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神内这些年 | 停不下来的舞蹈
2018年7月20日,84岁的顾老发生了高血压的并发症——脑出血。顾老的症状与一般伴随着语言障碍、肌力下降、意识障碍或面瘫的脑出血不同,他得了特殊的——偏侧舞蹈症。
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顾老的偏侧舞蹈症,表现为右侧上下肢不受控制,不断无规律舞动,这种“舞动”在情绪激动的时候症状加重,睡觉的时候症状消失。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手脚经常被床栏杆磕碰产生擦伤和青紫,使得顾老极其痛苦。
偏侧舞蹈症到底是什么?
偏侧舞蹈症是局限在一侧上、下肢的不自主舞蹈样运动,可发生在糖尿病、风湿热、脑中风等病例中。脑中风导致的偏侧舞蹈症,多是由于病灶累及大脑脚(黑质)、丘脑、纹状体(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等区域,发生了椎体外系的症状。
1
TIPS: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
偏侧舞蹈症是如何发生的?
脑血管病发生舞蹈症的机制与纹状体及其通路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占优势有关,在正常情况下,抑制神经元的γ-氨基丁酸与多巴胺神经元处于平衡状态。
当纹状体黑质神经细胞受到创伤后,使得γ-氨基丁酸减少,而接受多巴胺神经元较多的尾状核、壳核、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脱抑制而过度活跃,造成运动增多——从而发生舞蹈症。
大脑脚黑质区、丘脑区脑出血
那么如何治疗偏侧舞蹈症呢?
面对急切想要摆脱疾病痛苦的顾老,我给出如下四点建议:
1、要安全的度过脑出血的急性期,待颅内血块逐渐吸收,偏侧舞蹈的症状也会缓慢的消失。
2、在脑出血急性期内,要花时间逐渐寻找合适而且可以控制抖动症状的药物。
3、保护肢体免受外伤。
4、严格控制血压。
针对顾老这种卒中后并发偏侧舞蹈症的发生机制,我给出两种药物进行治疗:
① 氟哌丁醇为丁酰苯类药物,阻断锥体外系多巴胺的作用较强,可以用来治疗脑中风而引发的偏侧舞蹈症。
② 氯硝西泮是苯二氮卓类抗惊厥药物,可以抑制中枢系统苯二氮卓受体,加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结合,使得神经元兴奋性降低,所以它也能应对中风后舞蹈症。
我们反复根据症状调整药量后,顾老的偏侧舞蹈样抖动的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我们利用手套及制动装置束缚顾老抖动的肢体,防止他意外受伤。最后保持血压控制及日常护理,顾老最终平安度过了脑出血的急性期。
顾老只是数以万计的老年脑血管疾病病患中的一例。目前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因素,康复医院中有许多中风后卧床不起的老人。据资料显示,64%的中风病例发生在55~75岁年龄段,而且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55岁以上人群是脑血管疾病重点预防对象,而40岁以上就应该有预防意识,目前的防范措施包括基础预防和重点预防。
01
基础预防
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久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
积极治疗和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和肥胖等。
02
重点预防
重点预防是在基础预防的基础上,通过医学的检测手段,从易患人群中筛选出高危个体进行重点干预。
检查脑血管功能,应用彩超、MRA、CTA等方法评定血管功能,评估发病风险。
要按时复查脑血管功能。
合理进行药物预防:当脑血管功能受到损害时,应该应用相关药物进行干预。
中风患者在积极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要预防中风的复发。
写在最后
顾老的案例提示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必须要重视的隐患。对于我们广大的中老年人群来说,想要拥有一个健康、幸福、安定的晚年,和我们对于自己身体时刻的关注重视分不开。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及时筛查,积极治疗,祝大家都拥有健康的脑血管!
武玉军 主治医师
解放军第905医院 神经内科
章悦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简介:章悦,男,1981.07出生,1999年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七年制,2006年神经病学专业硕士毕业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11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14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毕业。
专业方向:癫痫,神经遗传病及神经内科各类疑难杂症。目前为华山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
▼推荐阅读▼
我在神内这些年 | 颈内动脉被堵“一线天”——艺术家也需要手术
我在神内这些年 | 失去了表情、动作,无休止的震颤!帕金森老人需要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