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揽胜】利物浦:从海上商城到欧洲文化之都
文图丨鞠德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沿着英格兰西北部默西河顺流而下,在入海口处,一座美丽的城市沿着默西河东岸徐徐展开,这就是利物浦了。利物浦市人口约为52万,是默西塞德郡的首府,也是英格兰西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提起利物浦,很多人会想到英超老牌强队利物浦足球队,它也是举世闻名的披头士乐队的故乡。在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利物浦从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的欧洲文化之都,城市发展几经兴衰,成为见证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窗口。
从1207年利物浦开始正式建立以来,在近5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利物浦一直发展缓慢。从18世纪开始,得益于大西洋贸易的发展,利物浦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其城市发展的第一个辉煌期。这个时期,利物浦港口的内陆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多条运河逐步开凿,港口设施不断完备,兴建了大量码头。国内腹地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给利物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依靠国际贸易的发展、良好的河运条件和具有优势的腹地经济,利物浦一跃而成为英国西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鼎盛期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码头进出英国,利物浦的人口继续快速增加,最终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上商城。
90年代中期以来,利物浦开始转变发展思路,逐步确立以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海事、建筑、音乐、艺术和体育等各类遗产的保护,在此基础上,策划各类文化活动,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经济复兴。
同时,利物浦从1999年开始做出一个重要举措——申请成为“欧洲文化之都”,期望以此推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现代都市,终于在2003年如愿以偿。2004年当年投资就增长了25%,就业机会新增1800多个,人均收入增加了10.9%,文化对城市经济的推动立竿见影。
其中,从上世纪末开始的码头区历史建筑保护和再生工作有力支持了欧洲文化之都的评选,也推动了利物浦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
2004年,利物浦城市包括河滨区在内的多个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称为“海上商城利物浦”。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利物浦海事商业城在城市建设、国际贸易、人口变化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将其誉为“英国最具影响力时期商埠的典范”。
图|Livepool Maritime Mercantile City
利物浦世界文化遗产区分为六个组成部分:码头顶区、阿尔伯特码头区、斯坦利码头区、城堡街历史商业区、威廉布朗街文化广场区、下杜克街商人区。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其一是以阿尔伯特港为代表的三个码头区,包括码头顶、阿尔伯特码头区、斯坦利码头区,一系列围绕着港口所兴起的建筑群是利物浦在大英帝国辉煌时代的剪影,见证了当时英国在大航海时代的重要地位。其二是市中心建筑群,包括城堡街历史商业区、威廉布朗街文化广场区、下杜克街商人区在内的三个区域位于城市腹地,大部分都兴建于18世纪晚期以后的英帝国鼎盛时期。利物浦市内共有超过2500座的登录建筑,其中27座为一级登录建筑,85座为二级登录建筑,数量仅次于伦敦,呈现出从16世纪的都铎风格到现当代风格的显著变化。
