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2019 | 今年打个翻身仗,时尚行业三问三答(下)
开始正文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场上个月非常开心的对话:
细节内容隐掉一下
收到这样的反馈,格外感动又备受鼓舞。感动的是,我想要通过公众号传播灵感的初衷真实地被实现了,信息和大脑的化学反应还真是神奇;受到鼓舞的是,以后要继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再勤劳一点(这也是我的快乐源泉)。
那,回到文章标题本身(文末有该系列三篇文章的总结构,提前复习请点:「上」「中」),现在我们终于聊到了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大家做好准备):
❏ 电商平台、新模式App有什么学习机会?
❏ 时尚从业者需要了解的第三问是什么?
(*本文洞察总结自BOF和McKinsey联合发布的The State of Fashion 2019报告。后台回复「报告」可下载。)
电商平台
电商发展到今天,有一个大家可能没想到的事实:很大部分电商平台其实都比实体店百货商场的利润更低。
根据The State of Fashion报告,2017年电商平台们的平均EBITDA利润率(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只有4%,而实体百货商场是有8%的。
比如,大家熟悉的Yoox Net-a-Porter,虽然每年的增长率几乎都是35%,但到 2017年为止,盈利率仍然是负的(-5.2%)。
FarFetch也差不多,2017年的营业额狂增74%,但盈利率还是在-14% 这里。
形势严峻得很,电商们想了些什么对策呢?
有两个大方向:横向拓展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纵向优化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❶ 拓展商业模式
让我们以「爱折腾」的FarFetch为例来看看商业模式发展的可能性。
从2007年成立以来,FarFetch花了八年时间跟全球精品店建立关系,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巩固其商业模式1.0:帮精品店在线上卖货,从中收取佣金。
到2015年,FarFetch开始打造商业模式2.0:推出了两大业务Black & White Solutions(电商服务运营商)和Store of the Future(店铺O2O体验运营商)。
Black & White Solutions的主要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帮时尚品牌(大部分是luxury)建立成套的电商系统,包括网站、APP。去年7月,他们在中国区收购了CuriosityChina,业务也因此拓展到了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比如微信商城)。
Store of the Future则是将重点放在店铺的数字化体验上: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来提高零售的效率,拿到更多的用户行为数据并将线上线下数据打通,以此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可以结合我们在Reformation那篇文章里聊到的模式来看)。
这项服务去年首先用在了Thom Browne在纽约的旗舰店上。
不过上周在纽约我专门拜访了这家店,跟店员聊完之后发现所有数字化的更新都是针对内部运营系统的,所以事实上还没有想象中消费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digital体验(也提前预告一下,下篇是关于纽约的聊天文,会跟大家分享我的一系列探店体验)。
同样是在去年,FarFetch还拿下了Chanel,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会帮Chanel数字化革新全球店铺,我很期待到时候会有针对消费者的精彩体验。
而到了2018年,FarFetch再次升级商业模式到3.0,像Kering和LVMH集团一样成立了加速器Dream Assembly,寻找并投资有潜力的创业公司。
虽然截至去年年底,FarFetch还在亏钱,但从第四季度来看,亏钱的幅度开始缩小了。官方表示应该是前期的大量投入开始起效了。确实,任何创新都需要时间的检验,我们拭目以待吧。
❷ 优化用户体验
优化用户体验的电商代表,不可不提ASOS。这个电商平台的精彩表现,从它Instagram上920多万的粉丝,以及去年29%的利润增长可见一斑。
数据来自ASOS 2018 年报
提高用户体验对ASOS来说,是从上到下的决定。Chief Executive Nick Beighton接受采访时说,虽然很多平台都开始做其他生意了,但ASOS还是打算只专心买衣服。
如何卖好衣服?ASOS的做法是从触达、推荐、购买到物流,优化每一个环节的体验。举两个小例子:
图片搜索:跟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不同,欧洲市场需求饱和已经很久了。对任何生意而言,没有成长就等于危机。ASOS的聪明之处在于——除了拓展海外市场,它们也拓宽个人需求!
