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触」实验室:临海摸起来怎么样?|2019May Camper回顾2

五月amay 五月May
2024-09-07

视频|李谦仪

采编|金宇绮、闾梓含、王乾

图片|汪潇颖、李谦仪

编辑|五月文创

项目|2019May Camper



「触」,触觉,不似视觉震撼,不如听觉敏锐,是一个具体又抽象的词。若想达到通感的效果,常常要借助另一个彼此熟悉的物体,一点即透。


你习惯如何感受一座城?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或是用手触摸?


老城的事物有一种生命感,手掌作为最常用的「触」的体验者,是无可替代的角色。让每个人借由自己的手掌,说出他们对于城市的理解,看上去有着无法料及的惊喜感。深入之后,才发现每种触感都带着清晰可循的个人生活经验。「触」成为了一种链接,由外界的手掌直抵内心,无一不由被「触动」。


人群聚居,久之成城。正因如此,形形色色的人,碰撞产生的万千种触感,成为隐形的脚手架,在城市的底色之上搭建各自不同的故事单篇。


若留心观察,手掌上的印记会告诉你一切。




|横版阅读|

旋转后请上下滑动手掌图🖐️

可见更多



|翻转回见竖屏|




|2019 May Camper 项目二 |



+

「触」实验室


空气、水、城砖也许是大多数人共同的临海触觉印象。但每个人又有属于自己的城市触感,就像剪纸老师的羊绒棉;小哥哥的香草冰激凌;装修叔叔的乳胶漆···都带着情绪、带着经历。


他们的一个故事、一段人生被藏进信封,放上展板,信封封面是他们的双手,被毫无接触的人亲手打开,触及信封里的快乐,无奈,痛苦,希望,这都是临海人的生活百态,平凡真实却触及人心。

+

「触」实验室




分享现场|




「雨女无瓜组」

👇





滑动可见更多

👇

Q&A

雨女无瓜组  ✖️「触」实验室



  • 对于【触】这个主题,大家一开始拿到选题的时候,每个人是怎么思考的


W:刚开始拿到触这个主题的时候,我想的比较简单,触就是拿手去碰的感觉。所以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去搜集能代表临海的一些触觉的实体,比如城砖的硬,麻糍年糕的软,甚至临海空气的温度湿度都可以把触体现出来。这些更多的是停留在“触摸”这一层面。后来我觉得应该更深此次的去找寻一些“触动”“触及”内心深处的一些临海人物、临海故事。


Wxy:什么样的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最直接通过“触”实现的——盲人群体。盲文——手的触碰、盲道——脚的触碰。通过这一群体感觉知觉触碰由浅入深引伸至心灵的触碰,呼吁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J:刚开始只是局限在有形的事物,想通过小城里不同石头的物理状态来发掘小城的故事。(比如长城的石头坚硬且富有纹理 灵江的石头长年被流水冲击光滑无比)


🚩最终定稿:有形  无形 

世间万物无形多于有形,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有形的触碰到无形的触动,从小城居民的双手到他或她的故事,是本次故事最终的创意idea.



  • 怎么从【触】这个主题确定到【手掌】上来的,中间你们有过其他哪些设想和思考


Wxy:从盲人角度出发后,我们进行了实地采访,有幸访问到西门糖店的盲人爷爷,并在过程中偶遇一个善良的小朋友牵着邻居盲人爷爷回家。但是经过实际了解后,现实中弱势群体基本上不出门,生活范围局限于自己的家。这使得用盲人角度认识临海的构想无法切合实际。也曾一度局限于盲人视角,提出过“盲人导游”的想法,设想过带上眼罩,只用触觉去感知临海的紫阳街一日游。但是这样的方式有些许单薄,没有更深入的东西。


“触”不仅仅是物理的触碰,更是心灵的触动。我想起小时候爬山爸爸带着粗糙感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想起朋友在伤心难过时默默地牵住我的手带来的温暖;人的一生中,双手将会触碰许许多多的物体,岁月在手中留下一道道印记会告诉我们曾经经历过什么。由此确定手掌的主题。


