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13家电视台拒播,这部评分8.9的“烂片”,却感动了无数人

中国阅读 2020-02-14

/中国阅读 享受悦读好时光/



图源网络




行走于旅途 而忘记行走

沉醉在书中 而忘记了书

掉进去梦中 而忘记了梦

投入到爱里 而忘记了爱

躲过了黑夜的那只鸟

最后还是消失在漆黑里

黑鸟 黑鸟 你在哪里

——《寻找手艺》记录片开头曲



很多手工艺谈不上精致,然而它们曾经是生活的必需品。手艺人做的时候,那份将心比心、感同身受的心意,让看起来粗糙的东西有了温度,也有了灵魂。这份温暖日久弥深,代代传递。


今天阅读君给大家带来的正是关于“手艺”的故事,从一部名为《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开始……



开始讲述手艺人的故事之前,先跟大家说说这部《寻找手艺》纪录片的制作团队吧!


《寻找手艺》记录片是导演张景卖了房子加上友人赞助,自费和他的两三个非专业伙伴花了129天拍摄,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剪辑而成的。他们开着一辆旧车,行程34300公里,跨越23个省拍摄88个区域144个拍摄点,记录199名主要手艺人,之后,剪辑制作了近60次才定稿。


摄影是张景和司机临时转行担任,录音师也是出发前临时自学的,片子拍得相当“不专业”,拍摄中匠人们都在实打实地做自己的活儿,没有摆拍。就是这份“不专业”,片子被13个电视台拒播。


然而,这部纪录片却是那么淳朴,淳朴到粗糙、简陋。只靠也只有真实来打动你我。


01

做油纸伞的老爷爷



坎温老人的油纸伞是五集纪录片——《寻找手艺》中所记录的众多的匠人和他们濒于消失的手艺之一。


在云南勐海的一个村庄里,做油纸伞是村里的传统。几年前,油纸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时,村中还有4个人会做伞。等张景他们到达时,只剩下坎温老人一个了。


镜头里,80岁的坎温老人靠墙坐着。他不说话,背有些驼,消瘦的身躯和四肢却满是劲道。他眼睛盯着手里的活儿,手不停地忙碌着。看见有人在拍他,他只是好奇地看了两眼,随即投入到做伞的手头活上了。



地上30个小竹片削光滑,作为支撑的伞头上凭着感觉锯开开口,也是30个。外面的大伞骨还要削30根竹签。竹签里外一层层次第埋下、串线,再巧妙地用线把伞骨绷成圆弧状,就成了伞骨。


也许是先前串得太紧,最后这一绷,坎温老人绷了8次。滑脱一次,重来一次。重来一次,滑脱一次。一直到第8次才成功。



导演张景在拍摄镜头后忍不住热泪盈眶。


他说:“拍摄时,我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等拍摄完,我的嘴巴里是咸的。”老人的坚持打动了他,而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坎温老人,却在记录片走红之后,去世了。他还来不及做完最后一把伞,来不及看看他做的伞有多少人喜欢。以后我们再也看不见那位靠着墙,日复一日做着他心爱油纸伞的老爷爷了。


02

真、养号两位造纸奶奶



导演他们赶到贵州小黄村时,真、养号两位老姐妹打算把剩下的原料全部用完,做完此生最后一次纸。恰巧这最后一次被张景他们遇到了。


她们平均一天可以做十多张纸,但即便是这样的产量竟也积压了几百张。销路不畅,加上岁数也大了,她们也做不动了。做完今天这十几张,小黄村的这项造纸术便也失传了。



导演他们想从老奶奶那买点纸,老奶奶开心地从里屋提出一大捆纸。但是导演说拍完了我们再买,奶奶的神情有点失望,她以为他们不买了,但她还是点着头同意,提着纸走开了。


拍摄完之后,张景给老人们拍了照片并通过显示屏让老人们看了,还记录了她们的名字。她俩高兴地说:“这样的话,我们的照片就可以去北京了,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呀”。此话一出,网友们纷纷在弹幕上留言(留言如下图)。



看来,两位奶奶可爱淳朴的样子到每一位网友的内心深处了。



03

麦麦提克日木的英吉沙小刀



去过新疆的人应该都听说过它——英吉沙小刀


中国最精美的手工刀具之一。刀上面有精细的花纹,锋利的刀尖。实在是件艺术品!但在经过手艺人制作的工序前,它们只是普通的铁片、铜片,甚至是矿泉水的塑料瓶。


刀上,每一种颜色都是一种不同的材料,基本上是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比如听装饮料的铝皮、铜片、不同颜色的塑料片,然后通过镶嵌、热焊、胶水等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最后在整体打磨、抛光。


▲弟弟艾力和麦麦提克日木


刀柄上装饰的贝壳,需要先切割成小小的菱形,再焊进刀柄。之后还要打磨、抛光,每把刀要重复这些步骤四五次。这只是整把刀的刀柄上,一粒近看才能发现的花纹,但是却依然做到如此细致。


在拍摄最后的打磨环节,一粒小铁屑溅到了麦麦提克日木眼睛里,他就跑到房顶的遮阳棚折来一小丝芦苇条,窝成半圆形,对着摩托车的反光镜,生生把眼球上的铁屑给刮下来了,看他熟练的样子,就知道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不知道这对他的眼睛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最后的完成品

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了。


04

胡大拜尔地的戈壁乐器声



这位胡大拜尔地老爷爷会制作、演奏巴拉曼、热尔普、都塔尔等好多民族乐器。


他只是个放羊的老羊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他的音乐却撼动人心。

“向北90公里无人,向南8公里无人,向西11公里无人,唢呐的声音以胡大拜尔地为中心,抚平整个戈壁滩。”


他今年才60多岁,牙齿却已经松动。吃囊要捣碎了吃,再加上杯白水就是早饭。为了款待几位拍摄者,他把家里的鸡蛋煮了一半,生怕他们饿着。拍摄者们走后,他的生活还会继续。继续牧羊、继续在沙漠里种玉米、继续做他的芦笛——

他的音乐恐或后继无人,连他儿子都没有跟着他学。



这部纪录片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绝妙的悬念。它只展现真诚,安安静静地和你讲述一系列属于中国自己的、温暖的故事。


片中没有经过美化处理的原始画面让人更能感受到真实,无数的手艺人在悄悄地消失,但他们和他们的手艺曾经却深深地感动过我们,丰富过我们的生活,承载了这个国家的温度!



—THE EN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参考:《寻找手艺》导演手记

编辑:猫力

近期福利

赠书:10000本童书温暖阅读 | 10000本书免费送新杭州人子女

赠书:穿越时空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唐朝人?

热文推荐

张爱玲《红楼梦魇》:她才是最懂曹雪芹的女人

一篇让千万读者落泪的《疯娘》,火了十几年,背后的苦楚有谁知?

冰岛足球队都是“业余”球员?这可能是世界杯开始之后最大的“谎言”了

他身患“不死癌症”坐着轮椅考上清华,来路或许不易,但请你相信奋斗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