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聂崇彬富厚堂寻根记

2015-10-09 刘建海 土著民
「文艺·思想·记忆·前沿」
天天原动力 · 自在土著民



经作者授权发表


聂崇彬富厚堂寻根记文 | 刘建海


63上午九点,我接到富厚堂资深讲解员廖静电话,她说曾国藩女婿聂缉椝的后裔聂崇彬今天要来,她要出差,能不能辛苦我接待下。我答:这是好事啊,我们印象中聂氏后裔是第一次来曾国藩故居,我们正想与他们建立联系,多加交流。

1小时后,聂崇彬在知名网络达人“志大少爷”陪同下如约而来,我在富厚堂宅西门迎到了他们,一番寒暄之后,互相做自我介绍。

“志大少爷”,本名彭志,祖籍双峰,幼时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过几年,能听懂双峰话。现为长沙某宾馆餐饮部经理,酷爱美食,与聂崇彬便是因同为美食达人而结缘。他也是文物保护及环境保护志愿者,一直坚持寻访并记录遍及湖南各地的古建筑。最近的一件事便是在微博上披露:曾国藩墓园的“曾文正公神道碑”被建筑垃圾掩埋了,引起众多网友的围观和吐槽。

东北美女范晨星,澳门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其导师与聂崇彬是好友,此行随同而来协助搜集聂氏家族史料。


聂其焌与颜宝航订婚留念

聂崇彬,聂缉椝曾孙女,出生于上海,香港理工大学管理专业毕业,曾任酒店和广告公司经理。移民美国后弃商投文,当记者,做编辑,开博客,写专栏,成为海外知名华文女作家,出版有《梦寻曼哈顿》、《行走美国》。

聂崇彬性格爽朗,平易近人。在简单了解她的经历后,我不由恭敬的称呼“聂老师”,却被她阻止,说是她认为一辈子都应该在学习的路上,最怕被称作老师。年近六旬的她最喜欢别人叫她“彬彬姐”,那样她会觉得自己永远不老。

在半月台“毅勇侯第”匾下,聂崇彬面向富厚堂,毕恭毕敬的双手合十鞠躬。聂崇彬的爷爷聂其焌1906年生于上海,是聂家其字辈最小的一位,与其煐、其璧同为聂缉椝侧室章淑人所生。爷爷在不到四岁时母亲便病逝,抚养受教,娶妻生子,全系曾纪芬一手操办。她还说,与曾氏家族“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之家训一样,聂家后代也遵循老太爷聂缉椝“聂家子孙永远不要作官”的遗训,大多成为实业界、银行界、科技界、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实力派。聂氏子孙数代能有所成就,与“聂氏花园”的精神领袖崇德老人(即曾纪芬)的熏陶分不开。崇德老人是曾国藩满女,幼承家学,为曾国藩夫妇所疼爱。自1875年嫁入聂家至1942年以九十高寿无疾而终,六十多年间不仅勤俭持家,为教化子孙还编撰有《聂氏重编家政学》,强调“教导儿女要在不求小就而求大成,当从大处着想,不可娇爱过甚”。

聂崇彬在富厚堂门槛上小坐

从爷爷到她们父辈,再到她们堂姐妹五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到崇德老人的深远影响。富厚堂是崇德老人曾经生活、学习过的地方,今天,她特地来瞻仰朝圣,她是来还愿的。这一天有点迟,但她终于来了。在富厚堂里,聂崇彬仔仔细细的听取讲解,认认真真的观察每一个角落,时不时的发声刨根究底。她觉得这栋老房子精巧实用,充满了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人生智慧。由于腿脚有疾,当她乏了,便随意的在台阶边或是门槛上静坐小会,她说这里真是太亲切了,有回家的感觉,恬静舒服。

说起爷爷聂其焌,在聂崇彬印象中这是她“最怕”的一个人。虽然祖父从未打骂过她们,但他立下的种种规矩,实在使她们无所适从。如自幼她们不能坐椅子,只能坐小板凳;吃饭时只能吃大人夹在面前小碟子里的菜,喜不喜欢都要吃下去。最怕的还是祖父和她们说家史,因为一说起码就是一两个小时,期间你要是坐不住,朝钟瞄上一眼,那可糟了,他马上会搬出一大堆古人忠孝的故事,把你训得头都抬不起来。最让她们头疼的是,祖父会硬逼着讲惯了吴侬软语的她们学湖南家乡话。几十年下来,她们说得最标准、最流利的湖南话,就是“请爷爷、奶奶吃饭了”。那是因为家里住的是一幢三层的新式里弄房子,餐厅在底楼,而祖父母的卧室却在三楼,每当开饭,必须上楼请祖父下楼入座才可以动筷,而他老人家也一定要听到入耳的湖南话才肯挪动玉步。

聂崇彬的奶奶是晚清浙江藩司颜筱夏的长孙女,四书五经、吟诗作画、针织刺绣,无不精晓。奶奶虽然是聂家最小的媳妇,但她恭敬婆婆,伺奉丈夫,善待下人,与妯娌和睦相处,深得崇德老人的喜爱。中午在机关食堂的午餐也让品尝过无数美食的她赞不绝口,紫苏鱼汤以捕捞溪涧的新鲜小鱼熬煮而成,鲜美无比,她一连喝了几碗。而席间的一道“曾家油豆腐”,则让她吃出了奶奶的味道。她告诉我们,过去家里每年所吃的湖南特色菜“腊八豆”和“剁辣椒”,都是奶奶亲手做的。她做出来的腊八豆,总是软硬适中。奶奶说,其中的窍门是一定不能出现黄霉,而白霉越厚,效果越好;而做剁辣椒的关键,是买回来的辣椒在“剁”之前不能洗,要用干净毛巾一个个抹干抹净。

在“毅勇侯第”匾下,聂崇彬面向富厚堂,毕恭毕敬的双手合十鞠躬

聂崇彬对崇德老人的认知和敬仰,来自于奶奶的述说。她回忆,奶奶经常和她们说起崇德老人,语气敬重无比。说她持家处世是怎么怎么做的,她们在一起生活将近二十年,从未见过崇德老人发过一次火,那是她的偶像。聂崇彬说崇德老人不仅仅生前和媳妇们婆媳关系好,去世数十年后也依然能够得到媳妇们的敬重;而且,受崇德老人的熏陶,他们家族到现在的婆媳关系都是很好的,这就是好家风的一个重要表现!

美好的时光总会觉得短暂,真挚的感情也会充满每一个心房。下午在查阅过《大界曾氏族谱》之后,也是她们返回告别之时,聂崇彬心生感慨,每一个家族,在时代的变迁之中,都会有自己的历史。经历无数的打拼之后,她才发现今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原来源自于家族那份深厚悠远的传承。她很感恩祖辈们对她的潜移默化,因而也愿意把自己余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令她受益匪浅的家族精神文化遗产上,通过收集并整理家族的历史,让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好地滋润后辈。

富厚堂,她还会再来的!


作者:刘建海,年已不惑,扎根曾国藩故里二十多年,热心曾国藩文化传播,现任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



土著民近期部分原创热文:

1.廖洁:青树坪米粉—连接我与故乡的脐带

2.彭世明:今晚,拥着你

3.彭凤初:感恩生命的厚爱

4.邬志伟:心中的地震

5.朱剑宇:双峰三题

6.郭雄伟:致即将赴美留学的儿子

7.李瑜琪:大山里的孩子,是这样开始画画的

8.一泓爱:烟火女人

9.江湖小泛:街埠头,一棵结满南瓜的树

请回复数字序号查看详情

更多精彩,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有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