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中寻古|双峰青树坪镇的部分乡间古建(上)百甲堂、亦吾庐、廖家湾古民居

2017-08-14 志大少爷 土著民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乡土| 乡音 |  乡忆 |  乡情


双峰青树坪镇的部分乡间古建


图文|志大少爷

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志大少爷

关于志大少爷的介绍,详见土著民今日头条文章:双峰人|彭志:找回儿时的考古梦想


从15年开始我来过三次双峰的青树坪镇,这里不但有好吃的青树坪米粉,也有种类多样的古民居。总的来讲青树坪的古民居跟双峰、涟源的那些又不一样,而且在这同一个地方还有几种不同的做法。除了上次向大家介绍过的“厚德堂”(另文刊发)外,今天我精选出在青树坪发现的另外几处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介绍给大家。

首先是一位网友向我推荐的“百甲堂”。从卫星图上感觉这里是一处比较上规模的古民居,应该有三进八横十几个天井。

当我来到这里时却完全没有看见想象中的青砖黑瓦马头墙,而是全土砖建筑。


正门的匾额上“百甲堂”三个字还依稀可辨。


进了大门虽然里面的房子够高大,但用料和工艺水平上显得很简朴,没有过多的装饰。


这个百甲堂的主人姓邓,邓姓在双峰也算得上是一支大姓。


两边还有厢房和长长的天井,这里是人居住的地方。


最外侧是牲口栏。总体上来讲这是一个乡间地主的大屋,虽然不特别富裕,但建筑形制仍然反映出当地的风俗习惯。


下面要介绍的是“亦吾庐”,在地图上看见这个地名时引起了我的注意,但从卫星图上来看这里毁坏非常严重,只剩下大概的轮廓。


来到这里时不出所料,连外面的朝门也被挤得只剩下一点点。


但正是这个朝门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上面的竖匾上“大夫第”三个字显示了主人家非同一般的身份。


大家知道,古代官职是分九品十八级的,每一个品级不但有职位还有一个封阶,也就是官衔(见下表)。很多时候在老宅里看祖先牌位的时候就能从牌位上所显示的官衔来判断此人的品级。但是各朝各代都有“捐官”的潜规则,也就是说有钱人可以用钱来买一些“虚衔”,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凡是有了大夫官衔的人家里都可以称为“大夫第”。浏阳谭嗣同故居也叫“大夫第”。门所以从“大夫第”三个字上就可以判断屋主人当年至少是一个五品以上的官员。


在青石门框上还有“亦吾庐”三个字。陆游曾有诗云:苫茅架竹亦吾庐,病起幽怀得小摅。新化革命烈士方石波曾书“古今皆我友,天地亦吾庐”以示抱负。我的感觉是亦吾庐能体现出一种诗人般的浪漫情怀。


我在门框的反面找到了一处石刻题记“大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二月初五日欧阳主荣建”。这下“大夫第”的主人和建造年代的信息一目了然!光绪二十七年是1901年,正是那年大清朝廷与八国联军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


这是朝门里面的结构,可以看出朝门共有两层,很有意思。


进入大门里面是一块宽阔的空地,一条青石板路通向下一进大门。


路的左边有一个小水塘。


第二进大门两侧的墙上还有枪眼。


二进大门匾额上的字已经看不清了。


这是二进的内坪,可以看见堂屋已经垮塌。


二进的门内有一个很大的戏台。


戏台上还有戏剧场面的壁画。



在三进的堂屋遗址上还可以看见残墙上有两个一米高的拱券门,一般来讲这种门应该是走人的,不可能只有一米高吧?


这里还有少量的厢房和天井。


厢房原来有山字垛,可惜已经被拆除了。


护院的围墙也只剩下很短的几段。


在院后遇上了这位老人家,我向他问起这个亦吾庐的故事,老人家用我听不太懂的话说起这里以前是如何磅礴大气,这个老屋当年就是一个戒备森严的堡垒。欧阳家算是当地的大富户,当年湖南军阀唐生智到湘乡筹集粮饷,来此向这家索要军粮被拒,唐竟然带兵来攻打,但进攻月余居然没打下来。原来这里四周有高大的围墙保护,上有枪眼可以射击,朝门的两层门也是一种防御设施,院内的水池和水井可以救火也可以饮用,院内还囤积着大量粮草…… 只可惜没有看到这家的族谱,不知道这个欧阳家的来龙去脉。


下一个是廖家湾古民居,从卫星图上可以看见其现貌,朝门已不存在,原来应该也是三进六横。


现在堂屋成了最醒目的地方。


房子里这块修复过的牌匾制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这种长板凳也是过去老屋里常见的物件。


由于这里所保存下来的装饰不多,所以看点也不多了。

待续——

【往期推荐阅读】

大双峰 | 回归

□忆时光 | 岁月

□念故乡 | 亲情

□在路上 | 旅行

 土 著 民 

乡土 | 文学 | 生活 | 记忆

第11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活力文化自媒体

第12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乡土气息自媒体

2015年湖南省最佳新锐自媒体

扎根乡土  留住乡音

传递乡情  守住乡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