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态优先!广西废弃矿区惊现最美梯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广西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持续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不断夯实“绿色家底”,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

采矿塌陷区和尾矿库变身足球小镇,废弃锰矿区变身经济效益良好的工业园,废弃矿区荒废地变成“颜值”与“价值”并存的美丽梯田……广西以多年努力交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完美答卷。

   废弃矿山的美丽蜕变   


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促进地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距离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约20公里的贺州足球小镇项目原来是一片采矿塌陷区和尾矿库,闲置了22年。为消除尾矿库安全隐患,修复废弃矿区生态环境,贺州市提出将尾矿库建成足球场的想法。2017年7月,为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足球小镇正式开工,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32亩。经过5年施工,项目一期已基本完成,建成了30多块11人制标准足球场和7人制足球场,先后承办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足球协会杯赛等活动。据介绍,后期还将配套建设运动康复疗养中心、温泉度假村、大型餐饮中心、大型恒温水上乐园等。足球小镇建设不占用耕地和林地,综合治理废弃尾矿库,有效利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广西平乐县有丰富的锰矿资源,储量位居广西第三位。1965年,平乐县政府组建平乐县锰矿开始进行原矿开采。经过近40年的大规模开采,二塘锰矿资源枯竭成为了废弃矿山。山体千疮百孔、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是平乐县内生态、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矿区之一。“当时整个矿区大大小小有17个尾矿库,大的尾矿库有几万立方米,深度达到30米,小的也有几百立方米,整个矿山都是坑坑洼洼的,存在潜在的次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及生活。”据平乐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矿山修复适宜性评价结果,平乐县明确了将修复的矿山用地用于建设平乐县二塘工业园区,在解决矿山生态修复问题的同时,有效解决当地工业用地不足的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破坏容易修复难。“在因开采形成的起伏不平的采空区,我们主要采取填挖土方、平整压实的工程措施,将废弃矿坑、废矿堆、荒坡等高挖低填,土地平整、碾压、夯实,使其达到工业园建设用地的要求;同时在坡顶及坡底修筑排水沟、截水沟,实现地表径流集中排放,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垮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在矿区周边的填土边坡及附近平缓地带实施植草绿化工程,达到护坡、保水固土及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目的。”经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如今已在原来的废弃矿区建成了1.618平方公里的二塘工业园区。目前已进驻企业159家,2021年实现工业产值64.69亿元,税收2.87亿元,解决全县近5000人的就业问题。“要将生态修复具体要求与本地自然资源本底进行紧密结合。”广西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郑杰忠曾在广西加快“十四五”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必须在进行全方位生态问题诊断的基础上,统筹谋划生态修复、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的关系,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摸清废弃矿山底数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不断加快工作部署。 2016年,财政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纳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并统筹开展。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作为其重要内容。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及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了推进和加快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要求。加快生态修复首先要摸清废弃矿山底数。广西废弃矿山现状较为复杂,点多面广、成因复杂、底数不清。2021年7月以来,广西部署开展全区废弃矿山摸底调查工作,目前已摸清自然资源部下发广西的25630个废弃矿山图斑的基本情况,涉及面积390平方公里,其中,历史遗留矿山(由政府承担生态修复责任的废弃矿山)194平方公里(含未治理171平方公里、已治理23平方公里);有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由企业或个人履行生态修复责任的废弃矿山)70平方公里(含未治理66平方公里、已治理4平方公里)。自然资源部按照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率不低于70%、有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治理率不低于60%的要求,下达至广西“十四五”需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98平方公里的目标任务。广西自然资源厅经过多方测算,最终设定“十四五”期间全区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59平方公里的目标任务,比自然资源部下达的目标还多61平方公里,预计“十四五”末废弃矿山治理率将达到67%。2035年,全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率达到100%。任务迫在眉睫,行动必须迅捷。2022年,广西组织市县全面实施自然恢复历史遗留矿山认定、有责任主体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项重大专项行动,明确了自然恢复历史遗留矿山的认定条件、验收要求、管护措施、跟踪监测等工作程序,制定了有责任主体废弃矿山的工作要求、激励与惩戒措施等,阶段目标是完成约5900公顷(占“十四五”目标任务的37%)废弃矿山自然恢复认定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工程修复。除出台政策对市县在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工程项目进行规范外,还对自治区级历史遗留矿山重大工程、市县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予以自治区财政资金补助。组织南宁市、柳州市申报国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修复


生态修复相关制度和规范不够完善、所需资金量大,是历来的全国性工作难点。尽管国家层面出台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但因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存在资金投入高、回报不稳定、修复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少等风险,社会资本参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广西自然资源厅利用自治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市县规模化实施自治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针对第一批申报的9个自治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项目,2023年计划拨付1.43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共拨付4.5亿元。”广西自然资源厅财务与资金运用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临历史欠账较多,财政投入杯水车薪。资金投入不足,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广西自然资源厅就此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社会资本获益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明确对自治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予以财政资金支持。目前,全区已申报9个重大工程项目,吸引了一批有技术、有资金实力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高质量开展。”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主任叶宗达表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必须坚持统筹谋划、持续推进、久久为功、综合性治理。要坚持财力可能、技术可行、经济实用。”郑杰忠表示,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修复的同时,也要根据相关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盘活利用废弃自然资源,鼓励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引入绿色产业,通过盘活土地及废弃自然资源、授予特许经营权使用权等措施,引导生态修复与土地转型利用相结合,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现生态修复与自然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双赢。


相关阅读:

今昔对比,看废弃矿山如何重披绿装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刘晓慧 黄尚宁

编辑:陈楚静

投稿邮箱:gxgt2009@163.com  

联系电话:0771-5388307 538830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