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我不是药神》到Sci-Hub,论文免费时代还能撑多久?

全祥明 小张聊科研 2021-02-21

转发请标明来源“小张聊科研:xzlky2015”


相信众多从事科研相关工作的读者们,对于Sci-Hub,必定不会陌生,说不定第一反应过后,还会来上一句“这是下文献的神器吖”。


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Sci-Hub不稳定的频率比以往的更加频繁了一些,网页时不时跳转不过来,或者直接挂挡的那种。因此,作为较深度的Sci-Hub用户的笔者便一去探究竟,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故有了这篇推送。


该推送主要是通过最近Sci-Hub发生的一些事件,跟各位分享下笔者所了解的Sci-Hub的创始人,结合其发展历程,探讨下其影响及未来的一些走向,最后给各位分享下除Sci-Hub外的文献下载工具,以备情况之需。


一、 最近频繁被禁的Sci-Hub


2018年11月25号,Sci-Hub某特号更新状态,称素有“战斗民族”之称的俄罗斯没能坚守住,宣布了对Sci-Hub域名的屏蔽决定。


这意味着Sci-Hub在俄罗斯是个非法的存在。

而在今年6月份公开表态支持Sci-Hub的瑞典高层的教育领导们,在11月与Elsevier出版社的法律诉讼中,终以Elsevier胜诉结束。因此,瑞典官方也不得不做了同样的决定:屏蔽Sci-Hub。



但出乎意料的是,瑞典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知情后,给Sci-Hub送了份大礼:屏蔽Elsevier官网


不得不说,作为吃瓜群众的笔者都觉得贴心。


但是,据笔者查阅的资料,目前在德国、瑞典、俄罗斯以及美国,sci-hub均被官方宣布屏蔽了,即sci-hub不能在以上国家里使用,且其服务器也得撤离到其他地区。


 

为此,Sci-Hub使用的不稳定,一方面与其各国官方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创始人表示,其服务器时不时受到一些恶意攻击,以及服务器的断电等因素,这也会造成不稳定。


那么,在这个Sci-Hub不稳定的问题大概知晓的情况下,不禁要问的是,是什么驱使Elsevier等出版商对Sci-Hub如此赶尽杀绝呢?


这个问题,笔者想从Sci-Hub的创建开始说起。


二、 Sci-Hub的创始人


Sci-Hub之前,想要获取文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给论文作者发Email,二是在一些论坛上向作发起全文请求(如Researchgate)三是向出版商购买


前两种无疑可行,但效率低,时间成本高,这是作为一线研究工作者难以承受的。而第三种则需要付费,且价格不菲,同样也是一般学者或者一些小公司难以承受的。


好比下面的一篇论文,则需要38美元280RMB(杂志HEPATOLOGY肝脏学),IF=14,JCR1区),那来个20篇,一部某果手机就这样送出去了。



鉴于此,哈萨克斯坦软件开发暨神经技术研究生——亚历珊卓·艾尔巴金(Alexandra Elbakyan,下文简称为“她”)在哈佛大学从事研究时,受自己所需要的数百篇论文需付费购买的代价而导致研究难以开展的困扰,就起了建立免费获取文献的Sci-Hub的念头并于2011年9月5日正式上线。


https://i.dailymail.co.uk/i/pix/2016/03/02/11/31C3A78000000578-0-image-a-2_1456919573989.jpg

且在2013年,Sci-Hub与俄罗斯的教育书籍和档案数据库——创世纪图书馆(Library Genesis,人称“全球最大盗版资料数据库”不谋而合,这也预告着Sci-Hub数据库得到进一步的补充,迎来用户增长的狂潮紧接着,Sci-Hub在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中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逐渐盛行。


(Sci-Hub用户分布,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605/03/200949gkiaa4o6ookvkabo.jpg


而关于Sci-Hub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世界各地学者向她提供的已购买的具有出版社获取权限的账号和LibGen图书馆的数据库支持,如用户在其网站输入DOI号,分为两种情况运行:

1. DOI号与在LibGen图书馆已存有的文档中相匹配,则可以直接从LibGen图书馆分发相应的文档给用户;

2. LibGen图书馆没有与之匹配,Sci-Hub则调用具备获取权限的账号到相应的杂志官网下载,在分发给用户的同时,在LibGen图书馆备份一份副本,用于下次其他用户之需。


 


