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你见识10米长卷画作,听芷江西光华坊老画家聊往事

2017-12-04 朱杰 苏河湾周到

本周三起,家住芷江西路街道的居民们,将会陆续收到《芷江西·社区晨报》第80期报纸。熟悉社区报的居民都知道,在每期报纸的文化版上,都有六幅描绘上海本地市民生活的精美画作,而这些画均出自一位叫蒋振国的居民之手。

 

前不久,周到君有幸来到蒋老家中拜访,听他讲述作画过程和这些画作背后的故事。在周到君看来,这些画作凝聚的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普通市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肖像记忆”。

▲《芷江西·社区晨报》第80期文化版面,本期第5幅画作是蒋老向报社投稿的第200幅作品


▲第80期画作手稿,蒋老在第5幅旁边写了“200”

家住光华坊的蒋老,今年已是89岁高龄,自从老伴去世后,他就一个人住在这样一间一室一厅的老房子里,卧室里的四方桌是他平时画画用的工作台,上面已堆放了不少画稿和颜料。

 

前两年,子女们想帮老父亲的房子重新装修一下,但蒋老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在这里待了几十年的他,在这里住惯了,换一个环境反而不适应了。


▲蒋老在纸上为周到君做画作示范


听蒋老说,他在芷江西住了大半辈子,对周边过去的变化发展历历在目。在他的画作中,有对时代的讴歌,但更多的是描绘居民市井生活的画面,这些充满“人情味”的画作,如今都还活在蒋老的记忆中,每当望着自己的画作时,蒋老总是会回想起过去的事。

 

令周到君感到意外的是,蒋老的生活作息时间却和年轻人有得一拼,晚睡晚起成了“标配”,平时画画一般从晚上七八点钟,一直画到午夜或是凌晨一点,早上八点再起床。

 

对此,蒋老表示一是因为晚上夜深人静,晚上画画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二是因为他平时白天喜欢出去跑跑转转,晚上就对白天写生时的粗稿进行加工修改。

 

在蒋老看来,令他最自豪的莫过于他画过的10卷10米长的画作,有外滩长卷、芷江西长卷、宝山路长卷等等。此前,这些长卷在不同场合都有展出过,但凡看过的人都赞叹蒋老的功底深厚。当时,蒋老和他的子女还曾受到上海电视台的邀请,为全上海市民介绍他的长卷画作。


▲蒋老为周到君展示他的外滩长卷画作


▲外滩长卷(局部),被誉为“亚洲第一弯”的延安路高架外滩下匝道已于2008年拆除


画10米长卷并不是每个能画画的人就能简单胜任的,单这一幅外滩长卷,就花了蒋老整整一年的时间。在那段时间里,蒋老几乎隔三差五都要去外滩写生,连公交车司机师傅都认识了他。

 

在这卷画作中,光人物就超过了1000多个,不同人的体型特征和身份都不一样,如何将不同种类的人群,在画作中体现出来,这就需要画家平时长时间的观察力。

 

蒋老说,他在年轻时喜欢到全国各地旅游,在游玩中,随手携带速写本和铅笔,走到哪里画到哪里,回来之后再在初稿的基础上,继续修改打磨,最终成型。在每张速写画作旁边,还有蒋老写的景点介绍,放在一起就成了一本全国各地热门景点图册。用蒋老自己的话讲,他一生的习惯就是“眼不离物,手不离笔,袋不离本”。


▲蒋老年轻时的写生作品


▲上图为画作二稿,下图为画作三稿,注意画中人物的头部、身体和手部动作都有修改


尽管蒋老画过的画,可以用不计其数形容,但每次作画时他还是非常认真,就拿社区报上的画作举例,每幅画他都要画上四五稿,第一稿用铅笔打轮廓,构思人物建筑,第二稿画出具体的外形和布局,第三稿对局部细节进行修改调整,第四稿用画笔将人物建筑描深,第五稿用颜料对画作进行上色,成稿。

 

蒋老对周到君谈到,他画画的一大半时间用在了构思和修改上,就和写文章一样,一篇好文章自然少不了前期的构思和后期的修改。

 

现在,蒋老虽然年事已高,但目前身体状况还不错。前段时间,他刚去过芷江西路街道办事处门口,观察街道大门的变化。他说画家就应该到处走走,如果只是待在家里,那画出来的东西难免会有差错,眼见为实最保险。


今后,大家能在社区报上继续看到蒋老的画作,看着这些画,你是否也想起了过去的那些事和那些人呢?


《芷江西·社区晨报》历年报道

▲2011年11月期

▲2012年3月期

▲2013年7月期

▲2014年8月期

更多精彩内容……

苏河两岸规划又添新名词,听区委书记怎么说!

厉害了,我的娃!这批小小生力军竟是华丰的活力源泉

“真我假期·悦舞海上”海上广场舞大赛社区招募正式启动


文字编辑|朱杰

图片编辑|朱杰

本文系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