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道教的宫观,为什么大多建在山上?

五星聚合
2024-12-21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自古以来,许多名山大川中,都有历史悠久的道教庙观。为什么道教都会选择在山上修建道观呢?

道士把自身修行作为修道蕞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达到道法自然、天人 合一的境界,往往会选择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进行修行,求的是平和的意境和心境,以更好证道。

大诗人王维就描写过山里的道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 龙。”

道教认为,道乃是宇宙生生不息之本源,其能 量无穷无尽。自然界之发展乃是遵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规律。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中,一些人适应不了这种快节奏和压力,便借修行之名想去深山里当个逃避责任的逍遥“隐士”,岂不知山上清苦的生活并不能慰藉他们内心的犬儒,人在山中,心在红尘,反而离道远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顶往往自然环境优美,气场充盈,登高远望,使人思想开阔,利于修行。在修道者看来,蜿蜒起伏的山峦不仅能给人壮美舒畅之感,还具有将人隐迹于自然,修 炼静心的功用。

道士们修行的目的是仙道贵生,蕞终的境界是渴望能飞升成仙,以达仙界。

古代很多的道教人物都飞升成仙,例如张三丰祖师,张天师等。

道教是一个崇拜神 仙的宗教,道教认为,神为道气所化,仙为得道所成,神 仙神通广大,造福人间,所以要对神明加以敬畏和崇拜。将道观建在山顶上是希望能够无限接近天上的神 仙,所以大诗人兼道士李白就写过“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名句。

在山上的道观里不能大声说话,不然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如果仙人下凡,道观此时就是迎接神 仙的迎仙之居。古代人们曾想象过“仙境”或在天上、或在九州之海外,蕞后落实到山清水秀的大地之上,这就促成了洞天福地的产生。

风水学历来是道教主要修行的术法之一,道教现在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

十大洞天分别是:第一洞天,王屋山;第二洞天,委羽山;第三洞天,西城山;第四洞天,西玄山;第五洞天,青城山;第六洞天,赤城山;第七洞天,罗浮山;第八洞天,句曲山;第九洞天,林屋山;第十洞天,括苍山。

《庄子·逍遥游》所说的“神人”是“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道教认为在洞天福地的人间仙境可以寄托一些理想,所以道教在山上建的道观大多数都是依照山体的走势而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真 正的做到天人 合一。

因此,道教庙观自身的建造也同样注重选址,高山大川因为常有上好的风水走势,形成山形磅礴,环抱灵气之地。

加之我国自古就有以山川为神,有自然崇拜的传统,认为崇高的山峰本身便是神灵化身,所以,在名山大川中大兴土木,修建庙观,便成了历代道教的选择。





传播正信道教信仰,功德不可思议!

往期精彩:

去道观拜神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如果不小心亵渎了神明,该怎么办?

每个家都有家神,是我们房屋的守护者

“面对神灵,你会敬畏、惶恐还是害怕……"

这个“债”,不去除,一生都难得心安……

为何道教的宝诰,能使人保养元和,直超三界?

拜神为什么说“心诚则灵”,神仙如何能感应到我们的心意?

往期视频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五星聚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