就这样,她倡导的免费获取方式,收到了用户的暴增和世界各地学者的支持。2017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aniel Himmelstein研究了Sci-Hub,发现网站上的论文共有8160篇,包含了所有学术论文的69%,基本能满足大部分的论文需求,而剩下的31%是研究者不想获取的论文。


(覆盖的出版商,源自Himmelstein et al. eLife 2018;7:e32822. DOI: https://doi.org/10.7554/eLife.32822

转发请标明来源“小张聊科研:xzlky2015” 


也是为此,在科学界掀起这番浪潮的她,被Nature杂志列为2016年科学界十大重要人物之一,并给她起了个外号:论文海盗



且在2017年的采访视频中,她解释为什么助力开放获取科学知识,即使它意味着规避收费墙,是一项使个人和整个社会都受益的基本权利。这更是获得了网友“诺贝尔奖”级别的赞誉


 


然而,尽管她如此受世界各地学者的支持和爱戴,可毋庸置疑的是,她所创立的Sci-Hub依旧触犯了出版商的利益和已有法律,主要体现了2点:

一是改变了论文作者提交、出版社保留所有权、读者付费获取(论文作者也要)的模式,让出版社在论文所有权的地位受到挑战,且免费获取的方式让出版社的利益大损的同时,更是造成订阅客户的流失;

二是已有法律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及出版社的利益维护,决定了该模式的运行一路遇挫。


这也是出版社对Sci-Hub赶紧杀绝的原因,同时,也是让她成为几个国家地区的头号被追捕者的原因。

 SCI-HUB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药厂强烈要求警察查封印度廉价走私药,可断了药,那些付不起高昂药费的AML病人就得死!


三、 Sci-Hub的争议与坚持


幸运的是,面临众多的争议和法律制裁,她并没有就此屈服。这也是我们今天还得以享受在其带来的免费获取方式中的最重要的一环。


2015年,Elsevier出版社在侵犯版权和黑客的基础上提起了对的美国诉讼。紧接着,美国法官命令域名“Sci-Hub.org”必须关闭,且她需赔偿数百万美元。她支付不起,选择回故乡继续,且该网站很快以其他域名出现。

在这之后,大名鼎鼎的《Science》杂志更是用了2篇文章去表达对她和Sci-Hub的看法。


 Sci-Hub背后沮丧的科学学生》认为她属于典型的理想主义、勤奋、相对贫穷的科学研究生,对她去创建该网站的动机和技术基础持相对中立的态度;而《我对Sci-Hub的爱恨交织》则是强调了出版商的质量把控、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强大的运营成本,而她打破了原来的平衡,且对Sci-Hub是否真的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产生和传播提出了质疑。


紧接着,从2016年始,Sci-Hub相继在德国、瑞典、俄罗斯被屏蔽。


那么,随之而来的,她和Sci-Hub还能坚持多久?


 尚无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她还在努力地坚持着。


四、 Sci-Hub助力开放获取


诚然可见,她和Sci-Hub在付费获取的文献上给世界各地的学者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便利的免费获取的方式,那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变化呢?


2018年4月17日,荷兰大学协会(VSNU)代表该国14所学术机构,与出版商谈判已获得100%的开放获取协议,其中所有与荷兰相应作者的论文均可免费获得,主要出版社如Springer.Nature和Wiley。


  

2018年7月19日,德国和瑞典的大学联盟不惜失去访问Elsevier期刊的机会,去推动与出版商进行开放式订阅的谈话。

 


所以,这是受Sci-Hub和她的影响而开展的谈判吗?还是已有的出版社的与现实背道而驰的得不到众多研究学者支持的运营模式而导致的呢?


以上两者似乎都说的过去。


紧接着,20189月4日欧洲资助机构再次强调Open-Access计划。计划要求受资助学者在发布后立即免费阅读研究论文,且欧盟要求在2020年前免费提供所有科学文章


 

报道中,德国负责人拉尔夫·施默尔表示:“这将给出版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也会增加个体研究人员对生态系统变化的认识。”这一规定从这些机构获得资助的研究人员将不被允许在Nature,Science,Cell,The Lancet和其他期刊上发表文章除非期刊出版商改变他们的访问政策。


不禁要问,这项计划当中,Sci-Hub和她扮演了怎样的一个角色呢?


