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泽李|那些说不完的故事……

2017-05-15 李文斌 土著民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乡土 | 乡音 |  乡忆 |  乡情


新泽李氏宗祠(李希特摄于1983年)

文|李文斌


新泽,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中大地。梅仑山、仙神寨、丛毛大山巍然挺拔在她的四周,蜿蜒曲折的新泽河静静地流过全境,汇入测水,流进湘江,达于大海,一如这方山水中勤劳善良的人民,从新泽起步,走出双峰,融入滚滚的经商从政人流。李氏先人所建的新泽大祠和新泽大桥雄浑气派,风姿卓约,闻名遐迩,令人神往。


然而,“新泽”究竟因何得名,始于何时,迄无翔实资料可考。曾在新泽中学任教的谢娴能在《新泽河与老祠堂》一文中盛赞其美,并且以为“新泽这个地名是有由来的,相传明朝时,江西有一李姓家族迁徙到此,见此处山清水秀,田地肥沃,便择此地定居,以从新选择之意,取名为‘新择’。李姓后裔又因小河流经境内,河岸良田成片,故改名为‘新泽’。‘新泽’这个地名沿用至今,流经境内的小河,人们便叫它新泽河。”

不过,当地另一种说法听起来似乎更为确切。李氏始祖从江西来到双峰后,起先住在印塘李家铺,不久以后,搬到了另一处地方,建了新房,称为“新宅”,后人以屋前有河,改为"新泽"。从新泽李氏族谱的记载来看,“新宅”一说应该更合符当时的情况。李家铺,李记(继)冲这两个地名便是当初李姓最早定居之地的活化石。无论是“新宅”,还是“新择”,新泽这个地方的得名始于明初迁来的李姓却是毫无疑问的。

元明之交,兵燹频仍,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双峰深受其害,十室九空,人口锐减,洪武年间境域仅存两万余众。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后,鼓励江西之人移民湖广,并允许“插标占地”。洪武三年(1370年)新泽李氏始祖万春公从江西吉安“告祖载籍”,跋山涉水望湘中而来,落业印塘,“先居李家铺,后徙新泽”,开荒屯田,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开新泽李氏一族。

江西分派吉安府,泰和圳上是源流。

洪武三年庚戌岁,十月初六离豫州。

一到长沙江湖县,二到湘乡浪垅湾。

三到虞塘瓦石桥,四到永丰脉定州。

大郎首分黄田铺,二三筱间立箕裘。

四郎衡州磨砥地,五郎宝庆长头湾。

七郎桥头高山里,六郎此处度春秋。

地名排上叫新泽,江水悠悠永不休。

东抵四安为世界,西抵献天元马堂。

江头峡垅为南地,北抵欧罗二姓名。

一抔黄沙掩风流,繁华总被雨打风吹去。割不断的血脉,理还乱的乡愁。关山万里路,回首望故乡。这首李氏先辈口口相传的源流歌似乎仍在向后人诉说着万春公那段遥远的离乡背井、越山渡江的艰辛往事,歌谣最后四句更是清楚的说明了当时“插标占地”的四至情况,新泽李氏是以东抵四安埠,西到献天堂,南达峡垅桥,北至欧罗冲为中心,慢慢的向四周繁衍发展,并逐渐外迁湘乡、涟源、新邵及川陕渝贵等省乃至海外的。 


六百多年来,新泽李氏人丁兴旺,蔚为望族。1921年三修族谱时,入谱健在人丁9600余人,仅在清代的两百多年间,就有秀才25名,太学生82名;四品以上名宦28名,其中一品、二品以上官11名,另有九品以上官吏78名,从九品官24名,各类军功、顶戴5名;因子孙立功或其他原因而诰封五品官以上者13名,内有一品、二品封赠9名;诰封宜人以上命妇22名,其中10人获封一品夫人;旌表节孝11名。

