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已经尘埃落定,各位准备高校博士入学统一考试的童鞋们应该已经正在好好准备了吧。作为一名医学博士,考研已经成为过去。每每谈及到升学、深造,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抉择,有好也有坏。医学科研博士的日常是怎样的?到底该不该读博士?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等等问题,我想也有很多即将入学的准博士们都很想了解。
问:最多的情况就是经常会被身边的弟弟妹妹或者朋友问道:读博士累吗?其实我想说,这取决于你在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学习环境里,也就是身处哪一个实验室;以及你所在实验室担任的角色(你的工作重心)以及你的老板(boss)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他对待科研及学生的态度。所在的实验室很重要,一个前沿高产的实验室会逼着人去不断地输入和输出,看到隔壁实验室的seiseisei又发了一篇高分paper,心里是痒得不行。作为准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全方位地了解关于实验室课题组甚至是导师的一切。真正进入到实验室之后就是另外一副天地。读研和读博又一个很大的区别我觉得是,硕士阶段课题方向基本上都是导师给我们的,而博士阶段的课题方向也就是proposal是自己想的,然后呈给导师看,如果导师觉得feasible或者practicable,那就利用你在实验室能看到的一切,去做吧。这也就是为何读研时感觉导师拿着现成的课题在等你,而博士申请时确带着自己的proposal的CV去申请实验室的位置一样。由于笔者目前在国外读博士,可能本文会更多地站在国外医学博士的角度去写。我自觉我的实验室还是不错滴~一所全球top100大学的非顶级实验室哈哈哈,外导是医学院外科学部主任,手握几篇nature子刊+数篇10+文章的一位优秀外科教授。他对于科研的态度就像我们的班主任一样严厉,虽说已经是学术大牛,但对于我们实验室里的大小课题他都会很关注,最近他一直在亲力亲为地弄大通量基因测序,其实你懂的,这些活本应该交给我们博士或者博后就好了,所以大家说,有这样的导师,你敢松懈吗?其实我觉得国外的博士生活弹性还是很大的,来之前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一定要发扬在国内的吃苦精神,巴不得每天吃睡在实验室等等,来了之后才发现,其实国外的科研环境还是轻松且严谨的。每天8-10小时的实验室生活足够了,剩下的时间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喜欢健身,喜欢夜生活,等等都是调剂生活的好方式。如果赶paper的deadline或者明天组里有报告会的话,多花些时间好好准备也是可以理解的。外国人喜欢讲究效率,举个例子来说,有一次实验室一个同事感冒了,昏昏欲睡,根本无法完成当天的科研任务,老板直接就放他的假让他去see a doctor了。如果是中国学生,可能会咬牙坚持,两种态度都非常好,无关对错。我不喜欢耗时间,也不喜欢把每天的生活和时间都消耗在一件事一个地方,说到这里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在国外读博士不只是为了发论文拿学位,这样就太亏了,身边都是外国人~大好的学二外三外的机会,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也是对自己思路的开阔。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跟国内的小伙伴聊天,现在国内医学博士学制改为4年了。。。在感慨消息闭塞的同时也感叹现在国内对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视。特别最近还出了“科研苏妲己”事件,对吧~大家都好苦逼。。。漫漫博士路,令人开心的事说实话一下子能想起好多,比如讨论会的发言顺利,idea得到组员及导师的肯定以及积极地提问;实验进行得有条不紊;实验结果理想;发现了一家好店hiahiahia。当然最最高兴的应该是paper被accepted,我觉得论文被接受所带给我们很大满足感,是读博价值的直接体现吧。所以相对应的最沮丧的事无外乎paper被rejected了,这时候就急需巧克力和一顿大餐来缓解郁闷。
说真心话,虽然博士是一个工作,但还是很清贫的。国内的医学博士学制改为4年起,其实很多博士小伙伴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曾经有一位博主称之为peer pressure,也就是读医学博士的小伙伴由于学制长的关系,眼睁睁地看着同龄人都已经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披荆斩棘独当一面,并且能拿到可人的薪水,而自己却仍在实验室看似默默无闻,很枯燥的时候,很多人的心里难免会起波澜,会不平衡。所以读博士对意志力也是巨大的考验。所以如果是非自主被动型博士来说,日子是很难过的。很早就有人说,聪明的人不读博士,而是会早早进入社会赚钱积累经验。我觉得也有一定道理,读博士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且从最实际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就是成家了或者有稳定感情生活的人,以及没有经济压力(说白了就是家里不需要我们去尽快赚钱)的人比较适合读博士,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做博士做科研,最重要的是有兴趣,兴趣一方面来自于我们的DNA,一方面来源于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以及我们为未来奋斗过程中所达成的一点一滴的量化成绩所换来的欣快感。结合上面说的,只有真的想读博士并且适合读博士的人选择了读博士这条道路的话,他们在这条道路上才会走得远走得稳。
问:作为读书这么久的博士,最怕被问到的问题是什么?放心,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不是何时结婚,而是。。。when to graduate。记得在申请博士的时候,老板义正言辞地问我能不能至少完成3年以上的学习时间,言外之意就是不能提前毕业咯。。。而在前不久的一次小组会上,有一个已经完成实验和论文的师哥问老板能不能提前参加今年的答辩,老板said no,这位师哥是工作几年后脱产来读博士的,老婆孩子都在国内,谁都知道他想早点毕业,哎。。。其实我们的辛酸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不过后来这位师哥跟老板继续进行了另外一个课题,相信毕业时一定是武装到牙齿~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毕竟文章越多越好呀!其实选博士阶段的老板和学校与以后的就业是一样的,学校就好比你以后进到的单位,老板就好比你的部门上司。去到哪个单位的哪个上司手下意味着你以后要从事什么方向重心的工作,跟什么样的同事公事。我的个人观点吧:老板(课题方向)>学校,当然当然学校不能太不好那种,因为回国HR们还是看你的毕业院校的。Just do it and manage the time properly. 充分利用好实验室的时间,利用实验室提供给自己的一切资源,此外利用剩余的时间多去参加相关领域的lecture。总之,用正确的方式将正确的时间用在正确的事情上。记得一篇刊登在<nature>的文章,讲述了一位正在读PhD的早期科研工作对于家人和朋友对自己PhD认识的期待。Citatio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0948-7•希望你们理解博士学位并不容易。我们并不“天资聪慧”,但我们真的很努力。•希望你们理解PhD期间会有高潮期和低谷期和低点。我们所做的工作充分体现我们的自身价值,当我们把事情搞砸的时候,感觉就像世界末日。•希望你们可以提醒我们,它实际上并不是世界末日。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这些困难是科研的正常组成部分。提醒我们,我们仍然是学生,可以犯错。•希望你们可以当我们对科研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分析一组新数据时鼓励我们,这可以帮助我们不再自我怀疑,因为我们会经常忘记正是因为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技巧才会加入到现在所在的课题组里。•希望你们不要问我们何时毕业,我们自己也还不知道,这很可怕。我们知道的时候会告诉你的。有很多未知数,相反,希望你们告诉我们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会在那里。最后,我要强调一下,选择什么生活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学会做人,学做好人,才是求学、人生最重要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给毕业生讲话中提到学生来清华大学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尽管重要,但到大学更重要目的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什么样的人?要学做一个健全的、有自信的、尊重别人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只需要知道自己的人生一定会精彩。
关注后获取《科研修炼手册》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