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代价防疫,看过这些后遗症你就明白了

编辑部 小吴 常笑健康 2023-03-08




张慧一个人在家里做饭,厨房里烧着菜,她去了房间,“可能是去看手机了,就把烧菜的事忘了”。过了一阵子,她发现有烟飘进了房间,跑进厨房一看,锅里的菜早烧糊了,近在咫尺,她都没有闻到糊味。从那以后,她做饭时都要定闹钟。

 

张慧是武汉市硚口区居民,2020年1月25日,她入院诊断为新冠肺炎。在康复过程中,她的嗅觉一直未恢复。





无独有偶,35岁的李亮在2020年1月初感染新冠肺炎后也失去了嗅觉和味觉。摆摊卖臭豆腐的他,闻不到浓烈臭味。吃饭时,食物也没了原来的味道,辣椒和糖没有区别,然后全部变成了一股青霉素的味道,喝水也是那种味道,空气里也是那种味道。



你以为后遗症只是嗅觉失灵就完了吗?


这只不过是新冠后遗症的冰山一角……

 

盘点:

新冠长期后遗症有哪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10月公布的临床病例定义,新冠后遗症通常发生在感染新冠发病后的3个月内,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来解释。

 

感染新冠痊愈后,究竟会产生哪些后遗症?以下我们盘点了感染新冠后可能会出现的新冠后遗症。

 

新冠后遗症之一:

嗅觉、味觉失灵

据报道,日本埼玉县医师会对42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后遗症所进行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后出现“嗅觉障碍”的比例为25.6%,在出现的后遗症中占比最多。感染1年后,仍有6.9%的人群被“嗅觉障碍”后遗症所困扰。 据4月11日发表在美国《JAMA 精神病学》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23名新冠死亡患者进行尸检分析后表示,嗅觉上皮细胞的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炎症,进而损害神经元,减少可用于向大脑发送气味信号的轴突数量,并导致嗅觉功能失调。 此外,研究还强调称,嗅觉功能障碍发生在感染过程的早期,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或体内病毒载量没有直接关系。而嗅觉功能失调一旦出现,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是永久性的。

新冠后遗症之二:

糖尿病

糖尿病可能是较难治疗的新冠后遗症之一,3月Lancet子刊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者通过分析超过18.1万名新冠患者的数据发现,新冠感染使这些患者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提升了将近40%,每100名新冠感染者中约有2人患上糖尿病。 此外,研究发现,随着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后期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存在梯度性的增加,即使是“轻度症状”感染者,糖尿病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当然,研究者也指出,新冠肺炎与糖尿病之间的机制尚未完全探明,并且可能存在个体间的差异。给我们的启示是,感染新冠病毒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如果患者伴有新冠病史,更应定期接受糖尿病筛查。

新冠后遗症之三:

大脑萎缩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会导致患者大脑体积出现萎缩,而萎缩的脑组织与认知功能、嗅觉功能等相关。 研究人员以785名参与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1人在两次脑扫描之间感染新冠病毒,通过对比785名参与者的大脑影像发现: 
  • 新冠感染者出现的大脑灰质减少和组织损伤程度,大于自然衰老状态下出现的情况;

  • 新冠感染者大脑的额外损失达0.7%,其中海马旁回、初级嗅觉皮层的损伤率达到1.3%-1.8%;

  • 与对照组相比,新冠感染者的整体脑容量减少了0.2%-2%。

 研究人员表示,新冠病毒对人体大脑相关功能的损害相当于使患者提前衰老了1至10岁。


新冠后遗症之四:

男性功能障碍

这可以说是新冠最为出名的后遗症了,即使只是轻症,新冠病毒依然可能导致急性睾丸损伤、慢性不对称睾丸萎缩。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一项研究显示,近5%的成年男性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了睾丸和阴茎体积减小的情况,还有15%的人反映经历了勃起功能丧失。 2021年,《世界男性健康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此解释称,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血管功能障碍或内皮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勃起功能障碍(ED)。内皮功能障碍表现为小血管内膜无法正常发挥所有功能,因此会阻碍组织供血。  不过,最近2月一项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这种并发症。

新冠后遗症之五:

心血管疾病

2月,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新冠感染后12个月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会增加20种心血管疾病的长期风险,即使是轻症感染者,其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包括脑血管疾病、心率失常、炎性心脏病、缺血性以及非缺血性心脏病、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具体来说,新冠感染者中风风险增加52%,心率失常风险增加69%,炎症性心脏病风险增加66%,心力衰竭风险增加72%。并且,新冠感染急性期病情越重,感染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越高。