笔者也无从得知,但可以提供一个TheScientist的采访对话给读者们参考。

源自The Scientist《Open Access On the Rise: Study


五、 她会如愿以偿吗?


事实上,科学界内,很多人认为她和Sci-Hub在推进开放学术论文获取,且论文本身应免费阅读和再利用。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迈克尔·艾森说:“我要给她32个赞。有偿获取科学文献是极大的不公平,而她一下子就改变了这种不公。”。


可在欧美的已有法律上,毫无疑问,她建立的Sci-Hub有着大规模的被法律判为非法的侵权行为,以致她在法庭上屡战屡败;但在科学道义上,却合乎情理,得到众多研究者的支持。因此,这也给她带来了赞美批评诉讼以及一个接着一个的追捕令


可当简要回顾Sci-Hub的发展过程,众多研究学者的支持、教育科研机构与出版商的开放获取协议、欧盟的Open-Access计划等,似乎都在说着:她的初衷持续在前进着,且离实现不远了。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她建立的Sci-Hub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以往有偿获取科学知识的方式。


所以,她最终会如愿以偿吗?如美国Napster(共享音乐平台)那样。


不妨拭目以待。


六、 Sci-Hub外的文献下载工具总结


关于Sci-Hub外的文献下载工具,操作相对简单,这里就不展开详细阐述了。另外,对Chrome浏览器的插件安装不太熟悉的读者,可以参考笔者的上一篇教程《PubMed了解一下!》。


1. Library Genesis

图书馆Genesis 是一个包含200多万篇论文文章整篇期刊和非小说类书籍的数据库。链接:

http://gen.lib.rus.ec

http://libgen.pw

http://libgen.io

注意:核心数据还是来自Sci-Hub。


2. Open access button


 

其主要整合了,Unpaywall DataShareCOREOpenAIREDissem.inEurope PMCBASE数据库,网址为:https://openaccessbutton.org/


3. Unpaywall


 

Unpaywall http://unpaywall.org/是一个由Impactstory建立的网站,Impactstory是一家致力于使科学更加开放和在线可重复使用的非营利组织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阿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的资助。文章是从互联网上的所有开放存取存储库收集他们可以获得是作者或出版商免费提供的,因此Unpaywall完全合法。但目前还是没能满足大部分读者的文章需求。

注意:目前仅能用于Chrome或Firefox的插件使用


4. Kopernio

Kopernio是Chrome,Firefox和Opera的免费浏览器扩展程序,自动搜索您的图书馆期刊订阅,开放数据库,PubMed和Google学术搜索以查找全文PDF。


 

最新消息,Web of Science的新东家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已收购Kopernio,为全球研究人员提供合法便捷、一键获取期刊文献的途径。


转发请标明来源“小张聊科研:xzlky2015”


基金、课题设计、科研辅导群

备注:入群学习

从以下20个热点入手,每天给大家分享干货:

1

miRNA非经典机制

11

肠道菌群

2

lncRNA的10种机制

12

细胞自噬

3

circRNA

13

细胞焦亡、铁死亡

4

单细胞测序

14

间充质干细胞

5

转录因子

15

肿瘤干细胞

6

可变剪接

16

外泌体

7

SNP

17

氧化应激

8

泛素化修饰

18

调节性T细胞

9

组蛋白修饰

19

RNA甲基化修饰

10

蛋白激酶和磷酸酶

20

肿瘤微环境

而这些研究方向参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机制,可以归纳总结为一下几类研究:

①分子(DNA、RNA、蛋白质、小分子)的表观遗传修饰;

②分子拷贝数的表达变化差异;

③RNA分子的剪接加工、出核、细胞组织水平的时空变化研究;

④特殊的一群细胞类型研究、细胞通讯微环境研究;

⑤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新技术(CRIPSR)或者载体(膜结构、细胞等);

⑥关注细胞生理学现象:自噬、凋亡、线粒体失功等;


相关阅读: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小张聊科研”

关注后获取《科研修炼手册》1、2、3、4、5、6、7,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