细考证,亦不失为人生乐事也!此为得。

五十里山水,五十里欢笑,一朝往返,卅年筹划,不亦快哉!

诗云:

溪口洋潭一水间,

两眼绵延唯青山;

访古探奇屡登岸,

景美乡亲不思还。


同游者:邓德明老师,周欣荣,阳谷祥,曹元强及妻女,谢建华及妻,陈建龙,陈坤,杨建河以及余之妻女。

本文部分史料参考陈定乾《涟水悠悠》及网上文献,特此致谢!

2015年8月23日于羊城。


作者:陈民喜,双峰县杏子铺镇花家村人,现供职于广东省医药管理局。



土著民近期部分原创热文:

1.廖洁:青树坪米粉—连接我与故乡的脐带

2.彭世明:今晚,拥着你

3.彭凤初:感恩生命的厚爱

4.邬志伟:心中的地震

5.朱剑宇:双峰三题

6.郭雄伟:致即将赴美留学的儿子

7.李瑜琪:大山里的孩子,是这样开始画画的

8.一泓爱:烟火女人

9.江湖小泛:街埠头,一棵结满南瓜的树

请回复数字序号查看详情

更多精彩,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有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