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小刚同志没移民,只是过着名流圈的生活而已

娟子NaCl 盐族 2022-12-04



王朔说:

冯小刚同志终于进入了

梦寐以求的名流圈。

冯小刚却说:

钱现在对我来说不算事儿,

就是缺朋友。


文 | 娟子NaCl  图|网络


近期,没有电影上映的冯小刚却连上热搜,网传他和徐帆夫妇移民美国。

昨(10月31日)晚,冯小刚在朋友圈回应称,“我移哪门子民呢?”。



“热爱北京眷恋故土离不开哥们儿吃不了西餐”,人家此番只是送女儿去美国入学,家事安排。

冯小刚同志没移民,只是过着名流圈的生活而已。

今儿个,咱们就来拔拔冯小刚京城“入圈儿”的老黄历。


1


谁这么孙子




“真TA妈孙子”

郑晓龙(芈月传就是他导的)手里拿着一本书,边看边笑,还时不时骂着。

在一边儿端茶倒水的冯小刚很是好奇:“谁这么孙子,把您乐成这样。”

“王朔,我认识一哥们。”

1985年在《大林莽》剧组里,冯小刚的实际角色是美工,不过,他似乎更乐意鞍前马后伺候着这帮大爷,甚至对来探班的郑晓龙,他也把他供奉得高高的。

冯小刚拾起那本书,一看封面:《浮出海面》,作者王朔。

对,就这孙子!

1986年6月,冯小刚在长安街木樨地三里河三区十四号楼居所再次见到了郑晓龙,这次郑晓龙还带来了他的哥们王朔。

冯上刚说,今儿是抬头望见北斗星。

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顿猛夸,王朔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皮笑肉不笑。

席间,王朔调侃:

我拿到身份证了,哥哥现在是有身份的人了。天天盼着警察截道盘查,然后漫不经心,不慌不忙亮出这张公民合法身份。

打那以后,冯小刚走进了王朔的朋友圈,在叶京、郑晓龙、马未都、葛优这些爷们里面充当拍马屁的跟班。

这些人都是在北京部队大院长大的,冯小刚幼时其实也有过北京大院的经历,只是太过短暂,以至于对于大院里后来发生的事情倍感好奇。

冯小刚一直处于饭局末席的地位,但每次都少不了他,似乎也不能没有他,爷们已习惯了他的在场。

叶京说:冯小刚最大的聪明,就是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如果听到别人说了什么段子,他第二天就能用上。

简言之,就是逮谁夸谁。

后来,他们把这个事情编成桥段,在《甲方乙方》好梦一日游里表演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王朔、冯小刚、葛优在赵宝刚家吃饭,刚端起酒杯,王朔说:不对呀,今儿是国庆节,像葛老师这一级的人不应该坐在这儿啊?

葛优忙问:那应该在哪儿?

王朔说,RM大会堂,国宴啊。

葛优一脸困惑:没人通知我去呀。

王朔说:那是您不愿意去,通知到的往往是经过权衡后才决定允许出席的,像您这一级的还用得着通知吗?那是必须出席的。您是谁呀。

王朔说:您是国宝啊,GUO家的面子。

葛优很开心:原来你在这儿等我呢。

王朔又做喜出望外状,说,喝酒喝酒,幸亏您疏忽了,要不也轮不到我们晚上和葛老师一起吃饭,我要出去跟别人说,国庆节晚上我和葛优一起吃饭了,有人相信吗?

