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世界非遗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申遗成功
11月29日,在摩洛哥王国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宣布,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我国第43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该项目包括了福建省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福建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省和茶种类最齐全的省份,也是中华茶文化发源地之一。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强与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建立了与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推动建设了一批茶文化展示馆、传承基地、传习所等设施;组织创作编排了如《请茶》《喊山》等一批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歌舞、曲艺、戏剧等文艺节目;持续举办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武夷山茶文化节、福鼎白茶开茶节等活动。福建省对茶文化的宣传、推广,对茶文化创意产品、旅游体验项目的开发,推动了与茶文化有关的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
福建省目前与茶相关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9个,先后认定48名传统制茶技艺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乌龙茶制作技艺
(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
漳平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境内群山环抱,森林资源丰富,山间云雾缭绕,农业生态环境优美。“漳平水仙茶”原产于福建省漳平市双洋镇溪口村大会自然村,有一百多年历史。其传统制作技艺是中国乌龙茶类中较为高超、精湛、独特的紧压制茶技艺。漳平茶农吸取了武夷岩茶和闽南水仙茶制茶原理,并根据漳平水仙茶的实际,创造出一套漳平水仙茶的独特制茶技艺。它依据季节、气候、鲜叶等不同情况,“看青做青”“看天做青”。
据考,元代伊始,漳平的先民就有了种茶的农事活动。史料记载,20世纪初,宁洋县(双洋镇)大会村刘永发和郑玉光两个茶农,在考察了闽北的茶叶种植加工后,从建州水吉引进了水仙茶苗在大会村牛林坑山坡上进行栽培,其制法与闽北水仙相仿。但因闽北水仙茶外形条索疏松,携带不便,且易于吸湿变质,因此,在最初流程中于揉捻之后增加一道“捏团”的工序,即将揉捻叶捏成小圆团,用纸包固定焙干成型。然而捏团形状大小不一,不便销售,故发明出用山上没有异味的木质制作成一定规格的四方模具,把揉捻好的水仙茶压制成四方茶饼(又名“纸包茶”),然后用盖好印章的白纸包装定型,烘干。其年产量五千多公斤,畅销于闽西各地及厦门、广东、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漳平水仙茶种植先传到南洋镇,后又扩展到赤水、新桥、吾祠、灵地、溪南、象湖、永福等乡镇,至今水仙茶种植面积已有四点五万亩。近十几年来,在漳平市历届政府的全力推动和专业茶叶科技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制茶家族传人精心挖掘、整理、研究漳平水仙茶传统制茶技艺,对传统技艺进行优化整合,探索、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规范技艺流程和技术标准。漳平水仙茶产品多年来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金奖,并取得了多个国家级品牌。极大地推动了漳平市茶产业发展。
晒青
摇青
杀青
揉捻
挑杆
压型
烘焙
水仙茶制作始终以师带徒方式传承,但突破了中国“家族传承”桎梏,中原文化、山地文化、海洋文化相互交融,成为民族和谐与小康建设的重要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目前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漳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1人。
往期回顾
欢迎投稿
whly0597@126.com
0597-330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