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小年高格,卢克文通俗,两个最近挨骂者的隐秘荣辱

将爷 人格志 2021-05-08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文丨将爷








大家好,我是老将!

这篇文章较长,放在心里酝酿几天了,有很多干货硬货,今天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开宗名义,我写作这么些年,从未将自己视为任何派别,也绝不轻易让自己在任何人群中站队。自由和独立,是我最看重的价值元素。

我特别反感和排斥那些轻言左右之分的人,有些人观念的水位还在地表上,就敢于对自己进行派性界定。说实话,对这样的人,我一直是避而远之的。

在这个价值分裂的年代,我在写作中,倒是做过一些上下之分。这个“上下”是泛指,是说社会分层的高下,考虑的主要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

我警惕在上者会出现为官不仁为富不仁,我悲悯在下者的权利会遭遇掠夺,机会会遭受盘剥。

更直白地说,对上,我痛恨这个群体出现与民争利;对下,我悲悯这个群体遭遇机会剥夺。

举最俗的例子,上骂蔡莉,下悲金德强。 


除此之外,我看待天下苍生,一直抱持的观念,就是平等。这个世界曾有过太多人做过“人人生而平等”的演讲和阐述,那些声音已经植入了我的灵魂,固化成我的价值观。

今天,在文章开头,我着重强调对派别派性之类的排斥,因为今天我要说到的这两个人,就是最易被别人进行进行派别划分的人。

一是许小年,一是卢克文。

我真心没有这样的视角,更不愿卷入这种无聊口水。

事实上,回顾老将的文章,大家也应看到,我看待人和事,只是基于专业主义和人性伦理,努力把利益代言指向普通人。是的,我认之为“人的写作”。

不好意思,这年头,写作太难了,我被迫经常要做这样复杂的心理交代

当然,估计看完今天我怎么说许小年和卢克文,懂的人也就懂了我为何会把这些写在开头了。

这两个人,是最近舆论场中忽明忽暗被骂的两个人。

而我写了他们之后,也同样会挨骂。哪怕随便抛出这样一个理由,你怎么能把这么两个人摆在一起说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手写我心!








先说许小年。就从最近在知识圈热传的这个视频说起,强烈建议大家点开来看。

考虑大家时间,我这里只是推荐这个一分钟简版:


这是许先生接受经济人学圈采访时的表述,如果大家能看完整版,内容会更有力量,也会更易于理解他为何这样说:

知识分子是独立的批判者,他的使命就是批判而不是唱颂歌。唱颂歌的御用文人,已经堕如牛毛了!

在这个讲真话成为稀缺品的年代,批评更是属于沙海里难淘的一粒碎金了。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要提倡批评,而表达不愿意歌颂,就注定会成为一些人眼中钉,遭受各种污名攻击。

老将写作,概莫例外。

最近,网上有很多人针对许小年这些话,也开始煞有介事地进行“批评”了。当然,这些人的言行,多是配不上“批评”而字,他们只会骂人。

说到批评和骂人的关系,我突然想到丁西林1924年在《现代评论》发表的那篇“批评与骂人”。摘最后一句给大家,真是精妙:

我赞成的是一个批评家骂《人》,甚而至于丢《人》的脸,我决不赞成一个人乱骂人,因而丢了自己的脸。

我同意和丁西林一样,也认为有时批评,是可以用骂人方式的。比如,我骂蔡莉那样人,骂把金德强逼死的人,都是人渣垃圾。

我认为,即便这样的骂,我不丢人,丢的就是他们的脸。

而很多骂许小年的人,也是丢他们自己的脸,当然,那些人很多也不是人。

事例太多,我就不举那些脏言污语的,就只举一个装逼作怪的,可视为这类人的代表。

这厮文章写得有多烂,我真不想说了。仅就举个开头句子,请教各位,你们恶心这种作者不?