冯小刚摇摇头,对王朔说,人家肯定会说,您说的是梦话吧。

很多年过后,总有人提起此事,葛大爷也总是能想起些细枝末叶,说:真舒服。


2


带上冯裤子



京城里的这帮人带着冯小刚就这么玩着,不务正业,不过未必是不学无术。他们把玩儿当成正经事,得玩出花儿,得玩的兢兢业业,亦或“玩的就是心跳”。

后来,资深顽主叶京将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搬上了荧屏,那就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真实生动地描述了这帮人当时的生活状况,有个角色叫冯裤子,整天哭哭啼啼,缠着其他人带他一起玩儿,其他人都不怎么爱搭理他。

冯裤子,就是冯小刚了。

冯小刚确实爱哭。年轻的时候很想成功,为了成功一点脾气没有,他自己都不记得面对王朔痛哭流涕的次数,向叶京还哭诉了数次。 

关于此事后来也有一次佐证,冯小刚邀请王朔和叶京去看《一声叹息》,王朔跟叶京说:所有中国电影的缺点都被这个电影吸收了。

《一声叹息》获了一个埃及某电影节的奖。

王朔说:“在我的印象中,埃及电影节就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企业奖。”

冯小刚得知这个消息后,又大哭了一场,说:“王老师不能够这样对我啊。”

不过,也正是那些年被带上跟着玩,紧紧跟随王朔,为冯氏电影后来的风格奠定了基础。

1988年,王朔的四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其中《顽主》最为代表。

这个中篇采用了类似于电影剧本的写法,蒙太奇的平行组接颇为娴熟,动作性很强,基本上拒绝了心理活动的进场。形式上的这些特点,正好与内容上表现出来的无深度性和浮泛化相吻合。

冯小刚自已都说,《顽主》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中国电影。

其实,《顽主》最直接的受益人是葛优。对,就是现在的葛大爷。

导演米家山当年为《顽主》招募演员时,葛优的一位朋友来应征,因为没有单人照,于是交来一张合影,其中就有葛优。

米家山并未看上朋友,却一眼相中了照片中坐在后排呆萌的葛优,认定杨重非葛优莫属。

事实证明了米家山的眼光,葛优因此成名,在当年“金鸡奖”中获最佳男演员提名。

拍完《顽主》葛优说:“我这辈子第一次见过这么多的钱啊。”

那年葛优、张国立、梁天等主演在《顽主》的片酬都是每人800元。拍摄《顽主》时米家山还和峨影厂立下“生死状”,签订了一份导演责任制合同,合同要求电影要完成50%的利润率,完不成扣罚工资两年,停止拍摄两年。

当时的预计成本是60万,后来超了20万,那米家山最后要给厂里还120万,后来这部电影一共挣了110多万,没完成任务,米家山主动要求厂里执行合同规定的惩罚。

米家山在《顽主》里尝试以一种娱乐和调侃的方式来表达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他把这种电影风格称之为“游戏人生”,且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尊崇的社会主旋律,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顽主》也是相当的前卫。

2013年冯小刚拍摄了贺岁电影《私人订制》,说是向《顽主》致敬,连葛优角色的名字都没换,沿用了《顽主》中的“杨重”。


3


朔爷扔了的



《顽主》热后,这帮爷们想着捣鼓一部喜剧出来,但是不知道该写什么。

他们想了很多种方案。

喜剧即是嘲讽,嘲讽哪一类人都会遭来横祸。马未都那时是《青年文学》的编辑,他最后定调:不能嘲讽别人,那就嘲讽咱们自己吧。

于是《编辑部的故事》有了雏形。

剧本的具体执笔人其实是王朔,他文笔好,尤其能把对话写的活灵活现。他们风风火火写完之后,结果电视台却不愿意拍,这帮北京爷们也不在意,随手就把剧本给扔了。

大概一年之后,电视台突然又找到他们,说是愿意拍了,希望他们把剧本拿出来。

结果北京爷们气性大啊,你愿意拍,我还不愿意写了呢。再说剧本早就丢了,上哪儿给你找去。

这个时候,整天跟着他们混的冯小刚出来了。

他跟王朔和马未都说:之前写的剧本我大概都记下来了,你们要是不愿意那我来写。

王朔倒是无所谓,“你想写就写吧”。

其实也不是冯小刚一个人写。1989年,策划人郑晓龙找了一些人以王朔的初稿剧本为范本写作,冯小刚只是其中一个。

不过,冯小刚在模仿王朔的喜剧样式和语言方面做得极为出色,以至于在1991年,王朔为了让冯小刚能做《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曾对郑晓龙说:如果不让小刚一起参与,我也退出。

