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博物馆的展览好难懂 古人的创意吊打我们千年

2017-10-26 博趣多

博物馆的展览好难懂!常常会有人发出如此感叹,有时候没做足功课去看展,装得再一本正经,看不懂还是看不懂,其实,只要我们换个姿势,事情可能会变得有趣很多。


元,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幅赵孟頫的红衣罗汉图,菩提树下,一罗汉穿着红色袈裟,盘膝而坐,左手向前平伸,掌心向上,作“说法接引”姿态。

  

设色大胆地使用了红配绿,色重而不俗,整体和谐、典雅。注意看罗汉下方,赫然有一双人字拖,和我们穿的人字拖一模一样!



人字拖也不是黑色不是蓝色,而是与罗汉的袈裟统一的红色,这种良好的穿搭品味,今天的许多直男都学不来。



乾隆帝仿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曾仿过此画,单看似乎画得也还可以啊,但与原作相比,高下立现,这是为什么呢?


你可以说后者的颜色缺乏层次感,人物表情不够传神等等,其实从这双人字拖就能见微知著,乾隆把它变成了俗气的红绿撞色款,明显没有把握好原作的色彩搭配精髓。


不过,萃花还是要为弘历宝宝挽尊一下,来看看这件乾隆的雕漆百什件匣,通体以剔红装饰,花纹精美繁复,散发着富贵大气的皇家风范。


乾隆款雕漆百什件匣,故宫博物院藏


仔细看这一个个小格子,你会想到什么?完全就是我们的收纳盒呀~



这百什匣凭借精巧的空间设计,箱中套盒,盒中安屉,屉中分格,每格盛放书画、器物等珍玩。这样的一箱或一匣中,少者可纳入数件、十数件,多者达到上百件。


我们的收纳盒可能就放些化妆品、数据线之类的杂物,人家的收纳盒收藏的却都是钱汝诚临《赵孟頫诗帖》册、乾隆帝御笔《题浴马图诗》卷等三十馀件珍玩,均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宝贝。


博物馆里的金石、书画、陶瓷等藏品,其实都反映着当时生活方式,只要有心观察,你会发现,许多我们以为诞生于“现代文明”的物件,其实都是从古代流传、演变而来的。


古人也穿皮鞋


战国时期皮鞜履


古人也有游标卡尺


东汉,铜卡尺,扬州博物馆


古人也用“分格餐盘”



越窑方格盒,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


吃了饭也得刷刷牙


牙刷,内蒙赤峰辽国墓葬出土


烫布也要用熨斗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闲得没事打打高尔夫


明,杜堇《仕女图》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个人觉得最最惊艳的,则是春秋时期的这件青铜盘。青铜器具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乍一看这盘子,和我们并没有几毛钱关系。


春秋早期,子仲姜盘,上海博物馆藏


再凑近些,看见盘子里凸起的小浮雕了吗,鱼、龟、蛙、水鸟一应俱全,连动物身上的鳞片都非常精细。




再仔细想想,在容器底部装上萌萌的小动物,这个创意有没有似曾相识?



有趣的设计不只这一处,在青铜盘的边缘,还趴着小龙呢,像不像最近流行的杯沿萌物?



我们21世纪的“创意”设计,两千年前的古人已经早早玩过啦。更高能的是,这件盘子里的每个圆雕动物,都能原地作平面360度的旋转!将水注入盘子里,就能看见鱼禽走兽游弋其间,可惜博物馆不会真的放水给人看。



古人也是人,要吃饭穿衣搞娱乐,除了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他们的生活物件,其实和今天也差不多,甚至比我们的脑洞更大更逆天。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文物里处处都是高能!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来自艺萃,不代表任何机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参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