滨河码头区是利物浦城市最具特色的地带,在历史上,正是不断扩张的码头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繁荣。在近四十年的保护更新过程中,一些码头区逐步得到保护和开发利用,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阿尔伯特码头区、码头顶区以及正在实施的斯坦利码头烟草仓库区。
▲ 图2︱利物浦滨水码头区鸟瞰
图|timajo
▲ 图3︱阿尔伯特码头区
图|Atanas Paskalev
▲ 图4︱利物浦博物馆
坎宁码头西侧是近年来建设的曼岛综合体和利物浦博物馆,两组新建筑都试图通过平面布局、形体处理和低调的材料选择来处理新老建筑的对话和呼应。其中,曼岛综合体位于北侧,博物馆紧邻西侧默西河滨水。从平面上看,新建筑的平面关系呼应了内港岸线和船坞的角度,较好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对话关系。从空间形体上看,曼岛综合体通过建筑顶部斜面的形体和高度的精心处理,确保从阿尔伯特码头可以看到码头顶建筑群的建筑顶部,此外,综合体建筑之间形成的视廊空间又确保从阿尔伯特码头和保留船坞区可以很好的感知到乔治码头大楼,并加强了滨水几个区域之间场所感的连接。从材料上看,综合体建筑群采用深灰色的玻璃幕墙,整体低调沉稳,博物馆采用灰色石材,和北侧码头顶区的建筑群取得很好的呼应和平衡。
区域西侧临默西河是一处公共广场,其中有海上战争纪念碑、爱德华七世纪念碑、披头士雕像、轮渡码头等,广场中间有利兹-利物浦运河穿过。整个场地设计的很有特色,通过运河遗址的展示、历史人物雕像设置以及合理的空间分割、地形高差处理、材料选择等细节处理很好的将利物浦的历史文化要素和广场的公共空间功能结合在一起。
整个场地景观处理的很有特色。原有的运河在该区域给与了保留,结合两段没有盖板的区域进行了展示。结合运河水道,设计了供游客休憩的广场空间,广场设计中将场地高差由运河向两侧分为几个高差的处理,很好的解决了亲水的问题。不同的高差处理方式将场地分为尺度和形状不同的折线形台地空间,各个台地之间通过体现过去码头印记的石台加以区分,石台的造型比较简洁,高低错落,色彩和周边建筑材料近似,具有很强的整体感。所有的木制座椅均镶嵌在石台中,寒冷的季节也可以有较好的舒适性。
烟草仓库在1901年兴建时,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砌建筑,其中一栋最大的建筑为13层,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米。今天,保留下来的建筑还非常完好,规模宏大,建筑施工工艺精湛,结构坚固,体现了较高的技术水准,可以想象当年大英帝国的辉煌。
▲ 图6︱斯坦利码头区的建筑改造利用
烟草仓库有三栋较大的建筑,北侧的一栋已经改建成了一家名为泰坦尼克的酒店。酒店整体设计保留了工业时代的金属元素,建筑外立面完全保留当时红砖砌筑的整体风貌,建筑内部一层公共空间区域也保留了当时的结构形式,楼板保留了当时以铁柱支撑、柱间带有锻造拉杆和砖拱的倒Y形梁的结构,二层以上客房部分根据功能需要进行重新吊顶和空间分割,客房设计也结合了泰坦尼克的主题。建筑的地下空间完全保留了当时的结构和空间,改造作为酒店的游泳池。建筑临运河一侧拆除了原有的部分墙体,保留原有的柱子,底层部分架空形成沿着运河的外廊空间,这是酒店的户外咖啡座,粗犷坚固的铸铁多立克柱使得整个空间极具视觉冲击力,整个建筑斑驳的红砖墙、随处可见锈迹斑斑的铸铁构件提示着利物浦的辉煌历史和泰坦尼克的遥远记忆。
从城市角度看,利物浦一号是利物浦城市中心商业区更新的一个里程碑,它使这个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组织模式上,它由BDP公司全程参与,协调组织建筑师、发展商、地方政府,共同持续推进;在城市功能和空间组织上,它重新建立了老城和滨水区的关系,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商业办公等服务设施的设置,有效加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从开发模式上看,它摈弃了购物中心过去单调和封闭的设计套路,充分强调开放性,让新建筑与城市路网、肌理和尺度充分融合,为城市带来新形象,从一个破败、落后的地区,变成了由一系列商店、餐饮、咖啡厅、办公楼、住宅、酒店等组成的一连串令人炫目的公共广场和华美建筑,建立了城市中心商业更新的新模式;从场所营造方面看,该设计将场地天然高差、休闲设施、公园绿地等要素很好组织在一起,形成令人难忘的空间场所和独特的空间体验;从历史文化传承角度看,该项目通过历史街巷格局、历史印记提示等方式来凸显场地历史文化。不过,设计中由多栋建筑组成的圆弧形的肌理和老城历史中心的肌理还有些格格不入,不够协调。
现在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给咱们“人类居住”加星标就好啦
只需要5秒钟哟~
帮我点个在看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