事后,郑晓龙自己也说,“冯小刚当时能把王朔的小说倒背如流,他完全是在模仿王朔的语言风格中成长起来的。”

王朔成为冯小刚学习模仿的对象,王朔也开始给予其更多关怀。

拍《北京人在纽约》时,很多人不希望冯小刚参与导演,要不是看王朔面子,估计他也没有参与创作的机会。

写完《编辑部的故事》,导演要物色李冬宝,冯小刚觉得没有人比葛优更合适。他和王朔找到葛优家,最终说服了葛优推了《大冲撞》的档期,出演了李冬宝。

李冬宝让葛优大放异彩,红遍中国。

这部剧也是冯小刚影视生涯的启幕之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开端,后来的“冯氏喜剧”多少都带有王朔的影子。


4


冯裤子德行



1994年,朔爷和冯裤子两人鼓捣出了“好梦”公司,王朔任董事长,冯小刚任总经理。王朔很快拉来投资助冯小刚拍出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

次年,王朔导演《我是你爸爸》,冯小刚便是主角。事实上,在这部戏里,王朔只提供风格、意识等形而上的东西,在片场的具体事务则大部分由冯小刚承担。可惜,这部片子最终未能上映,但却锻炼了冯小刚的导演才能。

此后,冯小刚的《月亮背面》《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和《我是你爸爸》等连续几部片子都没有通过审查,或中途夭折。

1996年,《过着狼狈不堪的日子》开机不久后被迫停机,理由是:“剧本对于挑逗、追逐、强暴女性津津乐道,暴露丑恶而不鞭挞丑恶……有违社会公认道德标准的价值观念,错误引导大众审美。”

《我是你爸爸》剧本审查通过,但是到了1997年清除精神污染,重建精神文明,最终被枪毙无缘公映。

同年年底,电视剧《月亮背后》杀青后遭禁。

接连几部作品遭遇挫折,“精神领袖”王朔远走美国。“好梦公司”正式歇业。

王朔出国后,冯小刚一度很痛苦。

那时因为《月亮背面》的患难,王朔和冯小刚的友谊经历了最好的时光,他们的公司在崇文门一个酒店有长包房。冯小刚常来找他吃饭、聊天,冯小刚告诉王朔,有八大公司要联合投资他的电影。

结果等王朔写完后,那些公司全不见了。

王朔怀揣一肚子对“大众文化”的非议远走,冯小刚却在贺岁片路上却一路奋进。

1997年,冯小刚终于把 “好梦一日游”公司开到大银幕上,这部电影就是奠定他“贺岁档之父”的《甲方乙方》。

当时韩三平找到冯小刚,表达了全力支持他的意思。并且给他提建议,下岗已经成了社会热点,能不能拍一部反映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喜剧。

冯小刚想起了王朔的《你不是一个俗人》。韩三平说,基调要积极充满诚意,通过不会有问题。

冯小刚当天就给远在美国的王朔打电话,王朔依然悲观。为了便于剧本通过,冯小刚特意隐去了王朔的名字。随后票房一路飘红,冯小刚终于开始顺风顺水。

王朔说:“他就是一个俗不可耐的人,我早已厌倦了他的行事方式。”

《甲方乙方》上影后,冯小刚派人给王朔送去5万块的稿费,没料想给王朔扔了出去,并没有接受,他不是嫌钱少,而是厌倦了冯小刚的行事方式。

什么样的行事方式呢?讨好别人的目的性太强了。

这事儿后来叶京解释说,王朔是一个多变的人,很情绪化,当时正是他最低潮苦闷的时候,又赶上那会对冯小刚已经彻底失望,他不想再插手管任何影视圈的事。

王朔自已似乎也证实了叶京的说法,他说“影视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了,我以后就写我的小说。”