这个策略的实现靠的就是图片搜索,去年ASOS向所有消费者推出了这项功能,让大家能够通过图片拔草。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简直是剁手福音,如同Ariana Grande唱的「I see it, I like it,I want it, I got it」,轻轻松松。
对于ASOS而言,这项功能不仅节省了品牌主动触达用户、并推荐产品的部分支出,它更是扭转了传统的沟通方式,让用户开心地掌握主动权,反过来根据自己的需求向ASOS靠拢。
而且,线下生活(比如餐厅隔壁桌女生的裙子)和社交媒体(Instagram博主的新内容)的任何信息碎片,现在都成了用户打开ASOS购买类似单品的契机,单个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对应购买频率)可以说是在马不停蹄地被备受刺激。
这里插播一句,其实类似功能,阿里巴巴2014年已经有了(拍立淘),但毕竟欧洲互联网企业嘛,大家宽容一点
尺码解决方案:如果你不常网购,90%的原因可能是——你担心尺码不合适。ASOS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Chief Executive NickBeighton甚至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这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一项电商服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SOS试过动画试装、上传用户图片推荐尺码、或者直接用用户数据推荐尺码等,最终ASOS采用了相对稳妥的问答形式,并引入其他品牌尺码对比让结果更准确。
尺码可参考Nike,Mango,New Look等品牌
除了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和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其实还有一个平台玩家非常注重的点,那就是「选品」,AKA「买手们如何工作」。
这部分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以后可以单开一篇文章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后台回复「买手」,先阅读一篇入门文章。
职位关键词参考:
Business Strategy
UX/UI
Engineer/ Developer
新模式App
除了以上聊到的三种时尚企业,现在还慢慢崛起了一个新类型,那就是「新模式App」。
它们具体做什么?且是如何崛起的呢?
揭晓答案前,我们先来想想这个简单的问题:你觉得,一件衣服穿到第几次算是旧衣服?
1/3的英国年轻女生说,穿一次/二次就是旧衣服了。还有另一个事实:现在的人比15年前的人平均多买60%的衣服,但每件衣服被宠幸的时间却比15年前短一半。
这表明什么?
——大家对于「拥有」的定义变了。
过去我们认为买了某件单品就是「永远」拥有;但现在,二手买卖平台的发展、租赁平台的兴起,让大家突然意识到,拥有也可以只是「一星期」、「一个月」、「半年」。
随之而来还有另一些好处,比如这样的「拥有」方式更环保、更有弹性、更多样、更鼓励创意。
因此,从美国到中国,新模式APP都不约而同地运应而生,它们看似玩法各有不同,但围绕的却是同一个主题:调整用户对时尚单品的「拥有」属性。
比如二手平台,美国有Poshmark,中国有咸鱼;二手奢侈品,美国有The Real Real,中国有Plum;比如衣服租赁,美国有Rent the Runway,中国有衣二三...
Poshmark的广告可以说在地铁上随处可见
这个市场非常大,且涨速惊人。举个例子,2011年成立于创始人Julie Wainwright厨房的The Real Real 到2018年已经估值4.5亿美元! Rent the Runway更夸张,就在刚刚过去的三月,估值十亿了,美元。
中国市场也不例外,Plum的创始人徐薇就算过:即使把中国的二手流通率算作10%,时尚二手交易也是至少千亿人民币级别的市场。
那么,在这样一条潜力巨大又刚刚才兴起的赛道,新模式APP们要想成为独角兽,都争先在哪些方面绞尽脑汁使劲呢?
我觉得有两方面(欢迎大家讨论):数据支撑的产品打磨(data-driven product development),拓展创新的商业模式(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
❶ 数据支撑的产品打磨
既然是APP,当然要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产品。收集需求、埋点看数据找洞察、做A/B testing、日复一日地踏踏实实优化找到运营突破点等等。
举个例子,Rent the Runway下面这三个plan,哪个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RTR Update每月租金可不可以再加/减10美元?如果不是freeshipping消费者会不会买单?每件租8天还是10天?