十九世裔孙李燮和,“民国五勋”之一,曾一身入三会,五任总司令,为辛亥革命在江南的胜利功绩卓著,彪炳史册,其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推翻封建帝制和清廷的统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门三将军”,至今仍在当地为人们津津乐道,引以为豪。

自清末至今的百余年来,新泽李氏更是人才辈出,如今嗣裔已近三万,或为国效命,清廉从政;或驰骋商海,实业兴国;或执鞭讲台,教书育人;或投笔从戎,守土护疆……他们活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默默地忘我劳动,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动人的新篇章。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家族是血亲的纽带,而族政作为一种社会结构的组织形式,在修谱建祠、架桥补路等公益事业发挥着特殊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清代,统治者倡导以孝治天下,谕令各姓编修族谱。新泽李氏自江西迁湘,到清乾隆初的三百多年里,人丁已逾三千,但老谱失于兵火,好在第十一代国宝公手书的草谱遗帙尚在,以此为依据,在第十三代嗣裔民萃公的带领和组织下,经过两年努力,乾隆十四年(1749年)初修族谱得以告竣。而国宝公居功至伟,善莫大焉。他“以布衣充十姓大户正、图通都户首,身躯俊伟,见者誉为南人北相。岁饥捐资赈济,都族均感,上赐匾额荣之。我族世系墨册皆公遗笔。又遗训子孙,最以积注存心”,享寿七十七岁,葬柿湾村寨底下对岸龟形山。

尔后,李氏族人又相继在同治元年(1862年),民国十年(1921年)和2008年续修了族谱,尤以1921年燮和公主修的三修谱最为精美,图文并茂,内有族规家训16条,附列乾同二谱族训家规36条。其敬祖睦邻、积德从善、明礼崇法的积极教育意义在今天看来仍不过时。族谱洋洋数十卷,言语简洁,考究详明,古人治学严谨的态度可见一斑,值得后辈借鉴和学习。除四修以外,前三次修谱都拟定二十个字作为班序,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新泽李氏辈序。

万清福梦源,昌彦志安文。

国正民邦泰,天平世代兴。

忠孝承先训,经纬奉朝廷。

祖德千载续,宗祚亿年新。

诗礼敦彝行,继述迪前光。

贻谋善为宝,能让家之祥。


新泽李氏显赫的象征还在于雄伟壮观保存至今的李氏宗祠,为与附近十余处支祠区分,当地人习惯称为大祠。大祠已有三百年历史了,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四代晁房户首君亮公纠众首建,以后又经过三次大规模的重修扩建,成为湘中地区最大的祠宇。

李氏宗祠位于土畲村,占地十多亩,依山临水,视野宽阔。背倚梅仑天险,丛毛、雷祖二山峙列左右,祠前建有半月形池塘,站在祠堂大门放眼望去,稻浪滚滚,芳草萋萋,300米外的新泽河水日夜滔滔,奔流不息。整座祠堂长五十米,宽四十八米,砖木结构,左右对称,三进两层,戏台、大厅,天井美仑美焕。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建筑精美,具有浓郁的晚清建筑风貌。正面并排高耸的五块山字形墙垛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碧辉煌,蔚为壮观。石拱形大门两旁饰以两条呼之欲出的蟒龙,正中牌楼顶端的一对麒麟与大门前两只高大威武的狮子傲视四方,凛不可犯。

