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肝脏“保护神” ,让慢性乙肝和肝癌走开!

蒋卫民 华山医院 常笑健康 2023-03-08



▼本文作者▼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持续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很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2.4亿人感染有乙型肝炎病毒,每年大约有超过100万人面临着发展到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的风险。

而目前有证据显示,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可能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进程,从而影响到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疾病与肠道微生态

目前,大量的研究证明了肠道微生态在人体的某些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超重、肥胖、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肠病等,均与肠道菌群的紊乱有关。


在不同人群的研究中也证实肠道微生态并不仅仅作用于肠道,也可通过各种代谢通路与肝脏相互调节。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环境的改变将导致肠道菌群发生异常,尤其是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致病菌或者条件致病菌增多,从而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危害人体的健康。


因此,人体内肠道菌群的平衡非常重要,如果人体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诱发多种疾病。


乙型肝炎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肠道中的代谢产物以及肠道微生物产物通过肠系膜上下静脉流经门静脉汇集到肝脏,由肝脏进行必要的代谢处理、免疫和排毒后进入体循环中。肠道菌群不仅参与了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参与局部的免疫形成,成为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屏障,可阻止大部分肠道内的微生物易位(肠道细菌及其各种代谢产物等离开原有生活环境移位进入肠道以外的器官),尽量避免肠源性有害产物进入肝脏,以减少肝脏的免疫损伤。


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系列活动所导致的门静脉高压、肝功能的损伤导致胆汁分泌异常、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等破坏了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得慢性肝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


通过对比乙型肝炎病人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现,不仅肠道菌群出现了多样性的减少,肠道菌群中的占绝对优势的菌如罗氏菌属、双歧杆菌以及类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明显减少,而致病菌以及条件有害菌如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以及酵母菌等数量显著增加。


同时还有一些特定菌群的比例失调,如奇异菌、类杆菌、肠杆菌等有害菌群定植量增多。这些菌群失调造成了细菌毒力因子的增加,造成肝脏的炎症损伤加重,并且加重了肝脏疾病的病变程度,促进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方向发展,诱发或加重机体的内毒素血症、感染以及肝性脑病等症状。



事实上,慢性肝病与肠道菌群紊乱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肠道菌群紊乱可加重肝硬化的发生,而肝硬化患者通过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受损、宿主抵抗力降低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肠道肌肉及神经,导致肠蠕动减慢,小肠运动改变,肠道运输延迟使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并促使肠道通透性改变,生物防御屏障损伤,肠道细菌易位,从而加速肝脏疾病的进展。


综上所述,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而口服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可能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从而延缓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方向的转化,减轻机体的内毒素血症,减少感染以及肝性脑病等症状。但其规范、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尚需进一步完善,需要临床数据进一步支持。

 


作者介绍


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博士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导

华山北院感染科     执行主任


简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艾滋病学组成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艾滋病学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骨结核组成员;上海市艾滋病治疗专家组成员


擅  长:各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异常、各种发热性疾病、寄生虫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华山总院门诊时间:周一下午(肝病门诊)、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华山北院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上午


▼推荐阅读▼
种一口牙等于买一辆宝马?这年头,凭什么看牙这么贵? 2020-06-23
梅雨季除了防霉防潮,还需要预防这些疾病(大全) 2020-06-23
痒起来真要命!有关手足真菌这些一定要知道! 2020-06-2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