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年之计在于春,送你一份春季养生要领

李磊 常笑健康 2023-03-08
▼本文作者▼


春天是一个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的美好季节,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


《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和方法,春季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个春季养生的小常识,做好这几点,或能让身体更健康哦。



精神愉悦



促肝生发


春季应“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即在春季人们要适应春“生”的特点,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愉悦、舒畅的情绪,避免郁闷、恼怒等不良情志,学会给予,即使有人犯了错,也应避免大怒等不良情绪,以促进人们肝气的生发、调畅。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自然界一派生发之气,此时人们应多在户外活动,踏青赏景,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自然界生发之气协调一致。




晚睡早起



不可恋床


春季养生在睡眠上要保持“晚睡早起”的习惯。晚睡指晚上9点以后入睡。早起是指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起床,每天保证8~10小时的睡眠,养精蓄锐,有利于气机的生发,预防“春困”。


当然,晚睡不是越晚越好,最好在晚上11点前入睡,否则第二天容易双目赤红,容易肝火上升。



春捂防寒



预防疾病


春天“发陈”,万物生发,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亦迅速生长繁殖,容易出现传染性疾病。且初春气候多变,忽冷忽热,加之春季人的毛孔腠理初开,所以人体在春季尤其是初春易于感受外邪、引起疫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腮腺炎、猩红热、肺炎等病症。


春捂是防春寒的有效措施,尤其是清晨与夜晚,穿衣盖被应该偏多偏厚一些,重点是捂身体下部。保养阳气能增强抵抗力,避免寒邪入侵,有效防止多种传染性疾病。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更需防寒、保暖、壮阳气,以预防中风或心肌梗塞的发生。



省酸增甘



慎食发物


酸性食物入肝,甜性食物入脾。春季应该减酸增甘。多食酸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碍,影响消化吸收,应少食酸涩、减少脾胃功能的负担。


可选择葱、生姜、枣、花生、小麦粉、荞麦、玉米等辛甘的食物。阴虚内热之人,可选择鸭肉、海带、绿豆、甘蔗汁、荸荠、百合等,以消火。


春季“发陈”,万物复苏,一些宿疾旧病如高血压、哮喘、皮肤病及过敏性疾病等容易在此时复发。所以此类患者在春季应慎食发物。



一般认为,羊肉、公鸡、韭菜、香菜、茴香、大葱、生姜、白酒等味辛性热之物,以及鸡肉、蛋类、猪头肉、鱼、虾、蟹等对人体而言为异体蛋白的食物均属发物,均需谨慎食用。



适度运动



以防春困


春季,人们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处在阳气已经生发却还没有旺盛的时候,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


因此春季宜于运动,但应该是适度的运动。具体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一些节奏和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放风筝、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术。


作者介绍

李磊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肺病科 副主任中医师


简介: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科,王灿晖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工作继承人。现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长期从事呼吸内科工作。


擅长:肺癌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经气管镜诊治气道和胸部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的诊疗。




▼推荐阅读▼春暖花开,除了新冠病毒,这些春季高发病也要小心!春季胃肠总是不舒服,到底是什么在“作祟”?一言不合就“脸红”?春季过敏该怎么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