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女报 | 黄诚:一声“咿呀”,慈母启蒙最深情

2016-01-22 凌晴  黄诚 土著民

✿2015湖南年度最佳新锐自媒体  你值得拥有

✿点击上方土著民关注  和我们一起守望乡土


土著民按

近日,土著民负责人黄诚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凌晴采访,就娄底方言中对女性的称谓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相关内容,发表在今日发行的《今日女报》“娇点关注”栏目专题报道中。以下为相关图文内容。



 

最亲切原始的古音遗存——

娄底方言

一声“咿呀”,慈母启蒙最深情 

黄诚  地方文化爱好者 土著民负责人 

娄底方言属老湘语中的娄邵片区,呈现出典型的“十里不同音”特点。细分而言,从东往西,双峰和娄星区为第一区,涟源为第二区,冷水江与新化为第三区。该地区方言与现代普通话差距较大,难以与之外的新湘语、官话或其他方言沟通。娄底方言对女性的称谓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生动活泼。不久前,“土著民”公众号就“娄底方言中对女性的称谓”发起调查,从中可见一斑。

总体说来,娄底方言对女性的称谓,可分为群体称谓、个体称谓或相互称谓。群体称谓,比如老姥()子,指代所有老年女性;堂客们、女人家,指所有已婚女性;妹唧()、妹头细唧,指女孩。个体称谓,如:姆妈、娘佬子,指母亲;家娘,指丈夫的母亲;后来娘,指继母;嫚嫚,指父亲的妹妹;大娘,指母亲的姐姐;老姥()、堂客,指妻子;满满,指丈夫的妹妹(而满叔则指丈夫的弟弟);姨妹子,指妻子的妹妹,等等。相互称谓,比如叔伯姆,是兄弟妻子之间的称谓;姊妹,是姐妹之间的互称。

报纸截图

这些女性称谓,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来源也多样。

比如上文提到的“老姆”,实则为“老姥”,是古汉语词的遗存。“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晋书·王羲之传》),“老姥”,即老年妇女。

娄底方言中有不少地方称母亲为“姆妈”、“嗯妈”,其来自于婴儿发出的第一声“妈妈”的呼唤。所以虽然是双音节词,但实则更像是模拟一种声音,其首字只是一个鼻音前缀。这种构词方式,是最亲切、最原始、最具亲情味的。在双峰县青树坪方言中,还有直接把母亲唤作“咿呀”的,直接反映了母亲是孩子“咿呀学语”的第一导师。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娄底人已经很少用这些称呼了。

娄底方言中对人物称谓的来源,更多的是在名词后加上后缀,组合成一大批富有特色且有规律可循的方言词汇。

加后缀“唧”,在女性称呼中极为多见。如上文提到过的“妹唧”,又如“毛毛唧”,指婴儿。再如对近亲的称呼:“太唧”,指曾祖母;“媠唧”,指父亲的姐姐;“姨唧”,指母亲的妹妹;“婶唧”,指叔叔的妻子;“伯唧”,指伯父的妻子,等等。在双峰县的青树坪、三塘铺、甘棠一带,对伯父的妻子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称呼,“娘唧”。此外,后缀如加的是个“粒”字,则多有可爱之意,如“妹粒”、“妹粒牯”(均指小妹子) 


土著民发起的“娄底方言中女性的称谓”调查结果局部图

附:记者编后手记

曾有人说,能够将越来越雷同的城市区分开来的,要么就是城市上空飘荡的食物香气,要么就是回响在耳边的各式方言。

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方言的价值一度被大众忽视。但现在,情况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不久前,湖南著名主持人汪涵自掏465万元,发起湖南方言调查“響應”计划,引起文化界关注。而从官方到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方言的重要性,走入到保护方言、传承方言的队伍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主办的“国际母语日”活动正在中国各地开花,各省市电视台举办的“方言听写大赛”、“方言歌曲创作大赛”妙趣横生,而在网络和各大社交平台上,也涌动着一波波“玩转”方言的热潮,一篇篇“某某地区方言六级考试”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一段段网友自发用方言配音的“汤姆猫”视频在网络上被疯转……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维系地方文化的纽带。它不仅为老一辈所津津乐道,也逐渐在年轻群体中复苏。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在面对现实的巨大挑战和城市的陌生感时,一句乡音,往往能够带给他们满满的稳定感与踏实感——普通话支撑着我们走四方,但回过头来,乡音无改,才是承载乡愁的良药。 

采写: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凌晴

感谢今日女报/凤网邓魏 陈泱

了解详细情况,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公告】

土著民粉丝微信系列群火爆组建中。如果您想加入微信群,请回复“加群”,扫描弹出的小蜜蜂二维码,加好友后,小蜜蜂将会拉您进对应的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