新冠后遗症之六:

干眼症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系的研究团队发现,每五名新冠康复者就有一人出现至少一种与干眼症相关的症状,比如视力模糊、眼睛瘙痒、疼痛或烧灼感等。 此外,研究还发现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其出现干眼症的风险就越高。 据此,研究人员表示,对于任何新冠感染者,都应在出院后1-3月内考虑进行干眼症评估。 疫苗接种是目前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后的病毒载量,降低感染者发展成重症的几率,进而有效预防出现新冠后眼表症状和其他后遗症的情况。


新冠后遗症之七:

精神疾病

3月初,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就大幅增加了25%。 根据2020年发表在The Lancet上的报告,有18%的新冠患者在被确诊的3个月内出现了精神健康问题,例如抑郁、焦虑或痴呆症。与没有感染新冠的人相比,新冠感染者出现精神问题的风险增加了一倍,并且这些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虑、失眠、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


探究:

新冠长期后遗症是怎么产生的?



对于长期后遗症的产生原因,医学界有几种理论。

 

第一种理论是当我们身体被新冠病毒感染之后,身体会对它产生抗体,它可以攻击病毒,但在攻击病毒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自身免疫抗体,这些抗体会攻击身上的各个组织器官,有点像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这些自身免疫抗体攻击到脑部的一些神经或相关组织,就会造成脑损伤;攻击到其他组织器官,就可能出现长期疲劳、不舒服的症状。

 

第二种理论认为所谓的长期新冠症状,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作用,而不是新冠病毒感染所致,这一结论在民众和科学家之间引发巨大争论。

 

第三种理论认为部分新冠患者发生重症或死亡并不是直接由病毒本身导致的,而是源于病毒感染人体的某些细胞引发体内炎症反应。后遗症也很可能也是炎症的继发性后果,而不是病毒的直接作用。

 


那么,又有哪些因素比较容易让感染者产生长期后遗症呢? 目前研究指出有四个因素: 
  • 感染以后炎症越严重、病毒载量越高,越容易产生后遗症;

  • 感染以后患者身上产生了自身免疫抗体,发展成长期后遗症的机会就会大增。现实中,有部分人的体质天生就是比较容易产生自身免疫学抗体的。

  • EB病毒的再活化,EB病毒是一种常见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的一种,平常会被我们的免疫力压制住。但感染新冠之后,身体变得虚弱,就会造成身体原本潜伏的EB病毒再活化,就可能出现长期后遗症。

  • 如果患者本身就有一些慢性基础疾病,那发展成长期后遗症的几率也会上升。


进一步的研究也指出,如果感染者初期感染的IgM以及感染后期的IgG抗体低的话,往后发展成长期后遗症的机会也会上升,因为这两种抗体都是身体的保护性抗体。

 

预防:

如何减少长期后遗症的发生?



事实上,关于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可能带来的后遗症远远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种。

 

2021年8月,国际著名医学杂志The Lancet发布了一项关于国内新冠患者后遗症的研究,评估了2020年初曾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住院的1276名新冠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内的健康状况。

 

研究显示,这些患者在出院12个月后,有30%出现呼吸困难,26%出现抑郁、焦虑,还有患者出现肌无力、疲倦、睡眠困难、脱发、关节痛等后遗症。

 

现在很多人鼓吹“新冠肺炎是大号流感”的观点非常错误。新冠病毒对人体的伤害甚至可能大于我们目前已知的结果。

 

目前季节性流感病死率为0.01%~0.1%,基本传染数R0值为3左右(即1个感染者可传染3人);而截至4月10日,全球新冠病死率为1.24%,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R0值为8~12。

 

由此看出,新冠危害性远高于流感。而我国人口基数大,一旦防疫政策放开,很可能出现大规模感染,即使是很小的病死率,死亡总数也将是巨量级的,随之而来的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对我们的卫生系统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目前来说,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打了两剂疫苗的人,产生长期后遗症的风险下降了40%。三剂疫苗,并且是采取序列接种的话,保护性还会更强。

 

此外,要注意健康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尽量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在身体比较健康、免疫力比较完全的情况下,自然减少了病毒感染的风险,减少了慢性病的风险,也就减轻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患新冠后遗症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




往期推荐

85岁妈妈照顾65岁老年痴呆女儿,阿尔茨海默病为什么更青睐女性?

隔离封控来得猝不及防,有吃有喝才放心,这样“囤”才正确!

新冠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有什么不同?孰优孰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