这些问题全部都要借助数据来解答,没有数据支持的决定只能叫赌一把。
事实上,所有APP公司想要进阶,都必须拥有这两个入门能力:能提正确高效的问题,能在数据里找到答案。
❷ 拓展创新的商业模式
提供虚拟服务的APP一定要好好交朋友。特别是身处实业行业的APP,如果上下游没有好朋友,很多服务根本无法提供,即使费力提供了也成本高昂。
什么叫上下游的朋友呢?我们以衣服租赁APP为例,它们上游的小伙伴是服装品牌们,下游的小伙伴就是物流、衣物清洁等公司。
Rent the Runway在这方面就做了很多创新。以它和服装品牌们的合作关系为例,以前都是Rent the Runway在「求求了,跟我合作吧」,现在角色开始调转了。
因为品牌们也逐渐意识到Rent the Runway的价值。首先,它买很多货。据创始人Jennifer Hyman说,Rent the Runway起码是100个品牌第一或者第二大的购买方。
第二,它不仅买货,还可以提供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帮品牌把设计、尺寸等做得更好。而这些都是对品牌至关重要的运营维度。
更重要的是Rent the Runway能给品牌带来新鲜的消费者!因为在租赁模式的倡导下,大部分用户都会尝试更多品牌。从这个角度看,Rent the Runway就是一个超级高效高产的品牌导购员,试问哪个品牌有勇气忽视它,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时代?
创始人Jennifer Hyman表示,Rent the Runway和品牌的合作模式至少有五六种吧,而且他们还在持续创新中。这也是APP类时尚公司的魅力:创造新玩法新规则,把未来带入现实,听起来就很令人兴奋!
职位关键词参考:
Data Analytics
Business development
Growth Marketing
Engineer / Developer
3.
时尚行业最重要的消费群体是谁?
他们有什么特点?
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往大了讲,像「找不找、或者找谁做代言人」,「请谁去看秀」,「微信小程序做不做、怎么做」这样的品牌大小决策都跟这个问题息息相关;往小了说,各位在公司偶尔做个报告,基本上也躲不开这个问题。
那么最重要的消费群体是谁呢?
千禧一代(80后和90后)和Z世代(90后和00后)!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真的越来越能买!
根据The State of Fashion 2019报告里的数据,单单在美国,这部分群体现在就能贡献3500亿美元的消费力。全球范围来看,到2020年他们(相信在座的各位应该也是其中一员)已经占所有消费人群的40%,是绝对的第一大购买力量。
所有品牌都想赢得他们的心,但期待好结果前,品牌们都该先问问自己——我了解他们的世界吗?
这一点在美国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了解用户的线上网红品牌,总能开出门庭若市的线下店,比如Everlane、Reformation,比如Glossier(有时候甚至得像在奢侈品牌一样排队入场,店内也摩肩接踵);而不太明白用户的线下实体店就老是空荡荡,让人担心它们交不起房租,比如Banana Republic,比如A&F。
结合The State of Fashion 2019报告和个人判断,我总结了4个千禧一代(80后和90后)和Z世代(00后)的消费特点,供大家参考,并在工作中运用、验证,因为只要专研下去,每个洞察都有无数种精彩应用的可能性。
「我要的现在就要」
这一点Google的搜索数据也有体现。2年前,大家还会搜「store hours」——大概是了解情况后自行安排时间前往;而现在基本上都只搜「open now」——搜索的这一刻就打算要去。
报告说,英国人点外卖超过45分钟还不送就放弃了,我觉得吧,英国人还算有耐心,我自己估计15分钟就放弃。
当然我应该也不是特例,毕竟,能滴滴十分钟没人接单还不放弃的朋友我还没遇到过。
其实很多我们前两篇文章讲到的趋势也是基于这个洞察,比如fashion cycle提速,比如see now buy now(即看即买),capsule collection(胶囊系列),pop-up store(快闪店)等等。
「更相信博主、朋友等第三方信息源」
根据报告的数据,41%的年轻人买东西都更相信博主或者朋友的推荐,而不是店员或者官方品牌宣传。
我猜这一点各位自己也深有体会吧。特别是在浩如烟海的美妆世界里,我甚至相信,有信任感的博主诚挚的内容能抵好几篇品牌公关稿。
这也是为什么UGC(用户贡献内容)已经成了越来越多品牌必备的社交平台内容,当然玩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以及为什么Glossier、Warby Parker、包括Airbnb、Uber这样的年轻品牌能靠着朋友推荐的营销手段快速增长。