宗祠内曾办过紫峰学校,解放后改为新泽中学,人文蔚起,声名显振,大批学子自此走出。然而办学多年,老祠未能得到及时妥善维修,多处墙垛及厅房因改作校舍而随意折除,厅前内坪中两株数丈高的柏树也被砍去。如今祠内残壁断垣,杂草丛生,似在向后人诉说曾经的荣耀和无奈的叹息。一座历经三百年风雨颇具文物价值并经数代祖辈精心呵护、称雄湘中的李氏宗祠,终因时代变迁而破败废弃,令人嘘欷不已。好在李氏后人正在为祠堂修复奔走呼吁,李氏宗祠浴火重生,再现昔日雄姿应该指日可待。他日若能将新泽河改造,广植苗木花卉,围绕梅仑山、丛毛大山做文章,一个以新泽大祠为中心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民俗欣赏、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型农家乐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与大祠隔河相望的新泽大桥是为数不多的有明确建造年代记载的石拱桥。1863年,新泽桥被洪水冲毁,李氏贤达克成公率领族众经过实地察看,精心设计,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建成这座坚固美观的三孔石拱桥。竣工那日,远近居民敲锣打鼓,鞭炮震天,前来观看的人山人海,个个欢欣鼓舞,拊掌称善,奔走相告。时人有《题新泽桥》诗赞曰:

频来散步到溪垠,嵬耸石梁眼底生。

曾步波流题未渡,今驱坦途乐康平。

数腔张拱如仙补,一驾云程似玉成。

司马而今应还在,横书搦管满桥楹。


新泽大祠与新泽桥还有过光荣的革命史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各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新泽一带的农民在李履绥、李福生的带领下,成立了湘乡县第47区农民协会。1926年农历8月20日,成千上万的农民汇聚在新泽大祠,召开了成立大会。与会群众高呼“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等口号,向封建势力开展了猛烈的进攻。他们斗地主,分田地,在新泽大地开展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与地主武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1928年正月,农民运动失败后,李履绥被地主武装枪杀于新泽大桥边,三天不许收尸,李氏族人冒死将烈士尸体连夜收回,掩埋老家。李福生被迫流落他乡,大批农会干部被残忍地杀害在新泽大祠。

李履绥,又名何李十,新泽土畲人,生于1893年。十岁丧父后,随母下堂去龙田何家,为了不忘本源,改复姓何李,排行第十。后返籍,复李姓。因能说会写,公道正直,被推为农会会长。农民运动失败后,隐居龙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正月,在地下党员王锷家开完会回家途中不幸被捕,第三天即被五花大绑押往新泽桥慷慨就义,牺牲时年仅三十六岁。数十年过去了,他的勤劳勇敢和坚贞不屈至今仍在新泽一带广为传颂。

履绥亦何幸也,一介耕夫,振臂一挥,应者云集。虽死亦荣,名入英烈,长励后人。人生于世,匆匆过客,大丈夫当心念苍生,胸怀天下,岂可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老死床箦!


分派江西,卜居新泽,六百余年推望族;

拓基湘中,建祠土畲,三万嗣裔仰祖功。

李氏先人迁居新泽后,为了方便过往行人,做了许多公益事业,脉定桥的石板路、水桐坳的惠荫亭都因时光流逝和社会变迁静静的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果不看族谱和碑记,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李氏先人所修了。惟有新泽大桥至今横卧在清澈的小河之上,田野劳作的农人间或在桥上的长石条上闲坐一会,抽支烟,歇歇气。暮色苍茫中,不时有行色匆匆的路人望一眼桥下的河水,任花开花落,叶逐水流。桥头两端一对破损的石狮日夜默默地注视着车来车往、人潮熙攘和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仿佛有说不清道不尽的惆怅和迷茫在心头。

李文斌   2017年立夏后三日作

作者:李文斌,男,网名将相和,双峰县地税局干部。自幼爱书法,好古文,喜诗词。爱唱大江东去,更喜春花秋月。土著民经作者授权发表此文,配图由作者提供。

李文斌作品集:魂牵梦绕108  那些年,听过的故事,读过的书  梅仑山记

【往期推荐阅读】

土著民 | 梦想

大双峰 | 回归

□忆时光 | 岁月

□念故乡 | 亲情

□母亲节 | 特稿

 土 著 民 

乡土 | 文学 | 生活 | 记忆

第11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活力文化自媒体

第12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乡土气息自媒体

2015年湖南省最佳新锐自媒体

扎根乡土  留住乡音

传递乡情  守住乡愁

合作/投稿:tuzhumi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