因为眼拙,没能认清该学者姓甚名谁。

我去你母亲的(别以为知识分子就不会骂人!),你特么不是眼拙,你是睁眼瞎。你特么阴阳怪气,还说没认清姓甚名谁。

这视频上明明介绍很清楚,主持人也说得很清楚,你特么非要装着不知道许小年,好像这样你自己真很有范,就能衬出你有多高深高贵似的。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对这类歌德派,真的恶心之极,他们除了拍马屁,就只会使用虚伪和阴招。

因为他们一直就躺在阴沟里,通过各种放冷枪手段,来报复打击有批评精神的知识分子。

所以,我一看到这种猥琐阴暗的语态,就忍不住想骂人。

也不讳言,老将是许小年的铁粉,几乎了解许先生所有的人生经历。作为一个草根写作者,我关于经济学的知识理论,也多来自许小年、周其仁、汪丁丁等人知识普及。

当然,我最喜欢许小年的思想与风格,最喜欢汪丁丁的意象与修辞,我把他们作品都作为我的知识清单。

特别是许小年,从早年人生到后来在中金公司和中欧商学院,有太多故事打动过我。

其中还包括给券商写论文的故事,当然,今天限于篇幅,我不展开。说这些事,还是因为今天央行有个工作论文被骂疯了,勾起我的联想。

各位朋友,这里我想分享许小年喜欢的两句话,也是我极喜欢的。相信同道中人读了后,也一定有共鸣。

第一句,是许小年经常引用《约翰·克里斯多夫》里的那句话:

一个人出生以后,在幼年的时候他被各种谎言所填满。当他觉醒的时候,当他成长起来的时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呕吐,把这些谎言都呕吐出来,重新开始。

我在上篇文章就说过,《约翰·克里斯多夫》陪伴过我的青春年代,让我读懂了一颗文化心灵的成长史。

这句话,也让我明白,一个人如果不清洗掉谎言,就不可能完成真正的觉醒成长。

第二句,是许小年很喜欢尼采的这句话:

我活在死后。

每次看到这样的句子,我都有被击穿的动容。

我们做的事,说的话,写的文字,现在或许更多只能是废品,甚至没多少人买账。但是,假如思想能让死者复活,那将是最大的荣耀。

许小年以及我心中很多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并未亮起足够耀眼的光芒,我有时真想,时间会说话,甚至到他们死后。

这,难道不应该成为幽暗年代写作者心中的一道不灭烛光吗?!








许小年的作品,在我心目中,当然是高深的,加上有风骨人格加持,我愿意视之为高贵。

不过,对绝大多数从事知识写作者来说,都很难抵达这样的高处。

在这个全民写作年代,写作者的个人实现之路,险阻且长。老将也只能缓行于一条通俗的路上,希望能抵达一个有光的所在。

而卢克文,则是被无数人视为在这通俗路上走出来的成功者。

说明一下,在价值观层面,我与卢克文完全不是一类人,甚至,他的有些观点令我极度不适,也有开口骂人的冲动。

但是,在某类人群中,卢克文恰恰是我从未骂过的一个,有时,我不得不激赏他的努力和成果。

在我心中,有些人哪怕是敌人,也会我有所敬意。

至少,相对于某某学宫、某某平、某某毅之类,卢克文给我的印象要更好些。当然,他连长相也比起很多垃圾更加周正,甚至多了点善面。

最近,卢克文被人大副教授京城老徐攻击是中专生,学历太低,不配谈国政。对此,他也进行一番反击,写了篇“你们家房子真的不是我烧的”。


骂卢克文的文章,我看过太多,说实话,很多人写的也就跟骂许小年那种一样,我也看不上。粗鄙低俗,嫉妒酸刻。

但更看不上的,就是这种自以为是的教授搞学历歧视,这种学阀把学历当功劳薄躺着,死守着自己那点学术话语权,说到底,还是希望固守着自己封闭圈子来维护既得利益。

在中国,有学历的水货漫山遍野,正如贾浅浅的屎尿屁在一地横流。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旗帜鲜明地帮卢克文说话,鄙夷那些自恋的专家教授。

也许有人会说,老将是不是也像卢克文一样中专学历,那我就告诉你,完全不是的,人格志公号后台打杂的,都是985正宗博士。然并卵!

