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血战钢锯岭》平均7.8分《塔洛》8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五期

2016-12-15 Golden-deer 上海影评学会画外音
点击上方“上海影评学会画外音”关注我们

 本期为大家送上《血战钢锯岭》、《塔洛》的评分评论。

1

血战钢锯岭

评分

7.8

刘巽达:10分

《上海采风》杂志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评语:梅尔吉布森镜头下的“主旋律电影”非同凡响,看完之后简直燃爆!导演用一个取自于真实事件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大兵们称为“神经病”的信仰力量。就是这样一个“神经病”,信仰赋予他神圣的意志力,他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行,而这一切,居然不可思议地被接受!在集体意志非常强烈的情况下,一旦个人信仰被得到尊重,竟然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内核,使影片远超一般的战争片,显示出哲理的意蕴,值得致敬。

厉震林:9分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评语:这是一部杰出的影片,满满的正能量。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战争,触及人性学及其人类学的许多痛点。情节描述到极致,一环紧于一环,战争场面调度可圈可点。只是有时过于注重情节,内心有所忽视。这片值得中国电影人好好琢磨。

江铸久:9分

围棋职业九段,围棋教育家

评语:一部杰出的影片。从人性信仰的角度,触及人类的弱点痛点。情节紧凑,战争场面可圈可点。从最小的生活小道引伸出大道,这正是中国电影所缺失的。

杨晓林:9分

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

评语:作为一部“美式主旋律片”,作品令人信服的讲述了一位战场“基督”的心灵成长史,通过令人血脉喷张的残酷杀戮来反思战争。影片故事简单,但内涵深厚。叙事节奏紧凑,细节处理和场面把控都非常到位。

赵建中:7分

中国太平洋保险品牌建设部资深经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评语:这是一个已经被尘封了几十年的故事,却被梅尔·吉布森打造成杰出的战争巨制。不少论者认为这是一部主旋律影片。确实是。用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语词来表达,就是该片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

影片的思想意蕴是深刻的。对生命的敬畏、对信仰的坚持代表的是人类共有的价值观,然后才是与国家意识形态有关的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而两者相处和谐,都有充分的表达。作为一部优秀的战争片,该片着力反映的是战争对人的肉体与精神的毁灭,而不是早先战争片中表现的“战争美学”。比如说大炮轰鸣以后,战士们在嘹亮的冲锋号的鼓舞下,以优美的身姿跃出战壕,为了报仇雪恨奋勇杀敌。前苏联战争影片的后期已经开始表现战争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拯救大兵瑞恩》则展示了战争的残酷,该片则以博大的悲悯反映了众生平等。这无疑又是一种新的超越。

本片承载的主题是很沉重的,这有可能成为一部乏味的影片。但其实不然。从戴斯蒙德的连队攻击钢锯岭开始,电影对炮击阵地、散兵作战、两军冲锋、突袭堡垒、掩护撤退等战争场面都作出了细致呈现,再加上射击与爆炸声音震耳欲聋,犹如战争的真实记录。看惯了手撕鬼子的战争剧,再来看这部功夫地道的战争片,观众的视觉冲击与心理冲击可不是一点点。不仅如此,该片整个故事的讲述也井井有条、编织细密。比如说对戴斯蒙德性格与信仰成因的交代,完全当得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分析。戴斯蒙德与护士小姐的恋情也是刻画细腻、清新扑鼻、真挚动人。

独孤岛主:7分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

评语:宗教外壳的美式主旋律,讲的是战争与信仰的互为荒诞。

程亮:7分

上影集团导演

评语:盗用一句罗曼罗兰的话大概可以描述梅尔吉布森心中所想—“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世界的真相后却依然爱它。”

龚金平:7分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

评语:《血战钢锯岭》类似于中国的“主旋律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战士,如何在战场上战胜恐惧和死亡,战胜人类体力和意志所能承受的极限,从而谱写辉煌业绩,赢得战友尊重和后人景仰。这类故事的重心在于人物感人至深的行动过程,包括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犹豫、怯懦、恐惧,并终于完成锤炼和成长的精神历程。在此之前,创作者还有义务让观众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成长背景、内心状态、人生追求等信息,进而让观众能够理解并尊重人物的信仰,以及人物在信仰激励下的行动。 以此作为参照的话,《血战钢锯岭》其实并不算出色。虽然影片用非常有质感的战争场面刺激了观众的视听神经,让观众恍然置身于二战的血腥惨烈氛围之中,但是,影片对于多斯信仰的来历、发展却铺垫得不够,对于多斯在战场上的壮举也只有外在的动作呈现,却没有内心的刻画,这使人物略显空洞。从节奏来看,影片有头重脚轻之嫌,前半部分拖沓而乏味,新兵训练也抄袭了《全金属外壳》中的许多桥段。而且,新兵营里介绍了多斯的众多战友,但观众基本上记不住,这导致到了战场之后观众找不到情感的呼应点。此外,还有多斯哥哥的出场,多斯与妻子的恋情,多斯父亲的塑造等,都有潦草之感。简单来说,影片并没有真正用心去完成“造神”的过程,却花大力气让观众看“神”的壮举,这是对人物的不尊重,也是对观众的不尊重。若不是影片后半段用战争场面撑起了观赏重心,同时也凸显了多斯的伟大,影片恐怕连及格线都难以达到。

周洛华:5分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评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二战结束70年来,所有二战题材的电影反映的都是当前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血战钢锯岭》看似试图用血腥战争场面表现温柔人性的刚强,其实是一部当代美国政治生活中有关少数族裔和宗教人士权利问题的政治正确的电影。

2

塔洛

评分

8.0

吕晓明:9分

原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

评语:这是今年公映片中最打动我的电影,藏地元素成为背景,人被推到了前台,汉族导演对藏民的想像被万马才旦不经意地化解,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看似极简却又无限丰富的世界。从塔洛诵经似地背诵《为人民服务》开始,一个为证实自己身份却最终丢失了自己的故事让人朦胧却又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普世性的领悟,与这种领悟相比,现代文明同传统文化的碰撞只是表像。《塔洛》的影调、构图单纯而精美,画面日常化却富于隐喻,表演含蓄朴素又不乏内心的坦露,达到艺术上的统一和完整。

程波:9分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

评语:《塔洛》的核心冲突是具有强烈戏剧性的,但表现的方式却非常沉着内敛。这种类似的反差在《塔洛》的多个层面存在:放牧的草原和市井的城镇,自在却又孤独的牧羊人和陷入爱情最终迷失的牧羊人,小辫子和光头,好人和坏人,真实和镜像,乃至黑白影像。这使得《塔洛》在核心冲突上张力更大、更不那么“日常”和“藏族”。在人物更加靠近观众、情节更具可读性的同时,叙事和影像表达方法上却更为个人化和风格化,在我看来,这样的表达不仅是有效的,也是艺术的。万玛才旦说“塔洛是我们每一个人”,但讲述这个故事的却是贾樟柯说的幸好中国当代电影还有的万玛才旦。

独孤岛主:6分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

评语:最终还是回到了新旧文化的对峙老路,只不过对象换成了藏族生活。

往期阅读: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7.6分

《我不是潘金莲》7.9分

《神奇动物在哪里》6.1分

--end--



关注我们

留下你的意见

有机会获得

内部资料电影观摩券

及本会专家国家一级编剧

何晴老师(电视剧《小别离》编剧)

亲笔签名的《何晴影视剧作选》

微信号:shanghaidianying


投稿请发邮件至dyplxh@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