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杭州各中小学幼儿园正在陆续开家长会,孩子班里的家长会,你家一般是爸爸去,还是妈妈去?
近日,据红星新闻报道,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李玎玲老师表示,印象最深的一次家长会,43人的班级只有7位爸爸。
其中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这样说道:
我爸就像个甩手掌柜一样,什么也不管。
家长会变“妈开会”;
我们身边常见的家庭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妈妈在教育孩子,其实,父亲对于孩子的陪伴在其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父亲角色的参与程度少,往往会造成孩子性格缺失等问题。心理学认为: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父亲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若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席,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那些没有得到父亲足够关爱和陪伴的孩子,容易焦虑、孤独、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差,甚至还有攻击性强、喜欢较劲、叛逆等性格和行为问题。作为爸爸,不要忘记自己做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工作以外的时间,尽量多的留给家庭,留给伴侣和孩子。
工作再忙再累,也应留出固定的亲子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陪孩子放风筝、玩玩具、登山、游泳、夜晚吃完饭和孩子一起散步、谈心。
出门前和孩子认真道别、回家后给予一个暖心的拥抱、睡前花10分钟讲一个晚安故事等。
只要爸爸是全身心投入的,哪怕短短的几分钟的陪伴,孩子也能感受到爸爸的爱和温暖,从中得到滋养。
更要关心体贴妻子,不要忘记了做丈夫的责任,不要让她感觉孤立无援。
和妻子一起做家务、一起探讨问题、愿意花时间积极参与到家庭生活中。
因为,那将成全一个孩子的成长,成就一个家庭的幸福。
在“孩子成长”这件事情上,父亲能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
一位爸爸曾在儿子暑假期间带着他骑行318国道川藏线2200公里,翻越4座4000米的高山。每天的路程,相当于一个全程马拉松。这个男孩说:“爸爸跟我在一起,爸爸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曾有心理学家曾说过,0~7岁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退缩行为。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更依赖妈妈的照顾,也更容易出现共生关系。而爸爸的出现,给予孩子向外发展的支持力量,有利于孩子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很容易从和父亲的冒险互动中,学习到坚毅、勇敢的力量。对于多数家庭来说,父亲扮演的是顶梁柱的角色,承担着更多的期待和责任。因为父亲角色的威严,对孩子无法敞开心扉,或无法以一个平等朋友的身份去互动,这反而让孩子心生畏惧,变得不爱表现、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一本书叫《培养高情商的男孩》,该书的作者通过跟踪研究发现:
情感丰富,自愈能力强的男孩都有一个情感丰富的父亲。
特别是在青春期的时候,
父亲和孩子的互动,
对男孩的共情能力、情绪识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对于男孩来说 ,他会通过观察父亲对于自己情绪的感受,来解读自己内在的情绪。
而对于一个女孩来说,父亲的温暖和治愈,会让她更懂得如何和异性进行内在情感的连接。父亲的拥抱,和孩子的肢体接触,会更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第三,多和孩子进行运动和打闹游戏。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说过:在打闹游戏中,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游戏对象。因为,常和父亲打闹的孩子,跟别人相处得会更好。打闹游戏有着灵活性和变动性,这能激活孩子的大脑,发展孩子性格中的适应力和社交能力。陪孩子运动,比如踢球、滑雪、游泳,爸爸也是不二人选。因为他们本身就更具有“孩子气”,是天生的“游戏狂”。很适合和孩子一起玩耍,更擅长帮助孩子激发足够活跃的生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父亲往往更冷静,有逻辑,承担着孩子思想的领航员角色。父亲可以多陪孩子聊聊天,为孩子开拓眼界、给予榜样。当父亲抽出固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为孩子提供新鲜有趣的东西,孩子更能养成足够开阔的视野和格局。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早就曾提出幸福家庭关系图理论: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如此一来,孩子才会养成真正的安全感。在一个家庭里,爸爸爱妈妈,孩子会感受到,大后方是一个安全的港湾,这样的孩子,内心也是健康而稳定的。网上有一位爸爸,不管工作有多忙,都坚持给女儿做饭。他给女儿做的餐食,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可以20天不重样。生长于这样一个家庭的女儿,开朗大方,有着乐观向上的性格。孩子会因为和爸爸待在一起,看到父亲为家庭付出的样子,更加懂得了如何照顾家庭。孩子们需要他,需要他的臂膀、他的幽默,也需要他的温情、他的陪伴。愿父亲能够俯下身来,耐心跟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父亲的力量。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所有爸爸,陪伴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爸爸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影响孩子一生。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综合来源于新浪微博、凯叔讲故事、男孩派、新东方家庭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