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这些“儿童食品”可别再给娃买!家长学会这个技能才不会被套路
“双十一”来临
相信许多家长已经列出清单
趁此机会给孩子买买买
这其中
一定包括了各种“儿童食品”吧?
很多人觉得
食物只要打上“儿童”二字
就“更健康”“更适合孩子”
但小编提醒广大家长
有些产品可能只是商家噱头
要谨慎入手
小心掉入消费“陷阱”注意
儿童奶酪
很多是再制奶酪
奶酪种类繁多,不过整体可以分成两大类: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
天然奶酪就是用生牛奶经过凝乳后、脱掉适当的乳清制作而成的奶酪。按照制作工艺不同,又可分为新鲜奶酪、软质奶酪和硬质奶酪。
再制奶酪则是用上述奶酪添加了其他成分后重新制作出来的奶酪。
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营养科主管营养师关阳:
很多“儿童奶酪”是再制奶酪,会加上大量脂肪、奶油、糖,以及其他添加剂,来迎合孩子的口味。
另外,这些食物的含盐量一般会比较高,除极少数新鲜奶酪含盐量较低外,其余大部分奶酪在发酵过程中都需要加入大量的盐。
在有些儿童奶酪棒的配料表中,排名第一的是水,其次才是干酪,此外还加入了不少添加剂。
医生表示,如果孩子喜欢,可以作为正餐间的小零食,每天吃一两支没问题,但多吃无益。
注意
儿童酱油
与成人款无太大区别
目前,国内未设置“儿童酱油”这一分类,而对于“儿童酱油”市场的监管,则主要参照普通酱油的通用标准《GB/T 18186-2000酿造酱油》,并未设有专门的监管规范。
北京大学营养学博士、北京市营养学会秘书长张召锋:
无论是“儿童酱油”这一说法,还是商家在产品宣传中所用到的“减盐减钠”等相关表述,都可以认定为是营销噱头。
注意
儿童牛奶
可能加入较多甜味剂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买各种水果口味的儿童牛奶,但相较于纯牛奶,这类饮品有两个特点:
第一,某些营养可能被稀释了。比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在2.8克/100克以上,调制乳的蛋白质含量在2.3克/100克以上。
第二,添加了糖、炼乳、食用香精等调味剂。这无形中增加了宝宝发生肥胖和龋齿的风险,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宝宝养成远离甜味饮料的良好膳食习惯。
至于儿童牛奶在营养成分中标榜的DHA、钙、铁、锌、益生元、膳食纤维等,含量其实微乎其微。
注意
贵价“婴儿水”
和普通饮用水没区别
近年来,一些商家推出“适合婴幼儿饮用”的水,不仅包装更加精致,售价也比普通饮用水高。
不少家长重视饮用水水质问题,认为给孩子补水要慎重,多花钱买个安心。
但今年9月,上海市消保委购买了数款标注“适合婴幼儿”的水,将其与同品牌普通水对比,结果显示:两者的成分含量并没有显著区别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专家、教授厉曙光:
在中国,除了婴幼儿配方奶粉,其余绝大多数标称 “适合婴幼儿”的食品,都为商家自封,都是商业“噱头”。
所有的水分子结构都是H₂O, 没有区别。水中矿物质含量差别,仅仅是产品的地域、水质的差异而已。
注意
无糖零食
无糖并非不含“糖”
随着儿童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趋势,网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无糖零食”。
但无糖食品中的无糖是指不额外添加白砂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也就是说,无糖并非不含“糖”,主食本身就是糖类物质来源,绝对的无糖食品是不存在的。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余婉婷:
细看配料表会发现,无糖食品虽不添加蔗糖,却可能添加了葡萄糖浆、麦芽糊精等,而这些物质在水解后同样会产生葡萄糖,热量一点也不会少。
而且为了改善口感,有些“无糖食品”可能还添加了大量油脂,热量也不低。
学会看配料表才不会被套路
为了避免买到并没有什么优点却贵得多的所谓“儿童食品”,家长们一定要学会看食品配料表,确保对商品加以鉴别之后再选购。
1
配料越排在前,含量越多
配料表的各种原料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列出,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含量最高的原料,选择天然原料排在前面的食品(如牛奶、鸡蛋、水果等),调味品顺序越往后越好(如白砂糖,食盐等)。
2
配料表越短越好
由于配料表里食品添加剂也必须全部列出,因此要尽量选择配料表更短的商品。
b
你可能喜欢
被爸爸气哭!陪娃背课文,先背会还跟儿子炫耀…
高中生家长警惕:有这十种坏习惯的孩子永远拿不了高分!
作业地图、星耀午间、运动魔盒……第十一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