不过,对于冯小刚的处事态度与方法,在圈子里的口碑确实不好已很长时间了。 

当年,叶京写出《梦开始的地方》后,冯小刚特想拍。

按王朔的话是:这人有好事从来不落空,他生怕你的事跟别人合作,没跟他合作。

后来,冯小刚以能给叶京搞到拍摄资金作为交换条件,拉着叶京陪他宣传《甲方乙方》,并且表示路上还能跟他一起探讨剧本。

后来一路上冯小刚对《梦开始的地方》剧本的事只字未提。宣传回来后,由于冯小刚跟投资人开黑价,把投资直接谈崩了,并且连声招呼都没打,就没信儿了。

叶京气得都要原地爆炸了,骂冯小刚就是冯裤子,利用人的本事很强。

拍《甲方乙方》时,冯小刚拉了叶京去演一个吃鸡大款。叶京说,《甲方乙方》制作费只有340万,完全是乞丐剧组。冯小刚找叶京就是为了让他帮忙借TK用于拍巴顿将军那场戏。叶京不负所托,免费给他调来,叶京说:你知道TK要多少钱么?就拧一下钥匙点一下火,每辆就五六千块钱一个小时。

冯小刚自也承认过自己是一个“什么都肯做的人”。

他就,他请人吃饭,席间这样拍马屁:“您是谁啊,您是站TAM城楼上,看看北京城这边说这边灯太多有点晃眼,这边的灯就都要立刻给灭了。”

王朔和冯小刚掰了以后,叶京问过王朔:你既然这么讨厌这个人,早干吗了?

王朔说:如果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

这一点叶京也深有体会:“小刚夸人有个技巧,能在你不在的时候当着你特别好的朋友面夸你,这招最灵。”


5


顽主迟暮



2004年,王朔的一个老战友在北京偶遇冯小刚的时候问起王朔,冯小刚一脸为难表情说“我有好几年没见他了”。

但关于他俩的“绯闻”却没停止。

2004年《天下无贼》剧本几审不过,王朔悄悄找人给冯小刚说,“让刘若英怀孕、拜佛”最后剧本顺利通过。

王朔2006年短暂复出时也聊过一句:

冯小刚同志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名流圈。

2007年4月,王朔发了新书《我的千岁寒》,大部分人称不明所以。

叶京却说,他要写一部中国人都看不懂的作品。

这么多年,王朔一直在试图突破自己。现在他认为已经找到了突破之道。

拍《非诚勿扰》时,秦奋对邬桑说的话,“钱现在对我来说不算事儿,就是缺朋友,有时候真想你们。”

其实就是冯小刚的老友召唤书。

值得庆幸的是,这封老友召唤书王朔收到了。

2010年4月,刘震云新书发布会上提到再次与冯小刚、王朔聚在一块喝酒,还喝大了。

王朔说很喜欢《非诚勿扰》,随后,两人确认合作《非诚勿扰Ⅱ》。

冯小刚坦言,其中让葛优和舒淇“试婚”就是王朔出的主意,至于后头为孙红雷举办的“人生告别会”,很明显让人联想到《你不是一个俗人》的那套老把戏。

冯小刚说,“我和王朔都是人到中年了,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过去也是不一样的”。

2013王朔嫁女儿,冯小刚捧场,当时的通稿上写着“冯小刚是王朔多年好友。”

冯小刚通过公众媒体说明自己和王朔的关系:“其实我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走在人生的路上,有时候走不到一个道上去,后来又啪,在另一个路口又重逢了,这都是人各有志的事。”

今天,“痞子”王朔成为嫁女父亲后,真正长大了,冯裤子已不再是当年爱哭的跟班,与叶京、郑晓龙似乎已交换了角色。

所幸,这帮北京爷们还在一起玩,虽然顽主已迟暮。


—   THE END   —



盐族热读:迪丽热巴新片美到封神,那我们就来聊聊男人为什么好色这档子事儿?
每天讲述一条高级人文故事,格物致知|这里是全球华人文化生活杂志《盐族NaClWeb》中文版官方公众号,觉察生活日常,洞穿人间形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