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中寻古|日落万宜堂

2017-11-15 阿哲哥哥 土著民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乡土| 乡音 |  乡忆 |  乡情

文|阿哲哥哥


走在不同的乡镇,穿行不同的街道。荷叶镇在双峰境内是最有古韵的乡镇。
万宜堂便是古典建筑中杰出的作品。
在午后,在太阳还有辉煌的时候,踏入万宜堂。
万宜堂,是曾国藩弟弟曾国潢的故居。

这是窗台。
古色古香的格式和没有退色的颜色,标志着曾经的大户人家的阔气。
曾国潢是曾国藩的弟弟。是一个没有参加湘军,没有去打仗,一直在老家居家的人。
万宜,即为宜家宜室。传统的思想便是居家耕读便是最逍遥的日子。这也许正是万宜堂取名的本意。

房子已经很苍老了,老得快找不到曾经的繁华。这残破的围栏立柱,虽然有岁月的侵袭,但可想像当年的荣华富贵。

保护的标签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这些优秀的作品终于经不起时间的拷问。

陈旧的过去痕迹,在日落的余晖下终于绽放最后的色彩。
天井中绿色青苔,一些用后的旧农具。告诉我这个外来的客人,万宜堂已经很老了。

看到这些曾经的历史作品在一步步淹没在风霜的岁月,悲从心来的怜悯让我哀叹文化的孤独。
这些过去的雕刻已经成为孤品,再也经不起这些折腾。现代钢精水泥的节奏读不懂以前老匠人的内心含义。

墙体的发黄,绘画在窗台的书画已经看得模糊不清了。幸亏太阳还是曾经的太阳,但人世间却是天地不一。

一间间被折开,分别让现代人居住,让万宜堂仍然有一些人的气息。
居住在这黑色角落的老人们,只有 41 36414 41 15262 0 0 1834 0 0:00:19 0:00:08 0:00:11 3232们还在坚守过去的风光。这里住下的没有一个曾家的后人子嗣。曾氏子嗣全都远离家乡,在异国他乡找寻他们的落脚点。

现在的年轻人,都向往远方城市的繁荣。留下留守的老人,在万宜堂的身边等待归来的游子。
万宜堂,在风吹雨打的时光里。变了它的主人,变了它的容颜,变了它的使命。
它变成了一个孤独的留守老人。

万宜堂面积很宽,居住着许多不同的人家。因为文物保护的关系,没有被拆掉。才让我们看到今天的万宜堂。
这座曾经的乡下富绅的居所,其实留下的不是老房子,而是耕读天下,胸怀苍生的思想。

这是曾经新中国后那些历史的书画。这也成了历史。这些字画的年纪比我还老。
这些以前文革时留下的故事,正是万宜堂悲喜一生的历程。
然而岁月却公平的,这些证据正是前人努力的足痕。

门外的大树,也不知是谁人所种。但苍翠的枝叶,在夕阳西下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茂盛。
岁月易老,人也苍老。然而树却长生。
也许前人正在树下饮过酒,也许故人在树下偷偷抹过泪。

一群不知世事的孩童用粉笔在地下画画。在乡下没有过多的玩具,小伙伴的相聚,简单的活动也让孩子们欢乐起来。

走进万宜堂里住的人家。墙上不知什么时候乡镇奖励主人的“支农功臣”的牌匾告诉我们,这个主人曾经也是如此优秀的人。

屋内简单的陈列,正是乡下江南民居的人家。朴素的生活诠释乡村正是居家的去处。

屋后,也是干净而朴素,整个走廊长度可以,仍然有这居家的痕迹。
这正是江南古民居的地方。在万宜堂的角落里,似乎能找到过去古人的身影。
故人西去,房子还在,留下的风韵渐渐退色。

只有这屋后的树木,春来秋去,叶荣花落。年复一年,一岁一老。
万宜堂的夕阳西下,唯有绿叶变成古树,老屋成了文物。

叶落屋顶,悲凉凄美。朝霞的余光被太阳奉献给万宜堂的秋叶,寂静的山后,没有一丝鸟的言语。
叶黄了,风停了。似乎万宜堂也哭了,只是无声的叹息。

这些摆放整齐的坛子罐子,告诉过去主人的不知所踪,现在主人的辛勤而简单。
独特的双峰乡下,拥有万宜堂的气息的每个瓦片和枯叶。
感叹流光的脚步匆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没有人能挽留岁月的身影,岁月却把万宜堂留下道道疤痕。

夕阳,晚风吹起。
树动风摇,一个历史故事又将过往一天。
沉甸甸的日子又为万宜堂增加了年轮。

以前的老屋一层都比现代建筑两层还高。选择沿河而建的万宜堂,皱纹如苍老的父亲。
曾经在万宜堂身边的往事,涂在万宜堂身上的颜色也褪了色。现代的气息也无法改变万宜堂的日落悲歌。

夕阳西下,远方的天空映照万宜堂巍巍的素颜。有棱有角的眉目,使万宜堂还存有最后的尊严。

路口,一位老妈妈正在收掇丰收后的大豆。
老人一头银发,面对外来的访客,她成了义务的向导。
然而口中的不是万宜堂的华丽辉煌,只有万宜堂的日落沧桑。
所有子女都不在身边,自食其力的老人,固守这百年老屋,重复着日出日落的生活。

万宜堂,悲兮含泪。
苍老成了他的主题。走进万宜堂,不知有多少荣耀和没落。在秋天的夕照下,万宜堂的秋天,变得高傲又孤寂。
找不到一个年青的身影,只有老人空守的空屋,背着古老的历史书,找不到歇肩的地方。

人生的悲喜,正是万宜堂的春秋。
“宜家宜室,千秋万代”,是先人的美丽梦想。万宜堂似乎在秋风细细地喃语,她的口中不知在讲些什么。
叹息夕照的绝艳,悲怜万宜堂的前世今生。

又要说离开,挥手万宜堂,孤独的你,如年迈的外婆,拄着拐仗,不知你的脚步能送我离开走多远。

阳光,照耀万宜堂。

作者:阿哲哥哥,本名何卫强。双峰县杏子铺人。从小喜欢台湾女作家三毛作品。喜欢用简单笔调来诠释悲喜人生。佛教徒。1978年生,在乡下是一个兽医师,每天行走双峰的每个乡村角落。对于文学的爱好,源于最初简单的心。

湘中寻古栏目系列作品

双峰青树坪镇的部分乡间古建(上)百甲堂、亦吾庐、廖家湾古民居

双峰青树坪镇的部分乡间古建(下)双泉堂、玉美公祠、节孝坊  

双峰香花桥朱家大院

曾国藩家族的九处十堂(上)

曾国藩家族的九处十堂(下)

双峰三塘铺体仁堂

柏荫堂 | 隐藏在乡间的一个传奇

双峰梓门桥石壁堂

双峰沙塘筱山堂

双峰青树坪厚德堂

甘棠龙安朱家大院

涟源斗笠山镇黄港村

涟源杨家滩余庆堂(古松堂)

本文经作者授权首发于土著民。

【往期推荐阅读】

大双峰 | 回归

□忆时光 | 岁月

□念故乡 | 亲情

□在路上 | 旅行

 土 著 民 

乡土 | 文学 | 生活 | 记忆

第11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活力文化自媒体

第12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乡土气息自媒体

2015年湖南省最佳新锐自媒体

扎根乡土  留住乡音

传递乡情  守住乡愁

合作/投稿:toozoom@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