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75周年特别策划⑤他们永远活着 因为我们从未忘记……
他们永远活着 因为我们从未忘记……
红色的故事代代相传,英雄的赞歌久唱不衰。近日,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秋日的上午,阳光明媚,没有一丝风。青山埋忠骨,翠柏伴英魂,板张集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迎面可见的一座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在1948年那场解放凤台的激烈战役中,14位壮烈牺牲的烈士长眠在这里。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烈士陵园负责人李学成正在仔细擦拭着每一块烈士墓碑,“你看,这是营长李振海、连长王福成,这是指导员刘法家、班长刘会民,另外是十位无名烈士,我每天都会把纪念碑和墓碑全部擦一遍。”
李学成告诉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1948年10月,为了配合淮海战役,牵制沿淮一带国民党军队的北上增援,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六分区十一团、十二团在凤台县武装的配合下,向驻凤台县城的国民党军队发动了猛烈进攻。十一团从北门进攻后,顺利进城。十二团主攻西门,打得异常艰苦,二营营长李振海、四连连长王福成、指导员刘法家、班长刘会民等十几人靠着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精神坚持到底,不幸壮烈牺牲。1949年1月12日,全县解放。
在凤台县,只要提起李学成一家三代守墓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948年,李学成的父亲李文传只有16岁,小小年纪便亲身经历了惨痛的战争场景,并参与了这14位英雄的医疗抢救工作。英雄们相继牺牲,安息在这片土地上,让李文传心痛不已。组织上告诉他,现在无法为这些烈士寻找亲人,你就当他们的亲人,看护好这些英雄的忠魂烈骨,别让他们孤单。只因这一句承诺,李文传成为守墓人,一守就是55年,直到他的生命尽头。病重之时,李文传郑重地将守墓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李学成,拿过父亲的“接力棒”,李学成也在烈士墓守了40多个春秋冬夏。
如今,李学成的小儿子李杰也时常参与到陵园的管理工作中,成为年轻一辈的烈士墓守护者,李学成一家的事迹在当地被口口相传,也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他说:“我们会一直守下去,也会把烈士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除了每天擦拭墓碑,李学成会把陵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每个星期还会修剪园内所有植物,“这里常年松柏青翠,这是三金柏树,它很神奇,每年会变幻三个颜色,平时是嫩绿青翠,到秋末会变成金黄,冬天时则会变成火红色,就好像烈士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重要时间节点,都有大批市民来到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参观、瞻仰、悼念。“因为从没有人忘记过他们。”李学成表示,他每年都要接待3万余名参观者,不但有淮南市内的群众,还有合肥、阜阳等地群众前来参观,他都会为他们进行讲解。“今年夏天,还有一名来自山东的大学生专程赶到这里,向我仔细地了解了烈士们的事迹,还拍了很多视频素材,他说要剪辑成一部红色短视频带回去给同学们看。”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当天,国网凤台县供电公司组织刚入职的年轻党员来到这里开展党建活动,面对国旗高唱国歌,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向革命烈士纪念碑三鞠躬,在纪念碑下重温入党誓词,激发了年轻党员的爱国爱党情怀。
随后,参加活动的人员来到板张集纪念馆进行参观,纪念馆分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大展厅,在解放战争展厅,年轻党员们认真听李学成介绍一场场腥风血雨的拼杀,了解一位位在凤台地区战斗过的同志。职工李芷娴表示,我们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把烈士精神弘扬好、传承好。方勋表示,我们一定会学习烈士们坚定的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工作,坚守岗位,发扬先烈们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革命先烈致敬。
七十六年,沧桑巨变,英雄烈士,浩气长存。一幕幕壮烈场景在脑海中浮现,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动容,想对着这些长眠的烈士们说一句:“山河无恙,烟火寻常,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望你们安息。”
策划 沈国冰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莉荣 廖凌云 采制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海涛 摄影
责编 童飞飞 汤 宁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