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学科碰撞,青年学者齐议“公益慈善与治理转型” | 竹林论坛

敦和·竹林论坛 敦和基金会 2021-05-01

今天上午,在中国社会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闭幕式上,第四届敦和·竹林论坛暨中国社会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公益社会学分论坛被评为“优秀论坛”。该论坛以“公益慈善与治理转型”为主题,于10月25日在杭州举行。

本届竹林论坛由敦和基金会联合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中国慈善联合会共同举办,宁夏大学行政学与社会学系协办,汇聚60余位青年学者、业界专家和期刊编辑等嘉宾,从六大维度讨论和分析了我国公益慈善与治理转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01

为何要探讨“公益慈善与治理转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从根本上明确了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力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周晓虹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周晓虹表示,公益慈善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届论坛的主题契合时代需要和社会期待,希望能够通过本届论坛,汇聚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为“十四五”期间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提高服务。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宣朝庆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宣朝庆教授进一步说明,探讨公益慈善如何助力社会治理转型,关键要围绕公益组织、志愿服务、捐赠行为、社会公益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助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他认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要推进善道和善治,一方面要加强传统仁爱文化的研究,培养新时期的社会理性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公益社会学,以公益慈善彰显新时代爱的精神,让公益慈善精神服务社会。

中国慈善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佑平

中国慈善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佑平在致辞中强调了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价值,社会学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着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学学者发现并研究问题,公益慈善从业者参与解决问题,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付出智慧和爱心。

敦和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沈旭欣

敦和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沈旭欣认为,本届论坛是公益慈善与社会学融合、推动公益社会学的实践探索。希望通过搭建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知识生产平台,鼓励青年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开展深入的研究、探讨和交流,产出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为公益慈善参与社会治理这一重大时代命题提供理论贡献和实践建议。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健刚

论坛召集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健刚认为,公益慈善虽然是相对小众的研究领域,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公益慈善的研究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他希望能够形成学术共同体,洞察公益慈善之美,为公益慈善研究添砖加瓦,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02

跨学科专家学者交流研讨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关信平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关信平在主旨发言中,探讨了如何加强居民自治,理顺主体关系,推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在他看来,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参与社会治理。但目前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还存在一些实际的挑战,一是居民自治的能力不足,二是居委会的自主性不强,三是社区两委班子推动居民自治的动力和能力还有待提升。

浙江大学教授郁建兴

浙江大学教授郁建兴在闭幕主旨发言中,为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基层工作的重点是社会治理,在后疫情时代,建设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关键在于基层。

郁建兴建议,要提升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提升基层决策的科学性,提升基层治理的专业能力,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进行常态化治理与非常态化治理的转换,以及增加民众参与政府治理评价的比重。

中国社科院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陈涛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苗青

此外,中国社科院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陈涛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苗青也通过主旨发言分享自身的研究和思考。

当天的论坛,主办方设置了六场专题研讨,邀请了近30位青年学者结合相应专题及学术论文进行交流和讨论。



“公益组织与合作治理”专题

从纵向国家社会关系和横向社会组织合作两大维度进行探讨



“志愿服务与参与治理”专题

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进行研究,为了解行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捐赠行为与居民自治”专题

通过线上捐赠和线下捐赠,结合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展开讨论



“社区公益与基层治理”专题

结合中国国情,重点讨论了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中的慈善组织以及国家与社区的关系



“慈善文化与全球治理”专题

主要从内部的视角去挖掘慈善文化的根源,去发现慈善力量的源泉



“公益法律与慈善经济”专题

则在法学、管理学和行政学等多个学科的背景下讨论了慈善治理与社会企业等议题

本届论坛还设置了“优秀论文”评选的环节,由每个专题研讨的主持人和评论人从当组论文中评选出一篇优秀论文。最终,叶士华/孙涛、胡明、杨永娇、赖伟军、景燕春和尹晖七位学者的六篇论文获评本届竹林论坛的“优秀论文”奖


01

作者:

叶士华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孙   涛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论文:

《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社会组织自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组织资本视角》

02

作者:

胡  明  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 

论文:

《跨部门比较中的中国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以北京助老志愿组织为例》

03

作者:

杨永娇  重庆大学副教授

论文:

《中国个人捐赠行为的集体主义取向:基于CLDS的实证研究》


04

作者:

赖伟军  深圳大学助理教授

论文:

《社区自组织何以可能:历史经历、社区认同与居民自组织发育——以深圳蛇口社区基金会为例》


05

作者:

景燕春  宁夏大学讲师

论文:

《“家国依附”之下的当代善堂——对旅港顺德绵远堂的人类学考察》


06

作者:

尹  晖  浙江大学博士生

论文:

《公益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研究——基于多案例的分析》                 




03

为青年慈善学者提供支持:展示平台、专家点评、资源链接

敦和·竹林论坛的核心定位是为青年学者搭建的一个思想碰撞、以文会友的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助力研究公益慈善的青年学者能够在这个平台展示研究成果,并与期刊、媒体、高校以及公益慈善组织等资源建立连接。

公益慈善事业覆盖范围广泛,公益慈善研究也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公共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

今年,参与论坛的青年学者的学科背景相较以往,更为丰富。除了社会学外,还有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等多个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参与。他们不仅有机会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收获期刊编辑、学者同行的点评、建议。

除此之外,本届论坛新增了期刊编辑和作者见面环节,并邀请了《社会学研究》《学术研究》《中国行政管理》《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等期刊编辑,围绕学术期刊的刊物定位、栏目划分、选题要求和写作技巧等与青年学者面对面交流,助力青年学者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本届论坛获评的优秀论文和高质量论文将推荐给学术期刊,同时主办方也将邀请参会学者加入竹林社群、公益社会学研究员社群,促进学者之间更广泛的交流与连接,推动跨学科青年学者学术共同体的建构。




【敦和·竹林论坛简介】

竹林论坛作为敦和·竹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7年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论坛旨在面向各学科背景青年学者,致力于搭建公益慈善领域的跨学科高端学术论坛,扩展公益慈善交叉领域研究和知识生产。去年,第三届竹林论坛首次融入中国社会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举办了第一届公益社会学分论坛,是将公益慈善与社会学融合的探索。该届论坛被中国社会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评为优秀论坛,带动了更多人关注公益慈善与社会学这一交叉学科下的研究,促成了公益社会学这个议题的显性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深化公益慈善研究与社会学研究。




点击了解更多:

倒计时3天,近50位学界同仁将在杭州共议“公益慈善与治理转型” | 第四届敦和·竹林论坛
诚邀学界同仁共议“公益慈善与治理转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注中国公益事业真问题 “敦和·竹林论坛”尝试公益社会学跨界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