「购买意义回归自我表达」
纯粹炫耀财富的购买动机在新一代消费者身上已经越来越少见了,他们更注重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甚至价值观。
这个趋势在奢侈品市场尤为明显,中国消费者为此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毕竟按BCG报告的数据,去年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支出方面有千亿美元的支出,整整占了全球份额的32%。
有了这个洞察,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表达态度的slogan T恤/毛衣/外套能拥有持续热度(从Dior一路到H&M)、个人定制单品开始萌芽成长(从Burberry的定制围巾到Nike的定制球鞋),以及大量风格独特的买手店快速崛起。
「相信品牌要为善」
新一代的消费者更关注社会、环境议题。研究表明,他们中66%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对环境友好的产品,42%的人想知道产品背后的故事(要求透明度)。
这个趋势在欧美尤其盛行。比如,如果一个品牌在亚洲建的是血汗工厂,或者跟血汗工厂合作,这简直是大丑闻,要被抵制到天荒地老的。
所以,你看有过黑历史的H&M,现在sustainable的理念推得多么卖力。
另一些做得不错的品牌(像Reformation,Everlane等),直接从建立起就是立足sustainable fashion的,自然会花大力气介绍自己的环保DNA与社会责任。
Everlane 纽约SOHO的店铺里放有介绍他们在全球合作的ethical factories资料
大牌集团也不例外。最近巴黎圣母院烧掉后,LVMH和Kering集团就立刻表示捐大钱;不仅捐钱,公司资源、人才也会无偿协助政府重建,这样一来连爱砸奢侈品店的法国黄背心们这次也没话说了。
LVHM的Instagram很快发声
当然也有反面例子,看看去年在中国栽大跟斗的Dolce&Gabbana,一段种族歧视聊天记录直接蒸发30亿人民币,你说划算不划算。
总的来说,为善最理想的状态是企业自己从心出发,做好细节,主动承担责任(很多企业也确是这么做的),但退一步讲,如果消费者能用自己的购买决定倒逼企业为善,这也是社会进步(让消费者成为另一股监督的力量),是一件值得鼓掌支持的事。
写到这里,三问三答终于收尾,原本打算一篇写完,结果写完三篇还意犹未尽。如果你有兴趣阅读这篇文章相关的延伸阅读资料,欢迎来我的「时尚营销圈」找链接。
也顺便打个广告,更多行业相关话题、我精选的阅读资料/资源(真的是掏心窝式分享)、以及许多优秀得让我星星眼的业内人士,都可以在我的「时尚营销圈」找到,欢迎各位感兴趣想要多交流的朋友加入:
最后总结「三问三答」框架如下,大家可以点击立刻阅读跳转旧文,温故知新。
1// 听说最近市场都不太好,现在还适合进入/继续做时尚行业吗?(立刻阅读)
❶ 从地域(region)角度看
❷ 从品类(category)角度看
❸ 从价位(segment)角度看
2// 国内国外最近几年都见到不少小品牌利用互联网飞速成长起来,但很快又会被大企业收购,就业的话,选择成熟型大公司还是创业型小公司更有前景呢?
○ Branding & Digital Marketing
○ Fashion Cycle
○ Investing
■开云集团(Kering)XPlug and Play
■LVMH’s La Maison des Startups Program
❷ 新兴品牌(立刻阅读)
○ Product Development
○ User Experience
○ Branding & Digital Marketing
❸ 电商平台 (本文)
○ 拓展商业模式
○ 优化用户体验
❹ 新模式App (本文)
○ 数据支撑的产品打磨
○ 拓展创新的商业模式
3// 时尚行业最重要的消费群体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本文)
❶「我要的现在就要」
❷「更相信博主、朋友等第三方信息源」
❸「购买意义回归自我表达」
❹「相信品牌要为善」
PS1,前段时间跟各位征集了在时尚行业工作的「成就感高光瞬间」,现在跟大家分享几个打动我的,希望能给你们,特别是「有志在此但还没进入行业」的朋友,一些灵感,也算是了解一下行业里真实发生的故事:
PS2,在美国度过了信息量运动量都很大的两周,有很多灵感瞬间迫不及待地想跟你们分享,下篇文章见☺️
Ready to check it out as she do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