学历不等于才华,知识不等于智识,地位不等于人格。

我不喜欢卢克文的作品,仅仅在于价值观,在于他的逻辑判断,但这绝不代表着我就可以趾高气扬、飞扬跋扈、义愤填膺地去进行道德攻击。

卢克文的文本语态,并不脏。这个人,一路前行,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其实给很多自以为是的高学历人士上了一课。

在我心中,卢克文写作也有很多问题,除去价值观不认同,还有事实不清、历史虚构、概念偷换点。

但是,恰恰是他在个人实现上的不懈努力和取得成绩,令我多些敬意。

经济收入也是个人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卢克文公号是顶流,收入也极度体面,我不能因为价值偏见,就看不到人家的努力付出,就像那位教授那样进行无底限攻击。

个人实现很多时候,也正是需要在解决经济基础之后,去完成价值观的升级迭代。

对老将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我的观点表达也能获得像卢克文那样的打赏,我同样会认为是一种自我实现。

当然,我价值迭代升级方向,是像许小年那样的批评者,而不是卢克文那样的歌德派。

这就是一个坚持专业主义和普适价值观的老将,不左不左,只是基于人的写作,内心真诚而又真实表达。

我写下这样的文章,不由想起许小年这样表达面对两类听众——政策制定者和公众:

这两类听众其实我都不讨好,政府不太喜欢我,公众也不太喜欢我。

精神自由和独立人格,令我念兹在兹!








回到今天文章开头,我一再强调——不左不右,只说人话。想必,现在大家能理解一些我的苦心吧。

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年,我看到太多人陷入虚妄的争议中。甚至,连小县城摆地摊的大爷,都因为特朗普面红耳赤。

空谈是不是误国,我不想多说。但是,空谈误自己,这已经成为真实的生活。

当然,时政空谈的背后,也昭示着精英话语与草根声音之间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断裂。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有一个笃定的判断,就是一个人没有真正成体系的理论支撑,不论打通理念思潮、制度政策、执行工具的闭环,对很多问题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理解。

我从许小年的学术中,不仅重新认识了凯恩斯主义,而且重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

而太多这样的认知,显然不适宜在通俗化的公众号上表达,也就只能成为我心中隐藏的文本。这也是我写作无法下沉,获得更多朋友认同的原因。

在这方面,卢克文的写作实践,恰恰是很好地完成了他那个价值体系的通俗化表达。

他巨大流量带来的话语认同,从技术手段方面,就已经超越了我们无数人。你可以价值观不同,但是,你必须尊重这样的技术能力!


我一直铭记胡适先生这句话:

思想如同技术,非经训练不可!

思想革命带来技术革命。技术迭代带来思想升级。

卢克文写作的资料整合、结构框架、节奏语感,要远远领先于已经被埋掉的青年大院。甚至,他是在向着“思想”两个字伸手去够了!

这是一个令我尊重又畏惧的现象。

尊重的是,像这样一个普通人,有资格有权利沿着自己选择知识和价值的路径,完成自己心中的价值最大化的自我实践。

畏惧的是,卢克文在很多问题上的价值判断,让我感觉到一种冰冷的残酷,让我对未来社会充满忧惧。

我会在内心这样问,卢克文的写作,会让这个社会更好吗?

而我能笃定相信的是,许小年的批评,是会让这个社会更好的。

还是那句话,因为专业,因为人格!


Ps:感谢大家各种支持扶持,交流转载请加微信:rengezhi2020 

是时候提高我们自己的背锅抗压能力了
货车司机金德强自杀:死谏者能否以最后体面激活制度善意
易中天能在厦大野蛮生长,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时代隐痛
把《平安经》捧为“儒林巨制”的官场马屁精遭报应了
学生一句“差评”竟遭学阀权势结伙举报:如何“飞越疯人院”
陈行甲身陷捐赠泥潭: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人格志、谷小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