Lzh:在和团队的讨论期间,我有想过我们可以做一个关于"触"实物的成品,会使我们的成果更具说服力。比如做一本"触感书"或是九宫格的kt版,将临海极具代表性的"触"收集成小样粘贴在上面;或是做几个密封的纸盒在成果汇报时邀请其他成员伸进去触摸,并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增加趣味性互动性。


在组员们脑洞同时也给了我新想法,是不是可以尝试着来一次"蒙眼游览临海的新体验"。邀请几位临海市民同我们一块蒙上眼睛,仅靠触摸去感受临海。当视线被遮住时,触觉就会异常灵敏,相信参与会有很多别样的感受体会。



  • 你们如何去思考【手掌】与【触】的关系


L:虽说全身的皮肤都可感受这个世界,但是人类对于触觉主要还是来源于手部,于是一开始我们就把目标对准手部。而我们的生活,也都是靠双手来辛劳付出得到的,于是将手与工作生活联系到一起。而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因环境不同,导致了手掌会有细微的差别。所以我们希望从具有代表性的一批临海市民的手掌出发,手写我心,引导大家去了解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生活磨练出这样的掌心,又创造了当下怎样的生活。也希望这些故事,可以“触”动听众的心。所以“触”从物理上和心理上两方面相辅相成。


Lzh:以上想法我们仅仅是基于“触感”上进行的发散思考,或许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往“触及”“触动”的角度去诠释这个"触"字。如果手是我们触碰外物最直接的器官,那我们可不可以去找寻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临海人的“手”去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去触动到大家?


手是人的第二张脸,脸可以用医术妆容表情造成假象,而手不会,手能真实的记录一个人的历史,不做删减不做变动。

临海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是无数双手一点一滴建设的,每一个小家的幸福也是用手创造的。一双手,一个故事。每一双手背后都有不一样的生活。


用“现实之手 触碰心灵”是我们这次任务的主题

🚩触摸——触及——触动



  • 在采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W:采访过程中,我们前期设定的问题太过复杂或是深奥,很多受访者根本答不上来。问题也太过刻意的想要和“触”发生关联,因此采访到的答案的故事就显得有些单薄,没有足够的内容支撑。另外,采访的时间太长,素材多而不精。两组分开行动所采访的问题不统一,有很大出入,导致后期整理遇到很多问题。


Wxy:结合项目的在地性,对于不同临海人,我们好奇对于他们而言临海的触觉是什么?然而许多人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在临海生活的大部分是年纪较大的老人,他们会告诉你这个城市的惬意、温和与热情,但难以用一种物品去描述。此外,由于是问答的形式时间较短,被采访者很难投入情感去切实讲述自己的故事,得到的材料比较片面。



  • 如果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你们会对这个选题做怎么样的补充?


L:视频:可加上每个被采访者单独的精华视频;增加主视频长度,加上更多被采访者“金句”。


Wxy:视觉呈现的部分——照片、海报的细节,以及选取的代表临海触觉的物品与人物的匹配,减少人物的数量,拓展人物的深度,选取更具有代表性的,避免过呈现形式过于冗长枯燥,并且后期的实物成果可以用更好地形式比如手册等去展示。






 什么是「May Camper」


May Camper 是由五月发起的「城市暑期实践计划」,分享在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致力于链接更多青年力量的城市青年文化探索项目。今年是第四期。


我们将和对小城充满好奇、热爱的年轻人们共创「打破固有印象」的城市探索,寻找这座城市让人心动的理由,让年轻人真正地主动认识和玩转临海。


希望以互动探索的形式,围绕年轻人的探索与成长、兴趣与创造、城市创意为议题,通过一起发现、探索、分享城市里那些有故事的、不为人知的生活方式,汇集成一份有趣的青年文化手册,让年轻人们在临海找到自己的乐趣。




/「May Camper」往期实践探索活动/


(点击文字跳转)


变焦:看不见的城市

在临海nēi一天

如果我看不见 我在临海还能听见什么

如何在老城区不超200元买到3套复古穿搭

你试过从狗狗的高度看临海吗?

年轻人要不要说临海话,为此他们引发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大辩论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五月Ma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