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加班甚至排便也会猝死?这一切其实与“猝死基因”有关!
阅读本文大约需要 8分钟!
导读
1、青壮年猝死案例回顾
2、猝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3、造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4、基因检测是最有效的手段,预防悲剧发生
2017年1月9日,赣州会昌县政府网站发布通报称,当日上午10时左右,会昌实验学校初二(2)班学生文某某(男,14岁)课间跑操时突然晕倒,现场校医及相关人员及时抢救并立即送人民医院,10点30分,医生宣布该学生抢救无效死亡,初步诊断为猝死。
2017年1月9日凌晨1点半左右,常州市钟楼区一家网吧内,一中年男子连续上网18个小时后猝死。民警调取网吧视频资料发现,男子在1月8日早上7点半左右就来网吧上网了,中午时分,男子出去吃了顿饭,晚上叫了外卖,其间一直无异常。直到1月9日零点左右,男子突然头部向后靠在座椅背上,直到9日凌晨1点多网吧工作人员巡查时喊他没反应,才发现出了事。
30岁男子张明(化名)带着父母、妻儿从苏州自驾1400公里回湖南邵阳老家过年,2月1日驾车返程,2月2日晚6点顺利抵达。2月3日凌晨3点,老婆发现他打呼的声音不对劲,不一会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家人立刻打120急救。凌晨4点20分抢救医生无奈宣布抢救无效死亡。经询问家属,张明平时身体一直很好,医生推断其死因为“猝死”……
这时不时就发生的猝死,如同幽灵般神出鬼没夺走年轻的生命,简直防不胜防!也有的人却不以为然,这些都是极小概率事件,别人跟他一样咋都没事儿呢,只怪他命不好,咱们年轻人没必要太在意。命不好?!不在意?!作为21世纪掌握科学知识的有为青年,今天我们就来带你一探究竟!
猝死到底多不多?
我国最新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猝死总人数约54.4 万/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1]。猝死人群呈年轻化趋势。
大约每分钟就有1个人发生猝死。
这一数字相当于每年肺癌与胃癌死亡人数的总和,是每年车祸死亡人数的9倍![2]
可见,猝死是十分普遍的突发事件, 而我国更是心源性猝死的第一大国。
猝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通过大量媒体报道,我们已经知道有许多高危诱发因素可导致猝死,如:疲劳、熬夜加班、暴饮暴食、久坐久站、无节制抽烟喝酒、压力过大、情绪激动、心情抑郁等,甚至用力排便也光荣上榜。
猝死绝大多数为心源性猝死,在急性症状出现1小时内,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因心脏原因而自然死亡。发病隐匿突然,进展迅速,难以预测。具体来说:
发病后即刻死亡者,几乎100% 是心血管病;
发病后一小时内死亡者,80%〜90% 是心血管病。
也就是说,患者其实原本就携带某种隐匿的心血管类疾病,属于猝死的高危人群,但没有任何预防意识和措施。在饮酒、疲劳等各种诱因的刺激下,导致了疾病突然发作,死亡。
造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一篇发表在Circulation的研究指出了青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5],其中肥厚性心肌病占36%位列榜首。
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率是1:500,在我国有100-200万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更重要的是50-70%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表现为家族性发病。
心律失常致右室心肌病也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60%是由基因突变引起。
离子通道病,最常见的是长QT综合征,大部分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我国约有52万患者。
这些疾病的诊断主要靠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极易误诊和漏诊,但有个特点,大部分都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在不同年龄段,心源性猝死的原因组成不同,但无论哪个年龄段,基因在猝死人群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因检测是最有效的手段,预防悲剧发生
作为机体病变的源头,基因改变先于一切。尤其年轻患者往往首发症状即为猝死,很难被挽救,只有基因检测才能未雨绸缪。作为机体病变的源头,基因改变先于一切。尤其年轻患者往往首发症状即为猝死,很难被挽救,只有基因检测才能未雨绸缪。不同种族基因型不同,相同的基因突变,也会有不同的临床表型。所以仅做基因测序无法明确诊断。基因测序必须与生物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MRI等各项检查结果,才能明确诊断。相同的基因突变,会有不同的临床表型。所以光做基因测序无法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基因测序与生物信息、数据库比对,以及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MRI等各项检查结果,才能明确诊断,判断致病基因。
基因检测的意义:
1.早期发现: 作为机体病变的源头,基因改变最早发生,在发生症状之前就可以诊断。
2.准确区分: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可能相同或相似,传统检查难以区分。基因检测从分子层面精准分型、鉴别诊断,有助于指导用药和判断预后。
3.正确干预: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可以大幅降低猝死几率。
4.避免遗传:通过基因检测,明确家系中所有的致病基因位点,可以通过试管婴儿等手段,在体外进行受精卵遗传性致病基因阻断,彻底杜绝后代遗传同样疾病。目前该技术已经在临床实现,国内已开展的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
例如:
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应该进行心源性猝死基因筛查?
1.既往有肥厚性或扩张性心肌病家族史者;
2.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及猝死家族史者;
3.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者,如室性心动过速等;
4.曾经有不明原因心悸和晕厥等症状;
5.经常进行马拉松运动者;
6.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者;
符合上述一个条件,并伴有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史者;或有电解质代谢紊乱病史者,尤其是低血钾,强烈建议进行筛查。
每个人的致病原因不尽相同,预防及治疗措施因人而异。因此,准确地筛查辨别出猝死高危人群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患者针对不适症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早期、积极地筛查和治疗,让医生给予专业的医学建议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避免猝死事件的发生。
目前在基因检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已建立包含两万人的“单基因心血管病基因库”、中国人群最大的“心源性猝死”基因数据库,研发了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5维风险预测模型,提示患者在多大年龄,可能发生梗阻、猝死、心衰、心房扩大、房颤,从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以预防。
特别提醒:如您有问题需要咨询,可以在文末或公众号留言,我们会有专业人士为您解答~
参考文献:
Wei Hua, et al.JACC.2009; 54(12):1110-1118.
Zipes DP, et al. Circulation. 1998; 98(21):2334-2351.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卫生部《2012年卫生部统计年鉴》.
Maron BJ, et al. Circulation. 2007,27;115(12):1643-455.
常笑健康
快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